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附着龈重建在牙列缺损患者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14 12:04:1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附着龈重建在牙列缺损患者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80 例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行口腔种植修复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期行附着龈重建。比较两组术后附着龈宽度增加Ⅲ级率、探诊深度和龈沟出血指数。结果:附着龈重建术后 6 个月,观察组附着龈宽度增加Ⅲ级率为 7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术后 6 个月,两组探诊深度和龈沟出血指数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基础上应用附着龈重建可提高牙列缺损患者术后附着龈宽度增加Ⅲ级率,降低探诊深度和龈沟出血指数,效果优于单纯口腔种植修复术治疗。

【关键词】 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种植修复;附着龈重建;牙列缺损

0  引言

牙列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吞咽功能及牙齿美观度,需行口腔种植修复 [1]。种植牙技术已成为修复患者牙齿缺失的首选方法 [2]。附着龈对牙周组织具有保护作用,且可抵御口颌运动产生的不良刺激,维持龈缘稳定性,保证种植体稳定,恰当的附着龈宽度会显著减少牙细菌增生, 保证牙齿健康 [3]。本文观察附着龈重建在牙列缺损患者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于本院行口腔种植修复术的 80 例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牙列缺损的诊断标准 [4]; 符合口腔种植修复术指征;年龄 >18 岁;口腔卫生良好。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无法正常交流;依从性较差,对研究造成不良影响;临床资料不全。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 例。观察组:男 21 例,女19 例; 年龄 31~67 岁, 平均(49.00±3.15) 岁; 牙齿缺失数量 1~3 颗,平均(2.00±0.05)颗;牙齿缺失数量共 70 颗。对照组:男 22 例,女 18 例; 年龄 32~67 岁,平均(49.50±3.12)岁;牙齿缺损数量 1~3 颗,平均(2.00±0.03)颗;牙齿缺失数量共 72 颗。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口腔种植修复术治疗。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对患者口腔充分消毒,清理牙结石、牙菌斑,并确保治疗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观察患者口腔内余留牙、黏膜、颌骨等情况,医患之间进行交流,制订正确的修复方案,清洁口腔,于种植区域相应位置作一小切口,之后行基牙制备、取模、灌模等操作,约定时间戴牙,并叮嘱患者按时到院复诊,为其戴上修复体。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期行附着龈重建。观察患者牙缺失位置、颊侧角化黏膜位置附着情况。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局部浸润麻醉后,于附着龈种植位置的颊侧,作一梯形切口,保留其牙龈乳头部位,以滑行调节的方式,将黏膜瓣调节至牙齿缺失部位前庭沟方向,复位口腔游离端多余的角化黏膜。应用可吸收缝合线固定骨膜,缝合远中近位置多余的切口,拆卸手术装置,再次消毒手术部位。术后 2 周,第 1 次复诊,印模;术后 4 周,行上部烤瓷冠修复。

1.3  观察指标 (1)附着龈重建术后 6 个月,比较两组附着龈宽度增加Ⅲ级率。若种植体较相邻龈缘存在缺陷,附着龈宽度增加 0~1 mm 判定为Ⅰ 级;种植体与相邻龈缘的协调性一般,附着龈宽度增加 >1 mm 且≤ 2 mm 可判定为Ⅱ级;种植体和相邻龈缘的协调性良好,附着龈宽度增加 >2 mm 且≤ 3 mm 判定为Ⅲ级。(2)种植牙术后 6 个月,比较两组探诊深度和龈沟出血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判定标准:龈缘和龈乳头外观健康,轻探龈沟后不出血记为 0 分;龈缘和龈乳头呈轻度炎症、轻探龈沟后不出血记为 1 分;牙龈呈轻度炎症、有颜色改变、无肿胀、探诊后点状出血记为 2 分;牙龈呈中度炎症、轻度水肿、探诊后出血,血溢在龈沟内记为 3 分;牙龈呈重度炎症、颜色改变、明显肿胀、探诊后出血记为 4 分;牙龈有色的改变、明显肿胀、时有溃疡、探诊后出血或自动出血记为 5 分 [5]。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附着龈宽度增加Ⅲ级率比较 附着龈重建术后 6 个月,观察组附着龈宽度增加Ⅲ级率为7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手术前后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比较 种植术前,两组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术后 6 个月, 两组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
                    
3  讨论


牙列缺损是指部分牙齿缺失导致的恒牙牙列不完整,常见病因为龋齿和牙周病,牙列缺损不仅会导致咀嚼和发音功能障碍,还会影响口腔美观,造成精神和心理负担 [6]。现代口腔种植修复成功率较高,已成为牙列缺损首选治疗方案,目前,种植体处于骨结合时,如何处理其周围软组织成为研究热点 [7]。

附着龈可以保护牙周组织,使其抵御机械刺激, 保护龈缘稳定,预防菌斑滞留 [8]。已知口腔种植修复中进行附着龈重建,可以提高疗效 [9]。附着龈重建术的关键是把握良好的附着点,使龈缘与邻牙牙龈相协调 [10]。本研究结果显示,附着龈重建术后 6 个月,观察组附着龈宽度增加Ⅲ级率高于对照组, 提示附着龈重建有利于增加附着龈宽度。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种植术后 6 个月,观察组探诊深度和龈沟出血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附着龈可直接紧附于牙槽骨表面的骨膜,血管较少,且具有坚韧、无法移动的特点,在进行种植修复时进行附着龈重建,可保护牙周组织。

综上所述,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基础上应用附着龈重建可提高牙列缺损患者术后附着龈宽度增加Ⅲ级率,降低探诊深度和龈沟出血指数,效果优于单纯口腔种植修复术治疗。

参考文献

[1]杨易,周顺成,何华春,等 . 口腔种植修复对牙列缺失患者生活质量及龈沟液 AST,OPN 水平的影响 [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17(6):59-62.
[2]师国军 . 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探讨 [J]. 山西医药杂志,2018,47(5):559-561.
[3]王成刚,董杰 . 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附着龈重建临床效果评价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1):84-85.
[4][ 美 ] 美国口颌面痛协会 . de Leeuw R,Klasser GD. 美国口颌面痛诊疗指南 [M]. 于世宾,李力,译 .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5:68-95.
[5]李兵.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探讨[J].临床研究, 2016,24(2):68-69.
[6]崔军,徐欣,兰晶,等 . 口腔种植修复失败原因分析 [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0,45(12):717-721.
[7]郭文锦,潘巨利,贾斌 . 两种附着龈重建术用于口腔种植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口腔医学研究,2018,28(10): 585-588.
[8]刘艳丽 . 口腔种植修复中附着龈重建的回顾性分析 [J]. 口腔医学研究,2018,34(10):1102-1103.
[9]刘锋波 . 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医疗美容,2015,5(2):75-77.
[10]袁佳,徐雄均,吴新中,等 . 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附着龈重建的临床效果研究 [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6(22):71-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95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