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耳鼻咽喉 - 头颈外科的临床应用论文(附PDF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19-03-11 16:00: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究耳鼻咽喉 - 头颈外科采取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 2015 年 6 月至2017 年 6 月本院耳鼻咽喉 - 头颈外科患者 48 例,对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均实施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并对其穿刺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详细分析。结果 所选研究对象全部一次性穿刺到位,并且病情均得到确切的诊断,未出现并发症;患者满意度 100%。结论 对耳鼻咽喉 - 头颈外科患者实施 CT 经皮穿刺术不仅能保障穿刺成功率,还可提高疾病诊断率,无明显并发症,患者耐受度与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进一步运用以及推广。

关键词: 头颈;经皮穿刺活检;耳鼻咽喉;CT 引导

本文引用格式:刘灿炳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耳鼻咽喉 - 头颈外科的临床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7):148-149.

0引言

及时准确地诊断是疾病有效快速治疗的前提。通常疾病诊断的方式不外乎临床诊断、影像检查、医学检验和病理诊断等,其中诊断准确性最高的便是病理诊断。经调查文献获知,病理诊断的综合准确率高达 99% 以上 [1]。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不断提升,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 MRI、CT 以及超声等影像诊断的分辨率愈来愈高,上述诊断技术的运用使得病变的检出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尽管如此,影像学检查所获得的疾病信息也仅仅是宏观表现,极可能出现异影同病、同病异影等情况,这也是影像学诊断的局限性所在。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应运而生,这种诊断技术不仅具备影像诊断的优势,即精准的定位,还具有病理诊断的特点,即具有极高的诊断准确率。当下超声穿刺活检常应用在一些浅表病变的诊断中,而深部病变大部分是在 CT 引导下进行的。CT 引导得到的标本不仅能够使肿瘤的性质得到有效鉴别,还可深入定性,获悉组织学来源 [2],与超声对比,诊断优势显著。现探析本院 2015 年 6 月到 2017 年 6 月耳鼻咽喉 - 头颈外科 48 例患者采用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的临床有效性与可行性,将全部内容整理后总结如下。

\

1资料及方法

1.1基础资料。本次研究起止时间为 2015 年 6 月至 2017 年6 月,共选取我院 48 例耳鼻咽喉 - 头颈外科患者参与研究。其中男 30 例,女 18 例;年龄为 15-85 岁,平均(50.18±3.65) 岁;病程 3 个月至 3 年,平均(8.64±3.95)个月。34 例(70.8%) 颈部肿块,2 例(4.2%)鼻腭窝占位,6 例(12.5%)喉部新生物,4 例(8.3%)颅底占位,2 例(4.2%)鼻咽部占位。48 例患者均满足穿刺适宜证;均保留知情权,自愿签订同意书;将精神疾病、听力障碍与意识障碍者排除。

1.2方法。应用西门子 HiQ-S 型以及美国 GE 公司提供的 Light Speed 螺旋 CT 扫描仪、自动活检枪,规模如下:
(1.2×150)mm2,18G;弹簧芯状切割针,迅速射击以及切割,将针芯切割槽径保持在(1.2×2)mm2。

穿刺活检具体内容如下:①术前准备:对患者出血以及凝血时间进行仔细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确保其均处于合理范围内。②穿刺操作:协助患者选取仰卧位,同时将其头部固定,避免作吞咽动作。设置 5 mm 层距以及 5 mm 层厚连续轴位 CT 扫描患者的病灶,在获取的诸多扫描图像中选取一层最理想的取材层面,将一金属标记放置在选取的穿刺层面对应体表皮肤上,行一层局部扫描。对标记及病灶部位进行详细观察,明确最理想的穿刺点。于 CT 显示屏上对穿刺点至病灶四周的进针角度、直线距离等进行测量,明确进针的方向以及穿刺的深度。将穿刺点作为中心,对患者皮肤常规消毒,同时铺巾,应用利多卡因 2% 实施局麻,将穿刺针头保留,进行定点扫描,对进针的角度再次进行调整,接着根据已经测量获得的进针角度将自动活检针刺入既定的深度,针尖需穿到病灶的边缘,于病灶内推入针芯,其后击发取材,待选取出组织块后,需应用福尔马林液 10% 固定,最后于玻片上涂抹针槽内组织液,实施病理检查。注意术后适当对穿刺点加压止血,并对穿刺层面实施一次常规 CT 扫描, 对穿刺部位出血情况仔细观察。
\

1.3观察指标。①了解患者诊断结果,并做好相关记录。② 观察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2结果

