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在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年9 月至 2019年6 月该院收治的 146 例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7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和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 SAS 和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观察组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和治疗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可降低卒中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提高其生命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 卒中;延续性护理;负性情绪;生命质量;依从性
0 引言
卒中后,部分患者因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缺乏相应的康复训练及专业的护理指导等而出现抑郁、焦虑情绪,严重影响其生命质量 [1-2]。因此,为卒中患者出院后提供行之有效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观察延续性护理在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146 例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卒中相关诊断标准 [3-4],且在本院接受正规治疗;意识清楚,能配合医务人员完成相应护理和治疗操作。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慢性全身性疾病者;患有精神疾病者。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73 例。观察组:男 39 例,女 34 例;年龄 45~70 岁,平均(60.3±4.6)岁;脑出血27 例,脑梗死 46 例。对照组:男 41 例,女 32 例; 年龄 45~72 岁, 平均(60.8±4.2) 岁; 脑出血 25 例,脑梗死48 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出院健康宣教,并发放健康宣传册,告知其用药注意事项、复诊时间。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1) 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包括护士长 1 名、高年资护士 2 名,出院当日为患者建立随访档案。(2)电话随访。由 1 名护理人员专门负责电话随访,出院后 3 d 进行第一次随访,之后每周随访 1 次,详细了解患者出院后的状态、用药情况、康复训练情况, 并耐心解答相关问题。(3)心理疏导。指导患者通过培养兴趣爱好、阅读书籍等方式转移注意力; 举办病友交流会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指导患者家属鼓励、关心患者,给予其物质和精神支持,并督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4)创建延续性护理随访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不定时推送卒中疾病相关知识,并指导康复训练方法;由 1 名护士负责解答患者在微信群中的提问。定期举办“关爱卒中患者公益讲座”,内容包括卒中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卒中相关疾病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和实施等,同时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5)康复训练指导。出院时发放康复训练图册,包括四肢及关节主被动运动、坐卧站位训练、平衡练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自我护理技巧指导;出院后通过微信和公众号向患者推送康复训练相关知识和视频,让患者家属拍摄康复训练视频发至微信群, 纠正患者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修改康复训练计划及内容。护理 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量表各包括 20 个条目,每个条目1~4 分,总分乘以 1.25 为标准分,SDS 标准分 >53 分为有抑郁,SAS 标准分 >50 分为存在焦虑,分值越高抑郁、焦虑程度越严重。(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采用 WHO 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量表包括心理、生理、环境和社会关系领域,每个领域评分 0~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生命质量越好。(3)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采用本院自制康复锻炼依从性调查表评估, 调查表包括按时服药、合理饮食、情绪控制、康复训练 4 个方面,共 10 个项目,各项目分为 0、2、3、5 分,总分 0~50 分,分值越高表示治疗依从性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 SAS 和 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 SAS 和 SD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WHOQOL-BREF 各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P>0.05); 护理后,两组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评分为(46.5±2.1)分,高于对照组的(40.3±3.3)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43,P=0.000)。
3 讨论
延续性护理是一种将院内护理延伸至院外的护理模式,可使患者在出院后仍持续得到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护理 [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 SAS 和 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 各领域评分和治疗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延续性护理通过电话了解患者的治疗状况、心理状态及康复训练情况,指导患者培养兴趣爱好、阅读书籍,讲解康复良好的案例,举办病友交流会,指导患者家属鼓励、关心患者并给予支持,可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6-7]。通过微信群及微信公众号进行健康知识推送,通过在线交流、视频、文字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多方面指导,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科学认知,坚定其治疗信心。同时,在线训练指导可帮助患者正确掌握康复锻炼方法,有助于提高其康复锻炼依从性和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可降低卒中患者负性情绪评分,以及提高其生命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陈秀敏 .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6):549-551.
[2]孙秋雪,李英丽,吕雨梅,等 . 脑卒中患者情绪障碍的流行状况及心理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 [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 37(24):6259-6261.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48(6):435-444.
[5]徐建秀 . 我国延续护理模式研究进展 [J]. 中国护理管理, 2012,12(9):18-19.
[6]王迎亚 . 延续性护理随访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J].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376-378.
[7]吴煜坚, 王和强, 言丽萍, 等 . 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J]. 基层医学论坛,2021, 25(9):1223-12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