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药配合外治法治疗1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例分享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30 11:23: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关键词:皮肤淀粉样变;松皮癣;中医药;五运六气;外治

本文引用格式:武媛,张晓杰.中药配合外治法治疗1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例分享[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176.

引言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是指淀粉样蛋白沉积在既往正常的皮肤内,而无其他器官受累,其特征是皮肤损害和真皮内淀粉样蛋白沉积,属于中医学“松皮癣”的范畴。西医认为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病程慢性,无自愈倾向,常常是对症治疗[1]。中医药治疗此疾病有其独特的优势,现笔者导师内外兼顾,应用中药配合外治法(火针和药膏)治疗一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患者,疗效显著,特此分享,以冀给读者些许启发。

2 病例

2018年11月22日初诊,孟某,男,52岁,患者10余年前双小腿无明显诱因始出现少许褐色丘疹伴剧痒、脱屑,曾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诊断为“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未坚持治疗,后皮损渐重,现双上肢伸侧、双下肢、项背部密集分布暗红色及褐色丘疹、结节,质硬,大小约1-3mm,密集成片,不融合,部分顶端过度角化,变粗糙,上覆白色细碎鳞屑,双小腿胫前皮损尤为严重。剧痒难忍,一日频发无定时,影响正常生活作息。自述食用刺激性食物后皮损加重。否认糖尿病、心脏病及其他系统疾病。平素眠差,常凌晨2-3点自醒,易气短乏力,舌暗红苔黄腻,整体脉弦滑,左尺及右寸脉沉弱。诊断: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治疗:1.口服中药麦门冬汤加减:麦冬15g白芷9g清半夏9g淡竹叶9g钟乳石9g炒甘草9g桑白皮9g蜜紫菀9g党参9g制附子9g(先煎半小时)茯苓30g木瓜15g牛膝9g防风9g诃子肉6g干姜9g柴胡12g黄芩9g生姜6g大枣1枚(擘)。7剂,水煎400-500mL,分两次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2.双前臂伸侧皮损行火针治疗;3.皮损处外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日1次。

\

 
2018年11月29日复诊,瘙痒程度略微减轻,仍瘙痒难忍,频发无定时,双前臂皮损明显好转,未有新发。仍凌晨2-3点易醒,气短略减轻。舌红苔黄腻,左、右寸脉沉弱。调整中药如下:麦冬15 g、淡竹叶9 g、白芷9 g、钟乳石9 g、炒甘草9 g、桑白皮9 g、蜜紫菀9 g、党参9 g、半夏9 g、制远志9 g(先煎1小时)盐车前子9 g(包煎)通草9 g、茯苓15 g、黄芩6 g、黄连15 g(后下)猪苓9 g、泽泻15 g、白术15 g、桂枝9 g、生姜6 g、大枣1枚(擘)。14剂,煎药、服药方法同前。双小腿内侧皮损行火针治疗。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继用。

2018年12月13日复诊,瘙痒程度明显减轻,但仍不定时瘙痒,所有皮损均变薄,未有新发。仍凌晨2-3点易醒。舌淡紫苔黄厚,脉弦。在上中药方基础上加北沙参15 g、酸枣仁30 g、柴胡15 g、乌梢蛇15 g、。7剂,煎药、服药方法同前。

所有皮损行火针治疗。换外用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日1次。2019年1月15日复诊,皮损变薄,未有新生,瘙痒程度减轻80%-90%,偶痒,睡眠已正常,胸闷气短,乏力,舌淡红,舌尖有轻微齿痕,苔微黄少腻,脉弦。在2018年11月29日中药方基础上加防己9 g、黄芪9 g、。14剂,煎药、服药方法同前。余治疗同前。

2019年2月21日复诊,皮损进一步变薄、渐消,已基本无瘙痒,未有新生。胸闷气短减轻,入睡困难,小便色黄,余可。舌紫苔黄腻,脉弦滑。上方去防己,加当归15g白芍15g生地9g炒蒺藜9g荆芥穗12g防风30g乌梢蛇15g苦参15g。14剂,煎药、服药方法同前,余治同前。嘱患者定期复诊。皮损照片如下:

\

 
2 按语

火针古称“燔针”、“烧针”,是将特定的针具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迅速刺入选定的穴位或皮肤某一部位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在皮肤科应用广泛,尤其是在瘙痒性或皮损厚硬的病变上有其显著的疗效,故选用火针作为主要外治手段,通过针刺其皮损,达到行气活血,祛风燥湿止痒,温阳散结等作用,配合外用药膏以助皮损消退。中药以天人相应观,应用五运六气理论,结合患者主要症状征象,应用麦门冬汤加减。2018年为戊戌年,岁运太火,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年支为戌土。谬问言:“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虐,少气、咳喘、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聋等症,肺脏受烁可知,此而不阴阳并补,则金败水竭,火无所为畏,多将熇熇矣”[2]。党参益肺之气,麦冬养肺之阴;钟乳石益气补虚且下气,桑白皮甘寒,紫菀微辛,助肺宣发,解其郁结;再加半夏、炒甘草以益脾,虚则补其母;白芷味辛,散肺家风热;淡竹叶性升,引药上达。患者皮损质硬色暗红,上覆鳞屑,舌质暗红或淡紫,苔黄腻,脉弦滑,考虑其为湿热蕴阻、气滞血瘀。患者内生湿热,湿热阻滞,致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于肌肤,故而生丘疹结节,且病程长,病久伤正,瘀久肌肤失养则干燥、有鳞屑。患者除皮损外主要不适为气短乏力,眠差,且其肺脉沉弱,乃肺金受邪,故选用运气方麦门冬汤。另外加入黄连、黄芩等既抑制偏亢之火邪,又可逐水湿,加茯苓、泽泻等加强利水之效,且加入桂枝、通草等轻清之品,助其通利,或加当归、白芍、乌梢蛇等养血润燥散结,制远志、酸枣仁之品可助心神安定。

参考文献

[1]赵辩.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第2版.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565-1570.
[2]陈言,王咪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30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