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微信康复平台在卒中偏瘫患者居家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60 例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院外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微信康复平台开展居家康复训练, 比较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出院前后上肢简化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 Barthel 指数(MBI)评分和卒中专用生命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率为 93.33%,高于对照组 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 8 周后, 两组FMA、MBI 和SS-QOL 评分均高于出院前1 d,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院外康复指导基础上, 采用微信康复平台可提高卒中偏瘫患者居家康复训练锻炼依从性、FMA 评分、MBI 评分和SS-QOL 评分,优于单纯常规院外康复指导效果。
【关键词】 微信康复平台;居家康复训练;卒中;偏瘫;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生命质量
0 引言
偏瘫是卒中后常见残疾类型,患者以肌力减退、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其生命质量[1-2]。已知卒中发生 6 个月内实施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3-4]。微信康复平台开展卒中偏瘫患者居家康复训练是通过专业康复医生与家庭签约医生借助微信康复平台协同指导参与,以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本文观察微信康复平台在卒中偏瘫患者居家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 60 例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 CT、MRI 检查确诊为卒中;为首次卒中发作; 卒中恢复期并伴有偏瘫;患者意识清楚,无视觉功能障碍,可理解视觉信息,执行一般指令;患者或家属能正常使用微信。排除标准:严重失语、肢体严重畸形或痉挛者;认知功能障碍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免疫功能障碍者。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男 18 例, 女 12 例;年龄 43~69 岁,平均(55.61±6.22)岁;病程 1~6 个月,平均(3.39±1.17)个月;文化程度:高中 20 例,大专及以上 10 例。观察组男 17 例, 女 13 例;年龄 43~68 岁,平均(54.96±5.95)岁; 病程1~6 个月,平均(3.46±1.21)个月;文化程度: 高中 19 例,大专及以上 1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院外康复指导。患者出院后 1 周、2 周、1 个月、2 个月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与记录,询问患者恢复情况,并解答患者或家属的疑问,嘱咐患者定期回院复查,督促康复运动锻炼。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微信康复平台开展卒中偏瘫居家康复训练。(1)构建微信指导平台并组建康复团队。微信平台用于视频及图片上传、沟通交流;由康复医生、专科医生、家庭签约医生、护理人员组成康复团队,由康复医生主导,于出院前 1 d 邀请患者及家属加入居家康复微信群,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向其介绍微信平台功能与用法。(2)居家康复指导。由团队人员拍摄康复训练视频,包括卒中良肢位摆放、平衡训练、上肢功能锻炼、背靠墙站立、步行训练、日常生活能力锻炼等; 制定推荐饮食与禁忌饮食卡片,拍照上传;将呼吸冥想法、恢复展望法、音乐疗法等心理疏导方法录制成短视频。(3)微信平台指导。每日 19:00 将居家康复指导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给患者,内容均为康复锻炼内容与日常卒中恢复注意事项,供患者观看与学习,嘱患者训练 40 min/ 次,2 次 /d, 5 d/ 周,共 8 周;鼓励病友之间在微信群中相互交流康复经验,对于活跃度低者,可单独与患者联系, 建立康复信心,解决身心困扰;康复团队及时总结微信群中患者或家属反馈的问题,讨论分析后,公布解决方案。(4)上门随访。每周由家庭签约医生上门随访患者居家康复训练情况,及时发现锻炼不妥之处,予以针对性指导。同时,由团队内康复医生采用上肢简化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 指数量表(BI)评价并了解患者各阶段训练效果,根据评分结果进行对应指导与计划修订。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完全依从:患者能主动且保证质量地完成每日锻炼计划,康复效果良好;部分依从:患者在家属督促时进行训练,未能完全达到规定频次,康复效果一般;不依从:患者拒绝康复训练,仅偶有锻炼,康复效果差。依从率=(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例数/ 总例数 ×100%。(2)比较两组出院前后上肢运动功能。出院前 1 d、出院 8 周后采用简式 Fugl- 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总分100 分, 其中上肢运动功能的评分范围 0~66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越好。(3)比较两组出院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出院前 1 d、出院 8 周后采用改良 Barthel 指数(MBI)评定,内容共 10 项条目,包括进食、穿衣、行走、如厕等,百分制, 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4) 比较两组出院前后生命质量。出院前 1 d、出院 8周后采用卒中专用生命质量量表(SS-QOL)评估, 共 12 个维度,总分 245 分,分数越高,生命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率为 93.33%,高于对照组 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出院前后 FMA、MBI、SS-QOL 评分比较 出院前 1 d,两组 FMA、MBI、SS-QOL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 8 周后,两组 FMA、MBI、SS-QOL 评分均高于出院前 1 d,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已知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常因未得到正确指导,影响恢复期康复锻炼效果 [5-7]。实现远程康复指导可保证患者在院外得到锻炼指导,促进患者恢复期功能恢复 [8-9]。微信平台在临床多种疾病患者的院外延伸护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出院8 周后,观察组 FMA、MBI、SS-QO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微信康复平台康复模式是由专业康复团队实施,可保证康复效果,利用微信平台实时交流与分享功能将康复训练视频、健康饮食卡片、心理疏导视频等推送给患者,并由家庭签约医生上门督导患者进行各项功能锻炼,全面提高患者锻炼效果,改善运动功能与生活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在常规院外康复指导基础上,采用微信康复平台可提高卒中偏瘫患者居家康复训练锻炼依从性、FMA 评分、MBI 评分和 SS-QOL 评分, 优于单纯常规院外康复指导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恺,凌文杰 . 综合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3):249-251.
[2] 叶頔,胡军,饶蓉 . 系统性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J]. 中国康复,2017,32(6):503-505.
[3] 邵慧兴,马力,刘湘敏,等 . 肌内效贴镇痛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参数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2):342-345.
[4] 陈波, 孟兆祥, 苏敏, 等 . 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1):90-94.
[5]姚宇,曾明安,陈玲,等 . 视听媒体指导脑卒中患者主动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J]. 中国康复,2019,34(3):21-23.
[6]张霞,李彩 .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相关因素分析 [J]. 临床军医杂志,2019,47(1):106-107.
[7]卢小玲, 胡周静, 夏苗苗, 等 . 规律性康复运动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脑功能影响研究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29(17):1909-1912.
[8]王菲 . 脑卒中患者远程视频家庭康复指导与常规家庭康复指导效果对比研究 [J]. 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3):1553-1554.
[9] 许彬,杨阳,陈卫海,等 . 脑卒中远程康复与传统专业康复效果比较的循证分析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12):1394-1398.
[10] 王春艳,崔丽君,邓敏,等 .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17,23(6):788-791.
[11] 杨梅,蒋娟 . 早期康复护理联合微信公众平台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1):430-43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