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8 14:44: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排出量及LVEF明显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的LVEDD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优质护理;心律失常;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卫晓静.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3):291-292.

0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是由心肌坏死而导致的,多发于老年群体中。心肌梗死在临床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的持久、剧烈疼痛感,且这种疼痛在患者进行休息或应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后,无法得到完全的缓解,依然持续疼痛[1]。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呈现不断加重的情况,相关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情况[2]。若患者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则可能造成患者发生心律异常甚至是心力衰竭等情况的出现,该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合并心律失常的情况,心率过快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做好患者康复时的护理,监测好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是关键。本研究就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9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女性24例,男性25例,年龄32~69岁,平均(45.76±6.68)岁;对照组患者中,女性25例,男性24例,年龄32~68岁,平均(46.08±6.73)岁。患者纳入标准为:①未患有精神类疾病,言语意识清晰的患者;②入院后经诊断,完全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诊断标准;③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为:①处于哺乳期等特殊时期的患者;②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严重;③缺乏完整临床资料。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患者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为患者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流程等问题。观察组患者则以此为基础为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饮食指导。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主治医生的建议,为患者制定健康、科学的饮食方案。监督在康复期间的患者,禁止吸烟饮酒,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日按时吃饭,培养患者的良好休息习惯,鼓励患者大量饮水。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情况,是否出现便秘的情况,若患者发生便秘现象,则应及时调整患者的饮食方案,若患者的便秘情况严重,可给予患者缓泻剂辅助患者排便。②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包括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指导,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以及其家属间的沟通,为患者进行病情的分析,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告知患者家属应多给予患者陪伴,使患者能保持轻松、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③康复护理。为患者及其家属详细的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定期为患者开展四肢关节的相关康复训练,以保证患者血液流通,防止血栓的形成。首先为患者开展简单的床上训练,如翻身活动,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逐步加强患者的训练,指导患者慢慢进行四肢伸展、弯曲运动。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后,护理人员可陪伴患者在活动区域散步,若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胸闷、呼吸困难等情况,则立即停止患者的活动。④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患者在治疗时,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化及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则立即通知医师进行相应的处理。

1.3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方式的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及不满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功能变化情况,包括CO、LVEF及LVEDD。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呼吸道感染、心肌梗死及发热[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研究所得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


2.2心功能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CO及LVEF、LVEDD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
 


2.3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
 

3讨论

临床上,心肌梗死属于典型心内科危急重症中的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导致心肌梗死的原因包括患者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患者年龄及遗传因素等[4]。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等特点,其致残率与致死率都较高[5]。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机制较为复杂,且该疾病常容易合并其他的心内疾病同时发生,其中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患者病情若未得到有效的控制,极易导致患者发生死亡[6]。有研究发现,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控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优质护理作为新兴的护理方式,能够通过为患者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对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再通过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康复训练等护理措施的开展,给予患者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大大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CO、LVEF及LVEDD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小军.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24):3358-3360.
[2]陈金梅.全程优质护理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1):22-23.
[3]曹艳,王晓红,杨华.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心率变异性及不良反应情况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3):398-401.
[4]郑川燕,李霞,马静,等.延续护理理论指导的家庭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2):1631-1635.
[5]于小红,蔡佩源.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7):973-975.
[6]贾楠.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0):11805-11806.
[7]冉琴.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9,46(4):108-1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12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