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不同时机盆底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5 月我院收治的 97 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不同的分娩时间将其分为 A 组和 B 组,A 组产妇 48 例, 为产后2 个月,B 组产妇 49 例,为产后 3 个月,所有产妇均进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B 组产妇的康复护理效果显著优于 A 组产妇,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产后早期不同时期对产妇进行盆底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肌力,促进产妇恢复盆底功能,在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能够提高护患之间的关系。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盆底康复;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不同时机
本文引用格式:徐丽红. 不同时机盆底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9):73.
引言
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组因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 [1]。造成盆底功能障碍的原因有盆腔器管脱垂、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生殖道损伤等因素,导致盆底肌肉损伤的主要原因有分娩和妊娠,该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及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后身体健康更加重视。本研究主要以对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97 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不同时机盆底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对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97 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不同的分娩时间将其分为 A 组和 B 组,A 组产妇 48 例,年龄在 22-29 岁,平均(25.56±2.41)岁;孕周 36-40 周,平均(38.41±1.58)周; 其中阴道顺产 18 例,剖宫产 25 例,阴道助产 5 例。B 组产妇 49 例, 年龄在 24-31 岁, 平均(27.54±2.79) 岁; 孕周38-42 周,平均(40.56±1.79)周;其中阴道顺产 18 例,剖宫产 26 例,阴道助产 5 例;排除伴有精神障碍、妊娠合并症、慢性传染病等产妇,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分娩方式等基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0.05)。
1.2方法。A 组产妇在产后 2 个月进行康复护理,B 组产妇在产后 3 个月进行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均实行相同的护理方式,只是康复护理的时间不同。方法:由专业的助产士按照特定的时间来指导产妇进行低频电刺激、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等康复训练。①低频电刺激:使用低频神经肌肉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产妇取平卧位,将电刺激仪的电极消毒处理后放置在患者的阴道,之后对患者实施盆底肌低频电刺激, 治疗开始前将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头放到阴道内的电极颈端, 助产士将电流及频率调至适当,治疗时间为 20 min 左右,3 次 / 周。②盆底肌训练:主要是训练产妇肛门的缩紧,要求产妇每次收缩达到 3 s 以上,收缩与放松交替进行,每次训练时间为半小时,2 次 / 天。③生物反馈:根据产妇阴道内的相关装置测定所得的反馈数据来指导产妇进行盆底肌肉的收缩、舒张锻炼,同时对产妇治疗前后盆底肌最大收缩力进行记录,促使患者可进行自主盆底肌肉的锻炼,以便形成条件反射。除此之外,助产士对产妇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及护理技巧,使产妇积极配合治疗。
1.3疗效判定。比较两组产妇的康复护理效果,分为Ⅰ型收缩盆底肌时不会给阴道内带来压力,Ⅱ型收缩盆底肌有轻微压力,Ⅲ型收缩盆底肌带有强烈压力。
1.4统计学分析。最后数据采用 SPSS 17.0 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 ±s)表示,用 t 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若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护理,B 组产妇的康复护理效果显著优于 A 组产妇, 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
3讨论
产妇在怀孕和妊娠时,随着胎儿的增大,子宫重量增加, 长期压迫骨盆底部,造成盆底肌肉受压,肌纤维变形,肌张力减退 [2],妊娠时产道过度伸展、扩张及损伤,再次使阴道及盆底组织松弛,盆底肌张力下降,造成骨盆不稳定关节脱位, 影响各脏器的位置和功能 [3]。难产或产程延长及重力作用的影响均会导致盆底肌纤维受损。本研究显示通过低频电刺激、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等康复训练来帮助产妇恢复盆底功能, 所有康复训练是通过非手术治疗进行,此类康复训练对产妇没有疼痛及损失,安全有效,其中盆底肌训练大多数通过采取阴道哑铃进行训练,从而提高阴道收缩力;低频电刺激则是通过对产妇使用低频电流刺激盆底肌肉来进行反射性训练; 生物反馈则是通过对女性使用相关仪器测量的反馈信号指导其进行盆底肌肉收缩训练,以此促进盆底肌力的恢复。
综上所述,产后早期不同时期对产妇进行盆底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肌力,促进产妇恢复盆底功能,在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能够提高护患之间的关系。因此,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巫梦雪. 探析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的临床效果[J]. 养生保健指南, 2016(21):129-129.
[2]梁晓燕 . 不同时机的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医药卫生: 文摘版,2016(10):00330-00332.
[3]丛涛,于丽霞,于慧丽. 不同时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尿失禁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7):1023-1026.
《不同时机盆底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110/20190110023649881.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