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雌二醇片 / 雌二醇地屈孕酮片与戊酸雌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比较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02 11:47: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比较雌二醇片 / 雌二醇地屈孕酮片与戊酸雌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64 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2 例。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研究组给予雌二醇片 / 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改良 Kupperman 评分,性激素 [ 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3.75%,高于对照组的 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改良 Kupperman 评分和 FSH、LH 水平低于对照组,E2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发生率为 6.25%,低于对照组的 2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片 / 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效果较好,能降低改良 Kupperman评分和 FSH、LH 水平,以及升高 E2 水平,且引发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风险较小。

【关键词】 雌二醇片 / 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戊酸雌二醇片;围绝经期综合征;性激素

0  引言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因绝经前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而致病,潮热、潮红、月经不规则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1]。 临床主要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该病,其中雌二醇片 / 雌二醇地屈孕酮片与戊酸雌二醇片均为临床常用激素类药物,但二者的疗效仍需论证 [2-3]。本文比较雌二醇片 / 雌二醇地屈孕酮片与戊酸雌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64 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临床妇产科学》中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标准 [4];年龄≥ 45 岁;临床资料完整;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伴有精神疾患无法配合治疗;合并子宫或卵巢器质性病变;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2 例。对照组: 年龄 46~58 岁,平均(49.98±2.01)岁;病程 1~3 年, 平均(2.34±0.31) 年。研究组: 年龄 45~56 岁, 平均(50.54±2.11) 岁; 病程 1~4 年, 平均(2.32±0.3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DELPHARM Lille S.A.S,注册证号H20160679,1 mg)口服,1 片/d, 连续服用 21 d,停药 7 d,28 d 为 1 个疗程,连续服用 3 个疗程。

研究组给予雌二醇片/ 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Abbott Biologicals B.V.,注册证号 H20150346) 口服,前 14 d 口服雌二醇片,1 片 /d,后 14 d 口服雌二醇地屈孕酮片,1 片 /d,28 d 为 1 个疗程, 连续服用 3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显效: 改良 Kupperman 评分降低≥ 80%; 有效: 改良Kupperman 评分降低≥ 50%,但 <80%;无效:改良 Kupperman 评分降低<50%。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 +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 Kupperman 评分,包含潮热出汗、感觉异常、失眠等 13 个项目,总分 0~63 分,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采集患者静脉血 3 mL,离心取血清,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4)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1.0 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30/32),高于对照组的 75.00%(24/3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改良 Kupperman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改良 Kupperman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改良 Kupperman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2.3  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 E2、FSH、LH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E2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 FSH、LH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2.4  两组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发生率为6.25%(2/32), 低于对照组的 28.12%(9/3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2.50%(4/3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5.62%(5/3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
                           
3  讨论

激素替代疗法为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方案,可以改善患者体内雌激素缺乏,缓解临床症状,但药物选择存在较大争议 [5]。戊酸雌二醇片与雌二醇片 / 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均为常用药物,其中戊酸雌二醇片是单一雌激素制剂,长期服用易增加子宫内膜过长风险,有研究报道,补充适量的孕激素,可以降低这种风险 [6-7]。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改良 Kupperman 评分和 FSH、LH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E2 水平高于对照组, 分析原因为:雌二醇片 / 雌二醇地屈孕酮片中的 E2 具有与人体内源性 E2 相同的化学结构,进入机体后不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即可直接起效,且生物利用度高 [8],因此,雌二醇片 / 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对激素的调节效果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戊酸雌二醇片。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研究组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为,雌二醇片 / 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是雌激素、孕激素序贯给药,其中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可使受雌二醇片刺激的子宫内膜正常进入分泌期,避免受雌激素长期作用导致的增殖期延长,从而降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二者安全性相当。

综上所述,相较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片 / 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效果较好,其降低改良 Kupperman 评分和 FSH、LH 水平, 以及升高 E2 水平的效果优于戊酸雌二醇片,且引发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风险较小。

参考文献

[1]曹琳,孙洪平,郑仁东,等 .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J]. 中国基层医药,2017,24(23):3668-3671.
[2]肖彩兰 . 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行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治疗的效果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1):154- 157.
[3]刘燕,张静 . 戊酸雌二醇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更年期综合征评分、雌激素水平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1):109-111.
[4]张洪涛,赵金艳,神合巧 . 临床妇产科学 [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362-367.
[5]苏爱慧,张彦,张莹莹 . 激素替代疗法对更年期综合征妇女激素水平、症状改善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34(9):1541-1542.
[6]潘晓,王玉珍 . 戊酸雌二醇片与雌二醇片 / 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在更年期妇女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妇幼保健, 2019,34(11):2546-2548.
[7]戴雪 . 芬吗通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内分泌水平及临床症状改善效果 [J]. 中国妇幼保健,2019,34(8):1803- 1805.
[8]吴惠芹,吴凡 . 芬吗通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35(12):2133-213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70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