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预防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感染及再出血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14 10:56: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预防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感染及再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 80 例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予以止血、抑酸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再出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 10.0%(4/40),低于对照组的 40.0%(16/40),再出血率为 2.5%(1/40),低于对照组的 20.0%(8/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止血、抑酸药物等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可降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感染发生率和再出血率,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关键词】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感染;再出血;不良反应

0  引言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以肝脏慢性炎症、弥漫性增生,形成结节、假小叶等为主要病理表现,上消化道出血是其常见并发症 [1-2]。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患者在院治疗期间,常因机体免疫力低下而发生院内感染,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观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预防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感染及再出血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8 月至 2020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2015 年英国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 [3],经肝功能、影像学及内镜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排除标准:合并肺部、腹腔、泌尿系感染;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入组前 2 周接受过抗菌药物治疗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 17 例;年龄 27~63 岁,平均(44.5±2.9) 岁;出血量 300~800 mL,平均(479.8±13.7)mL; 肝功能 Child-Pugh 分级:B 级 30 例,C 级 10 例。观察组男 22 例,女 18 例;年龄 26~63 岁, 平均(44.6±2.8) 岁; 出 血 量 300~800 mL, 平 均(480.4±12.2)mL; 肝功能 Child-Pugh 分级:B 级 32 例,C 级 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止血、抑酸等对症治疗。注射用醋酸奥曲肽(辽宁诺维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 H20080393,0.1 mg),以 5%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持续静脉滴注,0.025 mg/h;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国药准字 H20030309,20 mg)口服,20 mg/ 次, 2 次 /d,两药均持续用药 5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 ∶ 1)(瑞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 H20133350,0.625 g),取 1.25 g 该药溶于 250 mL 5% 葡萄糖注射液, 静脉滴注 30 min, 2 次 /d,持续用药 7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比较两组再出血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10.0%(4/40), 低于对照组的 40.0%(16/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再出血率比较 观察组再出血率为 2.5%(1/40),低于对照组的 2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7,P=0.034)。

\
                                 
3  讨论

肝硬化诱发的消化道出血通常出血量较大,可诱发各脏器缺血、缺氧,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4-5]。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率较高,合并消化道出血会使肠道内 pH 值发生改变,导致肠道有害细菌过度繁殖,肠道生物屏障功能失调,进一步增高感染发生率,因此,积极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有助于改善预后 [6-7]。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为哌拉西林与他唑巴坦的复合制剂,其中哌拉西林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杀菌作用;他唑巴坦为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对耐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细菌有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感染发生率和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抗菌作用可降低感染发生率,肝硬化可诱发内毒血症,进而增高血中一氧化氮(NO)水平,而 NO 可扩张外周动脉、介导黏膜血管扩张及黏膜微血管障碍,导致再出血;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可降低血液中细菌内毒素水平,减少 NO 的生成,从而减少再出血的诱发因素 [8-9]。本研究结果还发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在止血、抑酸药物等对症治疗基础上预防性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可降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感染发生率和再出血率,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曾为驰 .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与安全性优势分析 [J]. 吉林医学,2021,42(1):135-137.
[2]曾虎,聂云贵,肖广发 . 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分析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 15(7):162-164.
[3]邓晗,祁兴顺. 《2015 年英国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指南》摘译 [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6):852-854.
[4]赵玉芹,潘素荣,王琮,等 . 不同剂量抗菌药物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及再出血的影响分析 [J]. 医药前沿, 2019,9(19):23-24.
[5]皮进 . 哌拉西林 - 他唑巴坦对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抗感染的影响 [J]. 抗感染药学,2019,16(6): 1036-1038.
[6]姜小龙,陈新华,周花梅,等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抗菌药物应用的预防效果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6):2427-2429.
[7]吴贤 .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24):68- 70.
[8]王艾芳 .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对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 [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1):1613- 1615.
[9]郭月平,崔巍 .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 [J].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9):115-1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78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