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患者上肢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96 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8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出院后 3 个月的锻炼依从性,出院时、出院后 3 个月肩关节活动度指标 [ 前屈、后伸、内旋、外旋、内收、外展 ] 水平和生命质量 [ 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 评分。结果:出院后 3 个月,研究组锻炼依从性为 95.83%,高于对照组的 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前屈、后伸、内旋、外旋、内收和外展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 SF-36 评分高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可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患者上肢功能锻炼依从性, 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及生命质量,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上肢功能锻炼;肩关节活动度;生命质量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40~60 岁群体,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1]。目前,改良根治术为临床治疗乳腺癌的首选方案,但术后患者上肢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功能恢复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关注重点 [2-3]。常规护理仅局限于住院期间的护理,而对患者出院后缺乏指导与关注。延续性护理是对医院护理服务的延伸,能使患者出院后得到持续性照护,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4-5]。本文观察延续性护理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患者上肢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2 月于本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患者 96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为女性;年龄 35~70 岁;临床分期为Ⅰ ~ Ⅱ期;无精神、意识障碍,可正常沟通交流; 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术前存在上肢功能障碍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中途退出或失访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准文号:2018 第 05 号),且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8 例。对照组年龄 38~68 岁,平均(48.6±4.7)岁;临床分期:Ⅰ期 26 例,Ⅱ期 22 例。研究组年龄 37~68 岁,平均(48.2±4.5)岁;临床分期:Ⅰ期 23 例,Ⅱ期 2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及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等;出院时嘱其要坚持锻炼,并定期到医院复诊。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⑴组建延续性护理小组,包括 1 名护士长和 6 名专科护士,由护士长负责制订延续性护理方案,并对组内成员进行培训,由专科护士负责出院后指导、评估和随访工作。(2)出院前建立护理档案,包含患者姓名、年龄、出院时间、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等信息;建立微信交流群,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加入其中,并为其阐述延续性护理方案和术后锻炼的重要意义;评估患者上肢功能状况,为其制订每天的锻炼计划。(3)每天定时组织 2 h 左右的微信交流, 为患者推送上肢锻炼图片和视频,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其讲解,主动询问患者是否有不理解之处, 并耐心解答;鼓励患者在群内进行交流与互动,分享各自锻炼心得,并组织恢复良好的患者分享其成功经验,以帮助大家树立康复信心;结束时嘱咐患者要严格按照图片与视频中的示范动作进行锻炼, 并完成每天的锻炼计划,并请患者家属做好提醒与监督工作。(4)电话随访:每周进行 1 次电话随访, 了解患者锻炼进度及恢复情况,并据此适时调整锻炼方案。
1.3 观察指标 于出院后 3 个月观察以下指标。(1)比较两组锻炼依从性。完全依从:完全根据指导动作进行锻炼,并主动按时按量锻炼;部分依从:根据指导动作进行锻炼,有时动作缺少,有时次数减少;不依从:不根据指导动作进行锻炼,或偶尔进行锻炼或不锻炼。锻炼依从性 =(完全依从 + 部分依从)例数 / 总例数 ×100%。(2)比较两组出院时、出院后 3 个月的肩关节活动度指标水平, 包括前屈、后伸、内旋、外旋、内收、外展。(3) 比较两组出院时、出院后 3 个月的生命质量评分。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估,包含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 8 项内容,满分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命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锻炼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锻炼依从性为95.83%(46/48),高于对照组的 81.25%(39/4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出院时、出院后 3 个月的肩关节活动度指标水平比较 出院时,两组前屈、后伸、内旋、外旋、内收和外展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 3 个月,两组前屈、后伸、内旋、外旋、内收和外展水平均高于出院时,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出院时、出院后 3 个月的 SF-36 评分比较 出院时,两组 SF-36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 3 个月,两组 SF-36 评分均高于出院时,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已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需清扫腋窝淋巴结,对患者的胸背神经、腋静脉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导致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给予乳腺癌术后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对促进患侧上肢功能恢复尤为重要 [6]。
延续性护理是一种从医院到家庭的连续护理模式,目的在于避免出院患者的康复治疗从医院过渡到家庭出现脱节,对患者、医院、社会均具有重要意义 [7-8]。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前屈、后伸、内旋、外旋、内收、外展水平和SF-36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在延续性护理中,每天定时组织 2 h 的微信交流,为患者推送上肢锻炼图片和视频并为其讲解,以确保患者动作规范标准;鼓励患者分享各自的锻炼心得,并组织恢复良好的患者分享其成功经验,以帮助大家树立康复信心;嘱咐患者严格按照图片与视频中的示范动作进行锻炼以及完成每天的锻炼计划,并嘱咐患者家属做好提醒与监督工作,从而能够提高患者的锻炼依从性,有利于改善肩关节活动度,而每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根据其恢复情况适时调整锻炼方案可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以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可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患者上肢功能锻炼依从性,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及生命质量,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袁蕙芸,蒋宇飞,谭玉婷,等 . 全球癌症发病与死亡流行现状和变化趋势 [J]. 肿瘤防治研究,2021,48(6):642-646.
[2]马艳梅 . 渐进式康复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20,26(4):163- 165.
[3]王玲玲 . 双向协同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12):1526-1527.
[4]王小妮,杨碎胜,周江红,等 . 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J]. 卫生职业教育,2019, 37(21):154-156.
[5]袁雪林,蒋柳雅,贾杰 . 国内乳腺癌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现状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10):1254-1257.
[6]赵培,王丽娜,徐涵 . 微信手机 APP 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J]. 临床研究,2021,29(7):151-152.
[7]梅梦娇 . 院外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J].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7(1): 152-153.
[8]王小格 . 延续性护理对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分析 [J]. 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2): 279-28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