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CT 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 EGFR 突变肺腺癌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12 11:55: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探讨 CT 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12 月该院收治的 46 例 EGFR 突变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 例。对照组单用吉非替尼治疗,观察组采用 CT 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肿瘤标志物 [ 糖类抗原 125(CA125)、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抗原(CYFRA21-1)] 水平,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后 1 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 78.26%,高于对照组的 4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CA125、CEA、CYFRA21-1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并发症,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 1 年生存率分别为 95.65%、78.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 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 EGFR 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的效果确切,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近期疗效,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EGFR 突变;肺腺癌;CT 引导;射频消融术;吉非替尼;靶向治疗

0  引言

肺腺癌属于非小细胞肺癌,发病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征,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错过了手术时机 [1]。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突变的中晚期肺腺癌,临床多采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靶向药物化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进展,但起效较慢 [2]。射频消融术为一种介入性热疗方法,通过将电极置入肿瘤内部释放射频能量产生热量,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 [3]。本文探讨 CT 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 EGFR 突变的肺腺癌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46 例 EGFR 突变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和间变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治疗指南(2013 版)》[4] 中肺腺癌相关诊断标准,经基因检测确诊为 EGFR 突变;临床分期为Ⅲ a~ Ⅳ期;预期生存时间>3 个月; 肿瘤直径 1~5 cm。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伴有慢性感染、出血倾向或肝肾病变;出现脑转移。患者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23 例。对照组男 13 例,女 10 例;年龄 46~80 岁,平均(66.82±4.79)岁;肿瘤直径 1.2~5.0 cm,平均(3.69±0.47)cm; 肿瘤位置: 右肺 13 例, 左肺10 例;临床分期:Ⅲa期 10 例,Ⅲb期8 例,Ⅳ 期 5 例。观察组男 12 例,女 11 例;年龄 45~81 岁, 平均(67.24±4.83)岁;肿瘤直径 1.3~5.0 cm,平均(3.75±0.51)cm;肿瘤位置:右肺 12 例,左肺11 例;临床分期:Ⅲa期 11 例,Ⅲb期7 例,Ⅳ 期 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吉非替尼片(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362,250 mg)治疗, 250 mg/d,21 d 为 1 个周期,连续治疗 2 个周期。

观察组采用 CT 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患者术前禁食 4 h,使用 GE Lightspeed 16 层螺旋 CT 扫描仪确定病灶位置,术中取平卧位, 对术区进行局部麻醉,选择 RITA-1500 型射频消融仪 [AngioDynamics, Inc., 国食药监械( 进)字2011 第 3250114 号 ] 实施单点消融,在 CT 引导下将多导电极穿刺至肿瘤中心,设定温度 90~95 ℃, 根据肿瘤大小设置时间 10~25 min,电凝止血后拔出电极。1 周后给予吉非替尼治疗,用法用量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1)治疗结束后随访 1 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参照 WHO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 [5]。完全缓解(CR):病灶消失,持续时间超过 1 个月;部分缓解(PR):病灶较治疗前缩小≥ 50%,持续时间超过 1 个月;稳定(SD): 病灶较治疗前缩小 <50% 或增大≤ 25%,无新病灶出现;进展(PD):病灶较治疗前增大 >25%,或发现新病灶。客观缓解率(ORR)=(CR+PR)例  数 / 总例数 ×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治疗前、化疗 2 个周期后,取患者空腹静脉血 4 mL,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糖类抗原 125(CA125)、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抗原(CYFRA21-1)水平。(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4) 随访 1 年,比较两组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ORR 为 78.26%(18/23), 高于对照组的 43.48%(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CA125、CEA、CYFRA21-1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 治疗后, 两组 CA125、CEA、CYFRA21-1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采用射频治疗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 6 例(26.09%),其中腹泻、皮疹各 3 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 7 例(30.43%),其中腹泻 4 例, 皮疹 3 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7,P=0.743)。

2.4  两组生存率比较 治疗后随访 1 年,观察组存活 22 例,生存率为 95.65%(22/23);对照组存活18 例,生存率为 78.26%(18/23);两组 1 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25,P=0.189)。

3  讨论

肺腺癌占所有肺癌的50% 左右,具有转移率高、预后差的特点,确诊时患者常处于中晚期 [6]。对于晚期肺腺癌患者,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是主要治疗目标。EGFR 是细胞增殖和信号传导的受体,其出现突变会刺激细胞无休止的生长,与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密切相关 [7]。

EGFR 突变的肺腺癌患者临床首选靶向治疗。吉非替尼为常用靶向药物,其属于非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 EGFR 突变的细胞,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和血管形成,且不影响正常细胞的增殖,不良反应较传统化疗药少, 但单独应用起效较慢 [8]。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肿瘤热疗方法,主要利用交变电流高速震荡形成的摩擦力加热癌细胞,使其凝固坏死 [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 ORR 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CT 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肺癌可使肿瘤病灶迅速消失,而吉非替尼靶向化疗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转移,二者联用可起到协同作用, 进一步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临床疗效 [10]。两组 1 年生存率相当,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有关,后期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未出现任何并发症,这是因为 CT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能够使电极精确插入肿瘤中心,对正常组织损伤较小,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CT 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 EGFR 突变的肺腺癌患者效果确切,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近期疗效,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金倩文,冯国生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现状及趋势 [J]. 疑难病杂志,2019,18(8):860-864.
[2]孟庆杰,曹丽艳,付占昭 . EGFR 突变Ⅲ a 期肺腺癌术后靶向治疗疗效分析 [J]. 现代肿瘤医学,2020,28(8):1307- 1311.
[3]朱勇刚,卢斌,周成伟,等 . CT 引导射频消融同期瘤内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J].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18,45(2):73-76.
[4]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 . 中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和间变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治疗指南(2013 版)[J]. 中华肿瘤杂志,2013,36(6):796-799.
[5]张萍,艾斌 . 实体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标准 [J]. 国际肿瘤学杂志,2016,43(11):848-851.
[6]朱蓉英,张福全,施立,等 . 微创射频消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学疗效 [J]. 中国血液流变学,2017,27(4):415-416.
[7]刘健,赵晓阳,刘玉岩,等 . 125I 粒子植入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8):945-947.
[8]徐海峰,董宇超,秦浩,等 . 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J]. 河北医学, 2019,25(8):1276-1280.
[9]斯晓燕,刘晓芳,王汉萍,等 . CT 引导下经皮肺射频消融术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J]. 癌症进展,2017, 15(3):290-293.
[10]杜淑卉,秦达,庞睿奇,等 . 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远期疗效的回顾性研究 [J]. 中国肺癌杂志, 2017,20(10):675-68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9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