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活络通痹方足浴联合消渴痹症膏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30 10:18: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活络通痹方足浴联合消渴痹症膏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84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2 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络通痹方足浴联合消渴痹症膏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24%(40/42),明显高于对照组 73.81%(3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四肢疼痛、感觉减退、气短乏力、肢体困重各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胫前神经的 SCV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钴胺片治疗基础上采用活络通痹方足浴联合消渴痹症膏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降低中医证候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甲钴胺片治疗。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活络通痹方;中药足浴;消渴痹症膏;穴位贴敷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临床主要采用降血糖、改善微循环等方案治疗,但整体效果欠佳。活络通痹方足浴利用药液的温热、药效作用,由皮肤黏膜吸收药液,起到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1]。消渴痹症膏穴位贴敷的利用中药渗透吸收、穴位刺激以及经络循环的中医外治疗法 [2]。本文观察活络通痹方足浴联合消渴痹症膏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84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经电生理、定量感觉试验等检查,西医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 [3];中医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诊断标准[4], 属气虚血瘀证;明确糖尿病史;精神良好,认知清晰。排除标准:合并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者; 瘫痪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妊娠或哺乳期者; 药物过敏史者;下肢或穴位皮肤破溃者。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2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19 例;年龄40~73 岁,平均(56.84±4.35)岁;糖尿病病程 1~8 年,平均(3.91±1.53) 年。观察组:男 22 例, 女 20 例;年龄 40~75 岁, 平均(57.10±4.41) 岁;糖尿病病程 1~8 年,平均(4.02±1.5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清理创面。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卓和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10,0.5 mg)口服治疗,0.5 mg/ 次,3 次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络通痹方足浴联合消渴痹症膏穴位贴敷治疗。活络通痹方组方:红花30 g,乳香、黄芪、当归、鸡血藤、丹参、桂枝各20 g,姜黄 10 g。上述药方为 1 剂用药,添水 4000 mL,浸泡 40 min,大火煮沸后小火煎至 2500 mL,待水温降至 40 ℃,泡足,20 min/ 次,2 次 /d。消渴痹症膏穴位贴敷组方:黄芪、毛冬青、当归、熟地黄各 20 g,伸筋草、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桂枝各 30 g。上述中药碾成粉末,凡士林加热成液体状, 调制成药膏。使用前,于 3 cm×3 cm 棉垫上均匀涂抹一定量膏体,厚度 2~3 mm,贴敷在双侧三阴交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涌泉穴,贴敷 4 h/ 次, 1 次 /d。两组连续治疗 4 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5]。治愈: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消失,症候标准评分降低 >90%;显效: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改善,标准评分降低 70%~90%;有效:肢体症状减轻,评分降低 30%~69%;无效:症状体征改善不佳,评分降低不足 30%。总有效率 =(治愈 + 显效+ 有效) 例数 / 总例数 ×100%。(2)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主症:四肢疼痛、感觉减退,按严重程度(无、轻微、中、重度)计 0、2、4、6 分;次症: 气短乏力、肢体困重,按严重程度(无、轻微、中、重度)计 0、1、2、3 分;评分越高症状越重。(3)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采用全自动肌电图测定正中、腓总、胫前及尺神经的SCV。(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40/42),明显高于对照组 73.81%(31/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四肢疼痛、感觉减退、气短乏力、肢体困重各各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四肢疼痛、感觉减退、气短乏力、肢体困重各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2.3  两组治疗前后 SCV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胫前神经的 SCV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胫前神经的 SCV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中医学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归属于“消渴病痹症”范畴,足浴是中医主要外治疗法,活络通痹方中红花有活血通络、止痛化瘀之功;乳香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化瘀之功效;黄芪有健脾补气、养血固元之功效;鸡血藤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之功效;丹参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散结通痹之功效;当归有养血调经止痛之功效;桂枝有散寒解表、温经通脉、促阳化气之功效;姜黄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诸药合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通痹活络的功效。同时足浴疗法以经络、藏象气血及足部反射部位为基础,起到扩张血管及改善体液、气血微循环的作用 [6-7]。中药穴位贴敷基于中药渗透吸收、穴位刺激以及经络穴位作用, 相互影响,协同增效。消渴痹症膏组方中毛冬青、伸筋草有活血化瘀、通络消肿、祛风散寒,除湿舒筋之功效;赤芍、川芎、红花、桃仁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熟地黄有补血滋润、益精填髓之功效 [8-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四肢疼痛、感觉减退、气短乏力、肢体困重等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胫前神经的 SCV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采用活络通痹方足浴联合消渴痹症膏穴位贴敷可促进气血运行,修复受损神经,使神经细胞感觉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提示采用活络通痹方足浴联合消渴痹症膏穴位贴敷治疗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在甲钴胺片治疗基础上采用活络通痹方足浴联合消渴痹症膏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降低中医证候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甲钴胺片治疗。

参考文献

[1]许晶晶,张其慧,俞翔,等 . 自拟温经通络泡洗方联合西药治疗 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30 例临床观察 [J]. 中医杂志, 2019,60(6):514-517.
[2]殷士良,杨帮,王彩云,等 . 足浴康Ⅱ号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部皮温及震动感觉阈值测定的影响 [J]. 山西医药杂志,2018,47(8):933-934.
[3]胡仁明,樊东升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17(8):96-98.
[4]方朝晖,吴以岭,赵进东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 年版)[J]. 中医杂志,2017,58(7):625-630.
[5]郑筱萸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6-160.
[6]兰静,丁世玲,赖立英,等 . 消渴痹足浴方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J]. 中华全科医学,2020, 18(6):1018-1020.
[7]韩盟帝, 马飞祥, 汪亚楠, 等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红花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机制 [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9, 41(2):126-130.
[8]董培良,李慧,韩华 . 当归及其药对的研究进展 [J]. 中医药信息,2019,36(2):127-130.
[9]袁海建,李卫,金建明,等 . 桂枝汤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中国中药杂志,2018,42(23): 4556-4564.
[10]李芊,吴效科 . 川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J]. 化学工程师,2020,34(1):62-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23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