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常规治疗对照组,基于此给予观察组EECP及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BI指数等评分变化。结果在NIHSS、BI指数等评分上,两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显著改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ECP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显著,且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效果;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李霞,赵秀丽.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306+308.
引言
在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包括两种疾病类型,即脑梗死和脑血栓形成,其指的是脑供血血管形成血栓或出现粥样硬化,造成管腔闭塞,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症状和血管供应区脑功能损伤[1]。针对此类患者,常规用药治疗难以达到理想疗效,而通过对其实施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EECP),其可消除和减轻患者心绞痛,属于无创性体外按压下本身的疗法,可显著改善重要脏器缺血、缺氧状态[3]。本文即对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及护理做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为44-74岁,平均(63.4±2.7)岁。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为45-76岁,平均(65.3±2.4)岁。两组基础信息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常规治疗对照组,包括营养神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等失衡、改善血液循环、抗凝、溶栓、控制血糖、血压等。基于此给予观察组EECP及护理。即采用P-ECP/TM氧饱和度检测式EECP装置(产自重庆),治疗50 min/次,1次/d,共治疗36 d。对患者下肢血管彩超、二便、心理、主要功能障碍、生命体征、既往史、病情、年龄、姓名等次啊用体外反搏评估量表进行评估,然后后实施体外反搏治疗,及将气囊外套、床单位整理好,扶患者立于治疗床后,在正确位置粘贴电极片,起始压力0.25 kg/cm2,之后逐渐增加至0.35-0.45 kg/cm2。治疗期间做好护理干预①健康宣教。将体外反搏仪器运作方式、每次治疗周期、时间、治疗作用,治疗前二便、饮食、穿着等要求告知患者,提升其认知度。②治疗前准备。即对治疗仪器、监护仪等进行检查和试运行,对室内温湿度予以合理调整,叮嘱患者做好治疗前相关准备等。③治疗中护理。即正确、平整摆放气囊,保持其外套平整、整洁,保持床单整洁,以防压疮,预防跌倒,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3]评估,分值越高缺损程度越严重。)、BI指数(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4]评定,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强。)等评分变化。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t值用于文中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于文中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NIHSS、BI指数等评分上,两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 0.05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显著
改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主因即为动脉粥样硬化,且具有高致残率。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过程中,采用EECP可达显著疗效,其实一种无创性辅助循环装置,其可对臀部、大腿、小腿等通过心脏舒张期序贯加压,可增加舒张期压力,增加心输出量和心会血量,可提高血流切应力,形成双脉冲灌注。在提升血流剪切应力,避免体力消耗方面,EECP是唯一方法,其可对血管内壁直接产生作用,可促使其细胞分泌并合成一些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修复受损的内皮功能结构,从而保持内膜下弹力纤维结构的完整性和动脉内皮细胞,这样既可调节平滑肌紧张,抑制或防止内膜下脂质沉着,从而改善动脉弹性,进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而治疗期间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疗效具有积极意义[5]。本文的研究中,在NIHSS、BI指数等评分上,两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显著改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见,EECP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期间加强护理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
综上所述,EECP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显著,且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西愿,高佩佩.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0):28-29.
[2]周国强,黄宗青,肖剑伟,等.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估[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7,43(03):147-151.
[3]张娟,曾丽吟,刘淑娟,等.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07):38-41.
[4]周国强,黄宗青,张志,等.增强型体外反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内皮素1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6,42(03):129-133.
[5]肖剑伟,蔡旭,黄宗青,等.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09):102-1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