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茵陈蒿汤治疗肝胆湿热型黄疸70例临床观察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8 11:23: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茵陈蒿汤治疗肝胆湿热型黄疸70例临床效果。方法选本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70例肝胆湿热型黄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进行分组的方法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茵陈蒿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症候评分。结果观察组内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对照组,对比后产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患者的症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茵陈蒿汤为肝胆湿热型黄疸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茵陈蒿汤;治疗;肝胆湿热型;黄疸;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赵林.茵陈蒿汤治疗肝胆湿热型黄疸70例临床观察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192-193.

0引言

黄疸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身体黄、眼睛黄以及小便黄,在这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眼睛发黄。在现代医学研究中,该疾病主要指的就是因为血清胆红素升高最终导致皮肤、巩膜、黏膜以及其他体液与组织发生黄染的情况,在临床检查中,黄疸一般多发生在胰腺、胆道、肝脏以及血液系统中,而后引发疾病,在目前西医的临床治疗中,以退黄和保肝为主要的治疗原则。在中医治疗中,一般根据辩证后,通过口服中药药物进行治疗,但是西医治疗往往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从而降低了疾病的治疗效果[1-2]。因此,选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70例肝胆湿热型黄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进行分组的方法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茵陈蒿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症候评分,现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本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70例肝胆湿热型黄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进行分组的方法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在对照组内的35例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15例,其年龄集中在30-70岁,均值为(45.7±3.6)岁,病程持续时间为5-40 d,均值为(21.5±2.2)d;在观察组内的35例患者中,有男性19例,女性16例,其年龄集中在31-70岁,均值为(46.4±4.2)岁,病程持续时间为5-41 d,均值为(22.3±3.1)d;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使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051942),进行治疗,每次使用的剂量为100 mg,并使用250 mL的10%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稀释,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每天治疗一次。

1.2.2观察组:观察组内患者需要通过口服茵陈蒿汤的方法进行治疗,方药组成为:茵陈蒿、莪术、大黄、白花蛇舌草、柴胡、栀子以及半边莲。对于热大于湿的患者,应该增加使用半夏、白芍和黄芩。对于湿大于热的患者,应该增加使用白术、茯苓、猪苓和泽泻。两组患者均接受通常的抗感染、抗生素等治疗。

1.3观察指标。将《黄疸的诊断依据、症候分类和疗效判定》作为评价依据:显效:黄疸情况完全消失、临床症状缓解;有效:黄疸症状有所好转,临床症状改善;无效:黄疸无变化,或者加重,且其他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均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证候评分:将《中药新药治疗黄疸临床指导原则》作为评价的依据,共包括黄疸、发热、恶心呕吐、大便干结、口干、纳呆六种证候,按照无、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计0、1、2、3分,分数越低,症状影响越小。

1.4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观察组内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对照组,对比后产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黄疸、发热、恶心呕吐、大便干结、口干、纳呆六种症状的改善情况,观察组内患者的症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3讨论

黄疸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因为受到湿热病毒影响,导致肝胆气机受到阻碍,疏泄异常以及胆汁外漏所导致。对于外在原因来说,主要就是因为受到病邪、饮酒过度或者饥饱失常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内在原因来说,主要就是因为人体内脾胃虚弱、气血亏损以及运化失司所导致,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肝失所养。从病邪的角度而言,主要就使因为湿浊之邪。在治疗黄疸疾病时,主要的治疗原则应该使调理气机、调整脾胃功能,从而祛湿邪,在这同时,应该注意扶持正气,健运脾胃,滋补肝肾[3-4]。

在传统的中医学中认为,黄疸的首要发病病机为湿热为患,风邪入中,将阳化热,而后与内湿进行结合所引起,湿热闭合于脾脏内部,在由蕴积的湿热传入到肌表所导致。在《内经》中有所记载,湿热相交,民当病疸。肝胆湿热型也是黄疸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的治疗原则为利湿退黄和通腑泻热。在《伤寒论》中有所记载,茵陈蒿汤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代表药剂,因为茵陈蒿汤的药物配方比较简单,而且组合巧妙,结构严谨[5-6]。在药方中,茵陈具有退黄、清热、利湿的作用,栀子具有清泄三焦湿热的功效、大黄能够降泻瘀热,汇合众药能够有效的发挥清热利湿、泻火攻积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消除患者体内的毒素,改善肝脏的微循环,保护好患者体内的肝脏,实现临床治疗目标[7]。

按照该疾病发病的主要特点,故采用茵陈蒿汤剂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患者身体机能[8]。经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内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对照组,对比后产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患者的症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就充分的体现了茵陈蒿汤治疗该疾病的效果。

由此可见,采用茵陈蒿汤为肝胆湿热型黄疸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彭洪亮.茵陈蒿汤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1):51-52.
[2]焦恩虎,李润东.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药物性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08):57-58.
[3]吴东辉,于红.茵陈蒿汤加减治疗肝炎引起的黄疸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01):71-72.
[4]牛庆英.化湿利胆汤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03):41-42.
[5]曹思思,陈新瑜.黄疸的中医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12):2312-2315.
[6]冷静.茵陈蒿汤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6.
[7]陈英,刘春阳,牟淑敏.从脾虚湿滞论述黄疸病机[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02):272-273.
[8]林伟豪,吴婵娟,田黎.茵陈蒿汤颗粒剂与汤剂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较[J].中国药业,2014,23(22):108-1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08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