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手术室麻醉患者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抽选出10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分别又展开了循症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分析,为系统性的调查两种护理形式的优劣与差异,分别以50例患者接受循症护理,50例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为对比要求,在患者知情下自选护理形式,分别在护理中记录两组患者自由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并结合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等不同时间段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最后收集患者的满意度反馈,了解两组患者分别在循症护理与预见性护理模式下,结合护理的服务与自身的情况最终的评分。了解两组在麻醉后的并发症反应,统计几率与占比。结果预见组患者与循症组患者自由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见组患者与循症组患者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等不同时间段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有略微数据差距,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的满意度反馈,循症组略高于预见组,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并发症问题的对比上,循症组并发的几率低于预见组。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的护理中,循症护理较为及时,预见护理可提前做好护理准备工作,本次调查显示循症护理的并发症少,患者对于两中护理形式均表示满意。其他临床结果差异性不大,可灵活化结合患者的自愿情况进行选择。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循证护理;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应用;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蒋亚明.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313-314.
0引言
手术室麻醉后患者在并非感知痛苦的情况下接受了手术,期间将自己全然托付给医生,更加轻松的完成了手术,手术室的护理的跟进,消除了手术麻醉对患者生理造成的损伤,帮助患者恢复意志并排除手术后的麻醉不良问题,预见性护理结合临床上的麻醉经验与患者的情况,分析可能性的麻醉风险做好了提前的预防与准备,循症护理更加注重患者的实际情况,即是是同样的手术室麻醉流程,患者的耐受性与身体的抵抗力不同,包括患者的心理性要求不同,护理的方式都可以循症而变化,两种形式可让患者自选,贴近患者的诉求与临床表现进行护理分析,其应用的效果会更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手术室麻醉患者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抽选出10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分别又展开了循症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分析,为系统性的调查两种护理形式的优劣与差异,50例患者接受循症护理,男25例、女25例,患者的年龄为21-76岁,平均(36.27±11.28)岁;50例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男20例、女30例,患者的年龄为16-77岁,平均(42.38±12.48)岁;在患者知情下自选护理形式,两组患者的患病病程,麻醉流程与患者的基本信息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预见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形式,麻醉前安抚患者的情绪,进行健康教育,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了解患者的身体各项状况,预见麻醉中潜在的危险可能,提高患者的痛阈,对有胃肠不适的患者,进行饮食上的指导,胃肠减压排除潴留物,及时为患者补液预防脱水等,提前限制麻药的摄入量,结合患者年老体弱等情况,酌情将麻药剂量减半,并以小剂量多次注射,护理中提前结合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进行预防。循症组采取循症护理,结合患者不同的手术类型与麻醉类型等,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分析,具体的了解患者经济承受能力、文化习俗和信仰,有针对性的判断患者的需求,并在麻醉的过程中,随时结合患者的反应,与患者沟通后的结果等,结合经验,传递健康知识宣传,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解决患者不良问题,在禁食禁水中,与患者手术后,在各个环节均恰当的结合患者的不适感提供帮助。
1.3观察指标。分别在护理中记录两组患者自由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并结合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等不同时间段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最后收集患者的满意度反馈,了解两组患者分别在循症护理与预见性护理模式下,结合护理的服务与自身的情况最终的评分。了解两组在麻醉后的并发症反应,统计几率与占比。
1.4统计学处理。本次统计采取软件系统SPSS 21.0展开分析,其中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以(
±s)表示,当两组对比分析具被统计学差异时(P<0.05)。
2结果
两组在术后苏醒时间的对比上,无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数据统计结果见表1。
两组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等不同时间段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差异性不大,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数据统计结果见表2。
预见组不良反应中,高热3例,恶心4例,过敏无,总不良反应几率为14%。循症组不良反应中,高热1例,恶心2例,过敏1例,总不良反应几率为8%。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细数据统计结果见表3。
循症组针对护理的反馈中,31例患者较为满意,16例患者一般满意,3例不满意。预见组患者31例患者较为满意,15例患者一般满意,4例不满意。两组的总体满意率,分别为94%与92%,相差数据不大,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细数据统计结果见表4。
3讨论
预见性护理更加注重护理的提前准备,以便在患者数量较多的时候忙手忙脚,同时提前关注患者的情况,进行麻醉等风险的预见,可尽早帮助患者展开自我护理,获得提前的护理干预效果。循症护理更加注重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围手术期的需求,患者在不同时间段与接受不同治疗的环节中,会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与心理上的诉求,循症护理更加满足患者的需要,较为实事求是,因此相对的能够获得患者的满意,预见性护理同样让患者感受到了关怀与被重视,护理的总体评价结果较高,综合分析,各项临床指标都差距不大,在并发症问题上,循症护理处理结果更佳,从不同的临床情境来看,两种护理方式均有各自的优势,可结合现实环境自选,或将两者的优势糅合起来,均有利于护理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蒉晓予.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5):46-48.
[2]吴小凌,刘翠月,钟晓珊,等.预见性护理结合循证护理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3,32(27):162-164.
[3]舒翠君.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41-43.
[4]沈颂伟.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的理论与实践[J].现代养生B.2014(2):192-192.
[5]杨瑞蓉,郭佳,孙建雄.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