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多元化护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68 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4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多元化护理。比较两组负性情绪评分、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 94.12%,高于对照组的 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5.88%,低于对照组的 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可降低负性情绪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依从性,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关键词】 冠心病;介入治疗;多元化护理;负性情绪;依从性;并发症
0 引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但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治疗依从性差,对疾病预后不利 [2-3]。多元化护理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患者的综合需求, 从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实施护理,加快患者康复 [4]。本文观察多元化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 68 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 [5];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稳定。排除标准:存在冠状动脉疾病史者;心功能Ⅳ级者;存在手术禁忌证者;先天性心脏病者。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4 例。对照组男 15 例, 女 19 例; 年龄 54~79 岁, 平均(65.27±4.30)岁;病程3~10 年,平均(7.09±0.23) 年;合并症:糖尿病 14 例,高血压 12 例,高血脂 8 例。观察组男 16 例, 女 18 例; 年龄 55~80 岁,平(65.38±4.19)岁;病程 4~11 年,平均(7.16±0.25)年;合并症:糖尿病 13 例,高血压14 例,高血脂 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引导患者熟悉住院环境、常规口头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给予多元化护理。(1)成立小组。由 1 名护士长和 2 名责任护士组成多元化护理小组, 收集患者资料,评估其心理状态、健康知识掌握度等,根据结果制订多元化护理措施。(2)健康宣教。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知识水平采取集体讲座、小组授课、一对一讲解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冠心病临床症状、发病机制、手术方式等。(3)心理指导。邀请心理师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并提供个性化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正确认知疾病;于睡前播放患者喜欢的轻音乐帮助其放松身心,20 min/ 次, 3 次 / 周;鼓励患者向护理人员和家属倾诉、表达内心的恐惧和担忧。(4)康复护理。术后病情稳定患者于 24 h 内进行翻身、坐立等被动运动, 2~3 d 后根据恢复情况开展康复运动。运动前测评患者运动强度及自觉疲劳程度,以 60%~80% HRmax 为运动强度,13~16 级为强度起点;可选择步行、慢跑、简单体操等有氧运动,1 h/ 次,5 次 / 周, 持续锻炼 3 个月。医护人员每周评估患者运动耐力及心功能,根据其情况调整运动强度。(5)并发症护理。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存在出血、血肿等情况;按摩、热敷患者膀胱部位,必要时选择导尿管排尿,防止尿潴留。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均包含 20 个条目,每个条目 1~4 分, 标准分总分为 100 分,SAS 以 50 分为分界值,SDS以53 分为分界值,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或抑郁越严重。(2)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其中完全接受并完成医护人员制订的医疗方案为依从;部分接受并完成医护人员制订的部分医疗方案为部分依从;拒绝配合所有医疗方案为不依从。(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 SAS、SDS 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 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 SAS、SD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 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住院期间发生 1 例感染、1 例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为 5.88%(2/34); 对照组发生 2 例感染、1 例心律失常、1 例尿潴留、4 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 23.53%(8/3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40)。
3 讨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有效疏通冠心病患者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改善心肌梗死症状,且具有操作简单、效果佳、创伤小等优势,但因老年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易出现负性情绪,影响治疗效果 [6-7]。
已知多元化护理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实时多元化、综合性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 [8]。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 SAS 评分、SDS 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9]。分析原因为,多元化护理从健康教育入手,护理人员在了解患者详细资料的前提下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提升了其对疾病的认知,从而改善了治疗依从性。同时心理师对患者情绪进行专业测评,疏导了其负性情绪,联合音乐疗法,帮助其放松身心,改善了患者的负性情绪。此外,有规律的康复运动可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减少血小板聚集及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多元化护理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可降低负性情绪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依从性,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侯剑 . 冠心病相关急性心肌梗塞急诊介入治疗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分析 [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17,32(6):948-950.
[2] 梁亚平 .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 [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9):1379-1381.
[3]夏林凤,朱元红,王丹 .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J]. 安徽医药,2018,22(9):1838-1840.
[4]王小芳,岳爱学,胡皑娜,等 . 冠心病患者多元文化护理健康教育方案的构建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7): 893-899.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等 . 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9):680-694.
[6]席小红,沈霖,丁小娟 . 身心综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负性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4):107-110.
[7]李静,赵晓惠 . 预见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 392-394.
[8]崔霞 . 多元化康复护理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J]. 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0): 171-174.
[9]田卫平,刘颖 . 多元化护理干预模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4):1795-179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