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介入治疗急性 STEMI 高血栓负荷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29 09:49: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介入治疗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高血栓负荷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2020 年该院收治的 80 例急性 STEMI 高血栓负荷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两组均行介入治疗,对照组介入治疗时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比较两组冠状动脉再通率、术后 1 周和术后 3 个月的心功能指标 [ 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 水平,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 100.00%,高于对照组的 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 个月,观察组 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介入治疗急性 STEMI 高血栓负荷患者,可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 其效果优于冠状动脉内单纯注射替罗非班介入治疗。

【关键词】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重组人尿激酶原;替罗非班;心肌梗死溶栓试验;不良事件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发病与急性血栓、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引发的冠状动脉阻塞相关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通过靶向治疗可快速疏通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细胞血流灌注。STEMI 高血栓负荷是指大于参照血管内径 3 倍以上的长条形血栓,或在闭塞近端存在漂浮血栓,或在闭塞近端有 >5 mm 长的条形血栓等严重栓塞情况,常规 PCI 难以保证复流效果,多与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2]。已知重组人尿激酶原是一种新型溶栓药物,血栓溶解能力较强 [3]。本文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介入治疗急性 STEMI 高血栓负荷患者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9—2020 年本院收治的 80 例急性STEMI 高血栓负荷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 [4];符合 PCI 治疗指征并接受 PCI 治疗;结合临床症状、心肌酶谱、心电图、冠脉造影等检查确诊。排除标准:近期接受大手术治疗;半年内发生过缺血性卒中;接受院前溶栓治疗;凝血功能异常;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溶栓禁忌证。患者或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男 24 例,女 16 例;年龄 41~74 岁,平均(64.11±6.30)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0 级 19 例,Ⅰ 级 21 例; 合并高血压 24 例,糖尿病 17 例。观察组男 25 例, 女 15 例;年龄 40~79 岁,平均(65.25±5.10)岁; TIMI 血流分级:0 级 24 例,Ⅰ级 16 例;合并高血压 27 例,糖尿病 2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术前基础治疗:两组均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 赛诺菲( 杭州) 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 J20180029,75 mg],1 次 /d; 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100 mg)口服,300 mg/d,1 次 /d;一次性静脉注射 0.5 mg/kg 肝素,90 min 后静脉追加0.3 mg/kg 肝素维持抗凝效果。(2)PCI 术:经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成功后,置入鞘管,以 5F 多功能造影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病灶血管; 造影结束后,将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口,Runthrough导丝通过闭塞远端,沿导丝送入 Diver-CE 血栓抽吸导管,连接 50 mL 注射器,抽吸目标血栓,结合造影情况多次抽吸直至满意。(3)对照组介入治疗时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目标血栓抽吸满意后,经动脉抽吸导管向冠状动脉腔内注射注射用盐酸替罗非班(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60265,5 mg)0.5 mg,3 min 内注射完毕, 后持续静脉滴注 36 h,速度为 0.1 μg/(kg·min)。(4)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取 20 mg 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上海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S20110003,5 mg ∶ 50 万 U)与 20 mL 0.9% 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经动脉导管缓慢注入,3 min 内注射完毕。(5)冠脉扩张术:两组 PCI 术后均复查冠脉造影,检查血栓清除情况,结合病变情况选择支架或球囊进行冠脉扩张。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冠状动脉再通率, 以冠状动脉 TIMI 血流分级评价 [5],共分为 4 级。 TIMI 0 级:无灌流;TIMI Ⅰ级:微灌流,即造影剂通过闭塞部位,但在任一时刻都无通过闭塞段远端血管的前向血流;TIMI Ⅱ级:部分灌流,造影剂通过闭塞段并到达远端血管,但其充盈速度较正常血管明显减慢;TIMI Ⅲ级:完全灌流,前向血流充盈远端血管快速而完全。再通率 =(TIMI Ⅱ级 +TIMI Ⅲ级)例数 / 总例数 ×100%。(2)比较两组术后 1 周和 3 个月的心功能指标水平,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3)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冠状动脉再通率比较 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 100.00%(40/4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3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术后 1 周和 3 个月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术后 1 周, 两组 LVEDD 和 LVEF 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 个月, 两组 LVEDD 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后 1 周,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 LVEF 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后1 周,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3  讨论

       PCI 为急性 STEMI 患者主要治疗方式,但对于高血栓负荷患者,难以通过 PCI 血栓抽吸完全清除目标血栓,冠状动脉内仍存在残留、破碎血栓,增加了远端、微循环血栓、再次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故需联合动脉溶栓治疗 [6]。替罗非班为抗血小板药物,可降低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受体的亲和力,改善血液状态,抑制血栓形成,但对已经形成的血栓影响较小。
 
      重组人尿激酶原是一种具有纤维蛋白选择性的溶栓剂,可促进血栓部分纤维蛋白溶解,激活重组人尿激酶原级联作用,强化血栓溶解作用 [7]。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 1 周,两组 LVEDD 和 LVEF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与患者术后心肌细胞未完全修复相关,受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术后早期仍存在一定程度心肌功能损伤。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术后 1 个月 LVEDD 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 水平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吻合 [8]。考虑原因为,经 PCI 术血栓吸出治疗后, 冠状动脉内仍存在破裂血栓,影响心肌细胞血流灌注能力,进而影响心肌细胞自我修复能力。通过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可促进残留血栓溶解,减少冠脉内血栓附着点,降低新生成血栓发生率,同时应用替罗非班可进一步抑制血栓形成,以利于心肌细胞血流灌注 [9]。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用药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介入治疗急性 STEMI 高血栓负荷患者,可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冠状动脉内单纯注射替罗非班介入治疗。

参考文献

[1]刘同库,刘睿方 . STEMI 患者合并冠脉内高血栓负荷的处理策略 [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0(5): 663-669.
[2]刘志远,张金盈,刘江波,等 . 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联合 PCI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流水平、无复流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 [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0,45(4): 88-94.
[3]陈存芳,贾博,徐绍辉,等 . 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高血栓负荷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 [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9,35(1): 75-78.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5):380-393.
[5]陈子凌 . 曲美他嗪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心肌梗死患者TIMI 血流分级及预后的影响 [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4):50-52.
[6] 鲁硕,郑晓群,侯凤霞 . 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无复流患者 P 选择素的影响 [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9,42(10):942-946.
[7] 唐海青,高宇平,吴树荣 . 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3):455-457.
[8] 赵广文,张燕,钱福东 . PCI 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 STEMI 患者高血栓负荷的影响 [J]. 安徽医学,2020,41(10):1160-1163.
[9] 李坤鹏,赵翰文,龚敏 . 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冠状动脉内注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价值研究 [J]. 临床军医杂志,2020,48(3):290-29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20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