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木丹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13 15:17: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300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50 例。对照组采用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木丹颗粒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神经传导速度、周围神经症状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147/150),高于对照组的 90.67%(136/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皮素 1、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和疼痛、烧灼感、感觉减退、麻木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木丹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周围神 经病变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清学指标水平和周围神经症状评分,效果优于单纯羟苯磺酸钙治疗。

【关键词】 羟苯磺酸钙;木丹颗粒;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症状评分;不良反应

0  引言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较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感觉异常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则表现为下肢剧痛及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及四肢感觉功能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与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氧化应激反应、高血糖毒性等因素相关。西医治疗多以营养神经、控制血糖、改善循环为主,较难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而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显著优势 [2]。本文观察木丹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300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 [3],存在双下肢疼痛、灼烧感、感觉减退、麻木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符合中医气虚血瘀证 [4];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脉弱或细,舌质淡苔白或有瘀斑瘀点;经神经传导检查反馈速度显著下降;振动觉检查异常者。排除标准:肝肾等重要脏器障碍者;因其他因素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者;存在出血倾向者;对本研究治疗药物过敏者;依从性较差者。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采用掷骰子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150 例。对照组: 男 82 例, 女 68 例; 年龄 44~69 岁, 平均(55.82±7.36)岁;糖尿病病程 1~20 年,平均(9.25±4.13)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  1~15 年, 平均(6.23±2.15) 年; 轻度 48 例, 中度 60 例,重度 42 例。观察组:男 84 例,女 66 例;年龄 45~68 岁, 平均(55.94±7.15) 岁; 糖尿病病程 1~19 年,平均(9.37±4.26)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 1~14 年,平均(6.19±2.08)年;轻度47 例,中度 59 例,重度 4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治疗期间均给予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并通过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等方式控制血糖,给予常规维生素类营养神经药物。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羟苯磺酸钙分散片(江苏万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80288,0.25 g) 口服治疗,3 次 /d,0.5 g/ 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木丹颗粒(辽宁奥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Z20080033,7 g )口服治疗,三餐后 0.5 h 温开水冲服,3 次 /d,7 g/ 次。两组均持续治疗 8 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显效: 患者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双下肢疼痛、灼烧感、感觉减退、麻木等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或显著改善,膝、跟腱反射基本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逐渐好转,膝、跟腱反射有所恢复;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总有效率 =(显效 +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取患者 5 mL 空腹静脉血离心后取上清, 通过放射免疫法测量内皮素 1 和超敏 C 反应蛋白
(hs-CRP)水平。(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采用 NDI-200P+ 型神经电检诊仪检测并计算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4)比较两组周围神经症状评分。使用神经病变自觉症状问卷量表(TSS)评价患者疼痛、烧灼感、感觉减退、麻木症状,各项 0~3.66 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症状越轻。(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147/150),高于对照组的90.67%(136/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内皮素 1、hs-CR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皮素 1、hs-CRP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前, 两组 MNCV、SNCV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MNCV、SNCV 均快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2.4  两组周围神经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疼痛、烧灼感、感觉减退和麻木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疼痛、烧灼感、感觉减退和麻木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
                 
3  讨论


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高的患病率、致残率、病死率,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会对患者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临床西医多通过羟苯磺酸钙、甲钴胺、前列地尔等药物治疗,其中羟苯磺酸钙可抑制山梨醇的生成,促进动脉胶原纤维形成,是较好的血管保护剂,能改善神经缺血缺氧状态,提高神经反应性及加快神经传导速度,但单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的作用有限 [5]。

中医学根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将其归属于“麻木”“痛证”“痹症”等范畴,多因机体内气血失和、脉络瘀阻等引起,病程日久,较难治愈, 治疗多以通络止痛、活血化瘀、养阴益气为主 [6-7]。木丹颗粒中内延胡索可化瘀活血、行气止痛;丹参可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三七具有止血化瘀、止痛之效;川芎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利尿消肿之效;红花能够活血通络、散瘀止痛;苏木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效; 鸡血藤可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赤芍能够活血化瘀、止痛。诸药联用共奏化瘀通络、活血益气之功 [8]。已知 hs-CRP 是炎性指标,可促进炎性介质生成, 加重炎症级联反应,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导致神经缺血缺氧,加重神经损伤 [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内皮素 1、hs-CRP 水平和疼痛、烧灼感、感觉减退、麻木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NCV、SNCV 均快于对照组;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为木丹颗粒具有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血糖的功效,能改善由于高血糖所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 进而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和神经损伤。

综上所述,木丹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清学指标水平和周围神经症状评分, 效果优于单纯羟苯磺酸钙治疗。

参考文献

[1]何洋,黄源达,关焕玉,等 . 复方龙芪汤对 2 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和机制 [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11):2694-2698.
[2]熊爱华,周斯平,伍钱溶 . 硫辛酸与红花黄色素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J]. 当代医学,2019,25(32): 55-57.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 [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46(11): 787-789.
[4]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 年版)[J]. 中医杂志,2017,58(7):625- 630.
[5]写亚强 . 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及 α- 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J]. 辽宁中医杂志, 2019,46(10):2109-2111.
[6]李桃,杜娟 . 木丹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对比观察 [J]. 辽宁中医杂志,2018,45(10):2101-2103.
[7]徐洁淼,王镁,于世家 . 木丹颗粒(糖末宁)治疗糖尿病及多种并发症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据 [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8,36(2):384-387.
[8]方志辉,陈晓庆,陈一鸣,等 . 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的 Meta 分析 [J]. 新中医,2017,49(8):154-158.
[9]聂晓媛,李杰,杨闯,等 .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分析 [J]. 当代医学,2019,25(2):35-3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78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