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健康教育结合膈肌起搏在慢阻肺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2-15 11:22: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结合膈肌起搏在慢阻肺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至 2017年 7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242 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加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结合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FEV1、FEV1/FVC、6 分钟步行、血气分析(PaCO2、PaO2、SaO2)、CAT 评分、SDS 抑郁 \SAS 焦虑量表评分上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健康教育结合膈肌起搏在慢阻肺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健康教育;体外膈肌起搏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本文引用格式:杨会, 冯维华 , 雷显碧, 等. 健康教育结合膈肌起搏在慢阻肺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97):283+296.

0引言
 
健康教育作为慢阻肺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慢阻肺诊疗指南中明确,传统的健康教育主要体现在饮食、用药指导、运动、休息等,对于患者提高呼吸肌训练方面较少。传统的健康教育患者依从性较差,膈肌功能提高不明显,单纯使用膈肌起搏仪,患者如果配合不好,容易加重患者呼吸困难,引起膈肌疲劳 [1]。现将健康教育结合膈肌起搏仪同时进行,患者能更好配合膈肌运动从而提高患者膈肌功能。本文选取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7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242 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分别使用常规治疗加传统健康教育和健康教育结合膈肌起搏治疗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7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242 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修订的 COPD 诊治标准 [2]。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 120 人,给予常规治疗加传统的健康教育,其中男 78 例,女 42 例;患者的年龄在 46-80 岁; 观察组患者 122 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结合膈肌起搏治疗,其中男 76 例,女 46 例,患者的年龄在 50-83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性(P> 0.05),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吸氧、祛痰、平喘、抗感染、对症、传统的健康教育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结合膈肌起搏治疗。健康教育主要体现在饮食、用药指导、运动、休息、有效的排痰及呼吸肌训练。呼吸肌训练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及呼吸康复操。体外膈肌起搏的操作方法 [3]:膈肌起搏电刺激强度,从低至高调节,强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一般情况下膈肌起搏脉冲重复频率(密度)40 Hz,膈肌起搏次数 8-12 次 /min。电极放置两个分别置于左右胸锁乳突肌外缘下 1/3 处,两个辅肋电极分别置于左右胸大肌的皮肤表面,每天起搏 2 次,每次 30 min,14 次为一疗程。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第一秒呼出气量、第一秒呼出气量 / 用力肺活量、6 分钟步行、血气分析中 pH、PaCO2、PaO2、SaO2、CAT 评分、SDS 抑郁 \SAS 焦虑量表评分进行对比观察,并做好记录。
 
1.4统计学分析。选用 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包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以( ±s)表示,采用 t 检验, 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 FEV1、FEV1/FVC 的变化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如下表 1 所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 CAT 评分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如下表 2 所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中 PaCO2、PaO2、SaO2  的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第 3 大死亡原因,其主要机制是引起呼吸肌无力或者呼吸肌疲劳,因此临床治疗方法以改善呼吸肌疲劳为主。常规治疗方法使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往往会加速呼吸肌的疲劳,进一步加重了低氧血症、呼吸衰竭以及高弹酸血症等,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后期通常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膈肌收缩在呼吸肌和肺通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缺氧,会造成膈肌萎缩、膈肌肌力下降以及耐受力下降等,增加了气道阻力,降低了膈肌做功的储备能力,加重了二氧化碳潴留以及缺氧,因此减轻膈肌疲劳,能够对肺通气功能起到显著的改善作用 [4]。体外膈肌起搏能够通过脉冲电流对膈神经的刺激作用,对于膈肌的循环起到改善作用 ,增加了膈肌能量以及血液,对于消除膈肌疲劳、增加膈肌收缩力、扩大胸廓容量、增加潮气量、降低呼吸肌紧张度以及改善肺通气功能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慢阻肺患者多为老年患者,依从性较差,体外膈肌起搏治疗时配合不好,容易加重患者呼吸困难,引起膈肌疲劳影响治疗效果。Bosnak 等研究发现吸气肌训练能提高患者的功能能力、平衡功能、呼吸肌和外周肌肉力量,改善其抑郁状态和呼吸困难感。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在治疗中将健康教育结合膈肌起搏仪同时进行,使患者能更好配合膈肌运动从而提高患者膈肌功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及活动耐力,提高患者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提高血氧饱和度 [5],提高患者 6 分钟步行,降低患者 CAT 评分,患者的 SDS 抑郁 \SAS 焦虑量表评分得到改善,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资料
 
[1]孙明照 .78 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2013,10(1):181.
[2]曹进. 无创通气与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9,28(6):534-535.
[3]陈锐 , 王友文, 陈远宏, 等. 高频通气膈肌起搏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 西部医学,2004,16(4):311-312.
[4]黄晓芸, 庄振中, 江意春, 等. 体外膈肌起搏器在慢性心衰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7,34(1):84-88.
[5]彭琳 . 体外膈肌起搏联合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康复护理研究[J]. 韶关学院学报 ,2016,37(10):49-50.

《健康教育结合膈肌起搏在慢阻肺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215/20190215112501345.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01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