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五皮祛风抗敏汤联合脱敏散敷脐疗法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29 18:59: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五皮祛风抗敏汤联合脱敏散敷脐疗法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120 例血虚风燥型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60 例。对照组采用脱敏散敷脐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五皮祛风抗敏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标准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的  78.33%(4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标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 -4 水平低于对照组,干扰素 -γ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皮祛风抗敏汤联合脱敏散敷脐疗法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炎性因子水平,以及降低临床症状标准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敷脐疗法治疗。

【关键词】 药物敷脐疗法;五皮祛风抗敏汤;血虚风燥型;荨麻疹;炎性因子

0  引言

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若侵犯至消化道黏膜,患者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表现,甚至出现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症状 [1-2]。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隐疹”范畴,血虚风燥型是荨麻疹常见的一种证型 [3]。脱敏散敷脐疗法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对荨麻疹有一定效果。本文观察五皮祛风抗敏汤联合脱敏散敷脐疗法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患者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本院收治的 120 例血虚风燥型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 版)》[4],为血虚风燥型;近 4 周未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者;急性发作入院。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脐部创伤、溃疡者。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号:180521)。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60 例。对照组:男 26 例,女 34 例;年龄 18~65 岁,平均(39.82±5.48)岁;病程 1 个月至 5 年,平均(1.51±0.49)年。观察组:男 25 例, 女 35 例;年龄 18~65 岁,平均(40.04±5.51)岁; 病程 1 个月至 5 年,平均(1.60±0.45)年。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采用脱敏散敷脐疗法治疗。脱敏散组方:防风、地龙各 20 g,蝉蜕 10 g,柴胡 15 g, 僵蚕 9 g,冰片 2 g,将上述中药研磨成细粉,适量蜂蜜调成糊状,敷脐,以保鲜膜覆盖,胶布固定, 覆盖 4~6 h,每 24 h 换药 1 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五皮祛风抗敏汤治疗。组方:茯苓皮、炒白术、桑白皮、地骨皮各20 g,陈皮、大腹皮、黄芩、紫草各15 g,白鲜皮、生姜皮、防风、荆芥、柴胡、白芍、乌梅炙、甘草各 10 g,由本院科室统一煎煮,每剂药方取药汁 300 mL, 口服,150 mL/ 次,2 次 /d。两组均连续治疗 4 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痊愈: 瘙痒、皮损消失,皮损及瘙痒评分标准评分降低 >90%;显效:皮损消退明显,皮损及瘙痒评分标准评分降低 60%~90%;有效:皮肤消退,伴瘙痒,皮损及瘙痒评分标准评分降低 20%~59%;无效:皮损、瘙痒消失不明显,皮损及瘙痒评分标准评分降低<20%。总有效率=(痊愈+ 显效+ 有效) 例数 / 总例数 ×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标准评分 [4]。对风团数量、风团直径、风团持续时间、每日风团发作频率、瘙痒程度进行评估, 从无到严重计 0~3 分,总分 0~15 分,严重程度随分值增高而加重。(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4)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的 78.33%(47/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标准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标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标准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 IL-4、IFN-γ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IL-4 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 IFN-γ 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轻微嗜睡 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67%(1/60);对照组轻微嗜睡 2 例,脐部轻微瘙痒 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00%(3/6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9,P=0.611)。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荨麻疹发病机制内为禀赋不耐,外为饮食不节、风邪入侵所致。血虚风燥型是荨麻疹主要证型,需益气养血、祛风止痒 [5-6]。脱敏散方剂中僵蚕、蝉蜕祛风止痒,柴胡泄肌肤之郁热,地龙祛风止痒,冰片活血化瘀、通络祛风。脐部是全身经络汇集部,表皮薄,屏障能力低,药物吸收性强,可显著发挥祛风止痒、活血通络的作用 [7]。五皮祛风抗敏汤是在五皮散基础上添加荆芥、防风、白鲜皮、黄芩、紫草等中药,方中茯苓皮健脾补气、利水渗湿;炒白术健脾补气、固表实卫、燥湿利水; 陈皮健脾化湿、理气;桑白皮宣肺降气、利水消肿; 大腹皮行气宽中、利水祛湿;生姜皮健脾和胃、散水消肿;荆芥、防风祛风止痒;地骨皮、紫草清热凉血;白鲜皮清热除湿、祛风止痒;黄芩泻火除湿; 白芍补气养血、滋阴生津、固表敛汗;乌梅敛肺生津,避免太过利湿导致伤阴,祛邪而不伤正;炙甘草调和诸药,消除药物烈性,全方共奏健脾益气、养血活血、祛风止痒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茯苓皮能起到利尿、增强免疫力、抗氧化的作用 [8];荆芥可调控机体免疫功能,起到抗炎、抗过敏的作用 [9];防风具有抗过敏、抗炎的作用 [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标准评分低于对照组,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五皮祛风抗敏汤联合脱敏散敷脐疗法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患者效果显著。已知荨麻疹患者血清 Th2、Th1 细胞功能失衡,分泌大量的 IL-4 细胞因子,使其表达水平增高 [11],而 IFN-γ 水平下降 [12]。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IL-4 水平低于对照组, IFN-γ 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五皮祛风抗敏汤联合脱敏散敷脐疗法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患者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五皮祛风抗敏汤联合脱敏散敷脐疗法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炎性因子水平,以及降低临床症状标准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敷脐疗法治疗。

参考文献

[1]权锦花 . 荨麻疹的诊断和治疗 [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0,27(7):26-28.
[2]尹悦,高闯,党宏,等 .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 IgE 和 IgE 受体及其自身抗体的表达及意义 [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0,43(4):411-415.
[3]田志兰,张良岐,侯俊荣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J]. 河北医学,2018,24(3):499-502.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 版)[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57.
[5]刘雪梅 . 从血分辨治对顽固性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J]. 四川中医,2017,35(1):138-142.
[6]高萌,展照双 . 慢性荨麻疹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J]. 山东中医杂志,2018,37(2): 138-142.
[7]王国蜜,聂晶,徐国梅,等. 脐疗法在慢性荨麻疹中的应用[J]. 北京中医药,2018,37(9):905-907.
[8]方潇,丁晓萍,昝俊峰,等 . 茯苓皮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亚太传统医药,2019,15(1):187-191.
[9]朱梅芳,唐宇,郑琴,等 . 不同提取方式对连翘、荆芥、薄荷挥发油成分及抗菌活性的影响 [J]. 中草药,2018,49(12): 2845-2854.
[10]许露,张曼,钱凯,等 . 白术 / 防风药对对 Caco-2 细胞屏障功能的协同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J]. 河南医学研究,2018, 27(5):769-772.
[11]随永敏 . 引气归元方联合依匹斯汀、脾氨肽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血清 IL-4、IFN-γ 的影响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24):2690-2693.
[12]沈萃萃,吕萌 .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 25 羟基维生素 D 水平变化及其与 Th1/Th2 细胞失衡的关系 [J]. 山东医药,2018, 58(4):77-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90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