本组 48 例患者中,14 例诊断为颈部炎症,占比为29.2%,其中 10 例脓肿,占比为 20.8%,10 例颈部转移癌, 占比为 20.8%,4 例颈部恶性淋巴瘤,占比为 8.3%,4 例甲状腺腺瘤,占比为 8.3%,2 例甲状腺癌,占比为 4.2%,2 例翼腭窝癌,占比为 4.2%,4 例恶性颅底占位,占比为 8.3%, 6 例喉癌,占比为 12.5%,2 例鼻咽癌,占比为 4.2%。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自我感觉良好,满意度高达 100%。

3讨论

资料显示,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的禁忌症少,适应症广,特别是多层螺旋 CT,扫描速度较快,外加重建时间短 [3],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因此能够帮助操作者准确及时辨认病灶范围、密度、大小以及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保障操作者获得有效的实体病灶组织,减少对患者气道与大血管等损伤,减轻对切割针口径的依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作为影像引导下最可靠且最有效的穿刺活检方法。

CT 经皮穿刺术微创安全,可靠高效,能够重复穿刺, 外加定位准确率高,因此得到广大临床医师以及患者的高度
评价。颈部肿块具有极其复杂的患病原因,除涎腺肿块、甲状腺肿块之外,还包括新生物肿块、先天性肿块以及炎性肿块。早期淋巴结转移癌有被误诊为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性;而淋巴结转移癌出现囊性变时,又有可能误诊成颈部囊肿肿块, 特别是发生于颈侧中下位置者,易被误诊成鳃裂囊肿。CT 经皮穿刺术在临床中的运用已十分广泛,常见于肺部、头颈外科病变的诊断中,并且这种技术在咽旁间隙、颅底、腮腺等位置的穿刺活检已获得良好的诊断结果,在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制定临床治疗方案、预后评估等方面能够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本次采用的穿刺活检针主要作用在于穿刺定位,具有夹卡,能够无误且准确地掌控穿刺深度;外加包含内芯, 因此有利于穿刺枪针槽进入,在切割组织时能有效保持间隙时间内的通道通畅。另外,若首次切割取材不够理想,无需再次采取穿刺,仅需对穿刺枪弹射的方向进行适当调整,便能够获得理想的病灶组织,还能够多次反复进行。此举不仅减轻了对患者机体的损害程度,还可避免出现并发症,减少手术用时。

CT 经皮穿刺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经济, 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其二、操作简便安全,不会带来较大的创伤,基本上不会出现并发症,门诊亦可进行;其三、快捷,一般在 0.5 h 便可完成;其四、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另外,CT 经皮穿刺还可将肿块和邻近组织之间的关系清晰地显示出,能准确穿刺以及取材病变组织,进而使操作的精准度与诊断的准确性得到提高。CT 经皮穿刺属于微创安全的术式,只需把握好局部组织之间的解剖关系,一般不会引起并发症。有学者指出,并发症的出现与操作者的临床经验 [4]、穿刺技巧以及穿刺针的选取有密切的关系。最多见的并发症便是损伤到患者的小动脉进而导致出血。因此拔针后需以手指对穿刺点进行压迫,确保力度适宜,尽可能维持一定的时间。李清涛等 [5] 研究指出,穿刺活检会造成穿刺针道的肿瘤细胞种植,并指出肿瘤顺着针道散播的机率在 1/20000。本次应用的自动活检枪是一种切割针,针径比较粗,能够获取小块的组织展开组织学分析,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

总之,CT 经皮穿刺能够为临床医师的定性诊断提供详细全面的组织学依据,可避免采取探查手术,因此值得作为内镜辅助诊断措施,深入推广于临床中。

参考文献

[1]董亮, 周青, 纪永利, 等. 超声与 CT 经皮穿刺在超声可视性胸部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7,26(8):718- 721.
[2]杨立 , 傅锦.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胸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当代医学,2015,21(11):70-71.
[3]皋德芬. 浅谈用高频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准确性[J]. 当代医药论丛 ,2017,15(6):122-123.
[4]周国永 , 刘伟波 , 张翠禄 , 等. 多层螺旋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优势分析 [J]. 中国当代医药 ,2017,24(16):124-127.
[5]李清涛, 周粟 , 袁敏等. 磁共振成像导航系统辅助经皮穿刺活检术的初步应用 [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7,26(3):263-265.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耳鼻咽喉 - 头颈外科的临床应用论文》(附PDF文档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311/20190311041407781.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07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