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根管治疗后不同时机牙周治疗在牙周 - 牙髓联合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2 月至2020 年 2 月该院收治的 60 例牙周 - 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患牙 80 颗)的临床资料,依据根管治疗后牙周治疗时机不同分为 A 组(n=30, 患牙 40 颗)和B 组(n=30,患牙 40 颗)。A 组于根管治疗后 1 周行牙周治疗,B 组于根管治疗后 4~6 周行牙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牙周指标 [ 牙周探诊深度、牙齿松动幅度、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 ] 水平。结果:A 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3.33%,高于 B 组的 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牙周探诊深度、牙齿松动幅度、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 A 组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合并牙髓病变患者在根管治疗后 1 周行牙周治疗效果优于 4~6 周行牙周治疗,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牙周指标水平。
【关键词】 牙周 - 牙髓联合病变;根管治疗;牙周治疗;不同时机;牙周指标
0 引言
牙周 - 牙髓联合病变是指患牙同时存在牙髓炎症和牙周破坏,主要临床表现为牙周脓肿、牙齿疼痛、口臭,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牙齿松动 [1-2]。根管治疗后行牙周治疗为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案,但关于牙周治疗的时机尚存在争议 [3-4]。本文观察根管治疗后不同时机牙周治疗在牙周 - 牙髓联合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本院收治的 60 例牙周 - 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患牙 80 颗)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牙周病防治指南》中牙周 - 牙髓联合病变诊断标准 [5];结合临床症状、病史、X 线检查结果确诊; 牙体完整;牙齿松动度≤ 2 度。排除标准:伴有龋损;伴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治疗;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根管治疗后牙周治疗时机不同分为A 组(n=30, 患牙 40 颗)和B 组(n=30,患牙 40 颗)。A 组女14 例,男16 例;年龄22~49 岁,平均(36.25±6.43) 岁;病程 1~3 年,平均(1.67±0.32)年;患牙部位:磨牙 19 例,双尖牙 13 例,前牙 8 例。B 组女15 例,男15 例;年龄23~50 岁,平均(37.41±6.25) 岁;病程 1~3 年,平均(1.69±0.33)年;患牙部位:磨牙 18 例,双尖牙 15 例,前牙 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规范化根管治疗。行局部浸润麻醉,依次进行清除牙髓、根管塑形预备、根管充填操作,充填材料为氢氧化钙糊剂和牙胶。
A 组于根管治疗后 1 周行牙周治疗,依次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反复冲洗牙周袋,并于牙周袋内放入碘甘油,必要时行翻瓣术。术后 3 d 服用抗生素,给予患者口腔卫生指导并嘱咐其定期复查。B 组于根管治疗后 4~6 周行牙周治疗,方法同A 组。
1.3 观察指标 (1)治疗 3 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牙周袋恢复正常, 未见牙齿松动,牙齿咀嚼功能正常,X 线片显示根尖病变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牙周袋变浅,牙齿松动幅度减小,牙齿咀嚼功能明显改善,X 线片显示根尖病变减轻;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 +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 3 个月的牙周指标水平,包括牙周探诊深度、牙齿松动幅度、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A 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 高于 B 组的 73.33%(2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牙周探诊深度、牙齿松动幅度、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牙周探诊深度、牙齿松动幅度、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 A 组低于 B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牙周组织和牙髓组织在解剖结构上相互连通, 二者的感染和病变可相互扩散和影响,易导致联合病变的发生 [6]。牙周 - 牙髓联合病变患者的牙髓多已坏死或大部分坏死,应尽早进行根管治疗,但单一根管治疗通常无法完全清除根管系统或牙周袋内的细菌,需辅以牙周治疗 [7-8]。目前临床对于牙周治疗的时机尚有争议,有学者认为,根管治疗后尽快给予患者牙周治疗,有利于巩固根管治疗效果; 但也有学者认为,在根管治疗几周后给予牙周治疗有利于牙周组织炎症消退,减轻患者疼痛 [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A 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牙周探诊深度、牙齿松动幅度、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均低于 B 组。这可能是因为,根管治疗后早期开展牙周治疗能尽快去除菌斑,避免疾病进一步恶化,改善牙周健康情况,促进炎症消退,且只要操作得当,并不会增加患者疼痛。
综上所述,根管治疗后 1 周行牙周治疗效果优于 4~6 周行牙周治疗,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牙周指标水平。
参考文献
[1]梁扬师,宁海燕,梁斌 . 替硝唑联合地塞米松辅助根管治疗对牙周 - 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疗效及炎性因子研究 [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0,36(7):406-408.
[2]张睿,郑丹,孟柳燕 .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伴畸形根面沟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J]. 口腔医学研究,2020,36(1):56-60.
[3]颜强,刘家武 . 根管治疗联合不同时机牙周治疗对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疗效的影响 [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20,34(1):53-55.
[4]常志敏,陈红莲,吴桂堂 . 根管治疗后牙周治疗时机的选择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J]. 当代医学, 2019,25(6):64-66.
[5]孟焕新 . 中国牙周病防治指南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105-121.
[6]陈琳 . 综合疗法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可行性研究 [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4):66-67.
[7]张旋 . 根管治疗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效果研究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7): 88-89.
[8]李延霞,郑明姬 . 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根管治疗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牙周健康指标及炎症状态的影响 [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1,5(2):48-50.
[9]陈不凡,张亚梅 . 根管治疗后牙周治疗时机的选择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36(21):30-31.
[10]顾晋红,蒋建兴 . 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根管治疗后牙周治疗时机的选择分析 [J]. 当代医学,2020,26(17): 167-16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