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恶性梗阻性黄疸经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PTCD)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1-09 14:32: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经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PTCD)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 2013 年 3 月到 2018 年 3 月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 85 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55 例患者采用经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治疗,对照组 30 例患者采用常规开腹手术形式治疗,对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经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的 AIL、TBIL、AST、DBIL 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经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症状,且并发症少的特点, 值得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经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安全性;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陈少亮 , 张丹江. 恶性梗阻性黄疸经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 (PTCD) 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3):46-47.

0引言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肿瘤压迫肝内或肝外胆道,造成胆道狭窄,使胆汁排泄受阻,引起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增高, 进而引起的黄疸。经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是胆道梗阻性疾病尤其是恶性梗阻性黄疸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术前及姑息治疗方法,下文就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对这一病症进行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进行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选取 2013 年 3 月到 2018 年 3 月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 85 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组的 55 例患者中,共有男 32 例,女 23 例,其中年龄为 30-79 岁, 平均(55.4±6.2)岁;在对照组的 30 例患者中,共有男18 例, 女 12 例,其中年龄为 31-80 岁,平均(56.1±5.9)岁。经比较,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 P >0.05,可以用以比较。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引流的方式进行治疗, 术前需要对患者梗阻部位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形式的引流术及手术治疗,其中 7 例患者实行胆管内引流,8 例患者实行肝总管空肠吻合,5 例实行胆总管十二指肠架桥引流,5 例实行高位胆管空肠吻合,5 例实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 [1]。对实验组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方式进行治疗。首先,对手术前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控制,并对水电解质紊乱的患者采取必要手段干预 [2]。在手术前一到二天的时间内对患者应用抗生素,防止患者感染情况的出现。首先选择穿刺点,超声扫查选择一段有一定长度的扩张显著的胆管。为使引流管能顺利插入,要求穿刺线与胆管成锐角。双侧胆管扩张且相通时优先选用右侧三级肝内胆管穿刺,双侧胆管扩张但互不相通时,左右肝内胆管分别穿刺引流。切忌穿刺肝外胆管引流。其后在皮肤局麻后使用 17G 或 18G 的PTC  针穿刺到目标胆管,在进针点用尖刀在皮肤戳刺一小切口,将针尖调整至胆管前壁的下方,鞋面朝向肝门侧,拔出针芯,将导丝插入针管送至梗阻部位,将穿刺针退出,沿导丝推进 7-8F 扩张器,退出扩张器,沿导丝插入引流管,并尽可能通过梗阻部位,最后固定引流管,连接引流袋 [3-5]。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 AIL、TBIL、AST、DBIL 水平进行观察,并对患者手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1.0 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 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 进行检验,若是存在明显差异,则证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结果

两组患者 AIL、TBIL、AST、DBIL 水平情况如下表 1。

\

根据上表可见,实验组 AIL、TBIL、AST、DBIL 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表 2。

\

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若是不能及时进行治疗,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肝脏功能衰竭的症状,所以当前临床领域十分重视这一疾病的治疗工作,其治疗大多选择外科手术的形式 [5]。在术前对患者采用经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能明显减轻患者的黄疸指数,改善肝功能,疏通胆道梗阻,为成功手术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对不能手术者可作为改善患者症状的一种有效手段。采用经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治疗,具有穿刺准确、快速,成功率高、损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可作为术前解除胆道梗阻的首选[6]。

研究表明,实验组治疗的效果,即 AIL、TBIL、AST、DBIL 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安全性即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10.91% 显著优于对照组 33.33%,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由此可见,采用经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采用经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和极高的安全性,值得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叶本功, 刘毅 , 张榕培. 恶性梗阻性黄疸经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22(15):1673-1676.
[2]周琳 , 李敬东 , 李强 , 等.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价值 [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3):9-11.
[3]宿敬存, 赵卫 , 胡继红, 等. 超声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综合临床,2016,32(12):1085-1088.
[4]姜建军, 王井, 刘德威 , 等.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 16 例分析[J]. 江苏医药,2016,42(21):2393-2394.
[5]李悦悦 , 刘毅 , 李艳君, 等.101 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肝脏穿刺胆道引流术后胆道感染及抗感染治疗分析 [J]. 药学实践杂志,2016,34(6):556-559.
[6]董宝伟. 临床介入性超声学 [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0:170.

《恶性梗阻性黄疸经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PTCD)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09/20181109023412305.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4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