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阴道镜对宫颈癌前病变诊断的价值评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8 11:17: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评析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接受宫颈癌筛查的16222例妇女作为调查对象,以病理活检结果为对照,分析阴道镜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情况。结果本研究16222例受检者中,肉眼观察异常822例,细胞学检查异常756例,实际行阴道镜检查1 228例,行宫颈活检713例,阴道镜活检检出宫颈高度病变104例(8.47%)。结论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中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宫颈癌前病变;阴道镜;临床诊断

本文引用格式:鲍嫘.阴道镜对宫颈癌前病变诊断的价值评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9):156,158.

0引言

宫颈疾病是妇科常见疾病,临床包括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等类型,其主要因宫颈周围组织感染或受炎症长期刺激所致。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为子宫颈癌癌前病变的一个统称,亦是一组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癌前期病变,其通过较长时期的演变最终有可能进展为宫颈癌。宫颈癌则是发生于宫颈鳞状上皮或宫颈柱状上皮的恶性肿瘤,该病发病率超过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发病率达50%以上,我国每年新发病的宫颈癌人群中死亡的患者多达5万[1]。CIN患者约有四分之一会在5年内发生癌变,若在此时期内予以有效干预能够获取确切疗效。因此,早期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对患者预后改善及宫颈癌的防治十分重要。目前,妇科辅助检查的常规设备为阴道镜,它可以放大细微病变,并以图像形式进行表现,有助于提升宫颈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亦有助于预防宫颈癌疾病的发生。本研究以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接受宫颈癌筛查的16222例妇女为调查对象,通过阴道镜检查与病理活检结果的对照,进一步分析了阴道镜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接受宫颈癌筛查的16222例妇女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临床出现阴道流血、宫颈管膨大、宫颈肥大、白带增多等疾病症状;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呈阳性结果,液基细胞学(TCT)检查提示非典型鳞状细胞或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既往有性生活史;存在不同程度的阴道炎症或宫颈糜烂;调查对象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脏器疾病,存在肝功能、肾功能不全情况;既往有宫颈癌病史和宫颈癌手术史;伴有精神意识障碍;近期接受性激素治疗。患者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40.2±6.8)岁;孕次1-3次,平均孕次(1.7±0.5)次。

1.2方法

参照“北京市宫颈癌筛查技术与管理指导手册”[2]中指出的宫颈癌筛查指标进行有关检查。①妇科盆腔检查:肉眼观察见宫颈肿块、溃疡、怀疑宫颈浸润癌(ICC)者为阳性,建议转诊行阴道镜检查。②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采用伯塞斯达系统(TBS)分类法进行细胞学诊断,对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排除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G)、不典型腺上皮细胞(AGC)、腺原位癌(AIS)及腺癌者,建议转诊行阴道镜检查。③阴道镜检查:按照北京市阴道镜检查技术规范[2],受检者月经干净后3-7d内进行阴道镜检查,检查前48h内禁止性生活,并停止阴道内用药、灌洗治疗及妇科检查,避免损伤宫颈表面的上皮组织。检查前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常规外阴消毒处理,使用窥阴器扩张宫颈,充分显现阴道弯窿以确保检查效果;利用无菌棉球对宫颈表面的分泌物进行擦拭,合理调整阴道镜位置及参数获取清晰的图像信息,仔细观察鳞柱交界及血管分布情况,然后于宫颈表面涂抹3%醋酸溶液1min,再使用阴道镜观察鳞状上皮、柱状上皮及转化区情况;出现白色上皮、腺体开口、点状与异型血管等为异常转化区,随后进行碘溶液试验,观察宫颈图像,分析碘染特点、边界及构型,角化上皮、未成熟化生上皮、柱状上皮等碘不着色为阴性区;可疑病变区使用活检钳取若干小块组织,未发现可疑病变则在鳞柱交界处3、6、9、12点处组织进行活检,组织标本使用甲醛溶液进行固定,送至病理科完成检查。

1.3观察指标

采用2011国际宫颈病理与阴道镜联盟命名法(IFCPC)宫颈的阴道镜术语及解读进行结果判断[3];根据《病理学》相关标准进行分类[3],包括正常、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癌,其中CIN分为LSIL,HSIL。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参照标准,分析阴道镜检查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情况。

2结果

本研究16222例受检者中,肉眼观察异常832例,细胞学检查异常756例,实际行阴道镜检查1 238例,行宫颈活检713例。(其中肉眼观察及细胞学检查均异常247例),共1 341例筛查阳性者建议转诊行阴道镜检查。本组实际行阴道镜检查1 238例,其中行宫颈活检713例,细胞学阴性474例、ASC-US 41例行阴道镜检查满意而未予活检,阴道镜活检检出宫颈高度病变104例(8.47%,见表1)。本组细胞学检查未检出AIS或腺癌;检出SCG 1例,诊断性锥切病理报告为CIN III累腺;检出AGC 16例,均行阴道镜下活检+ECC,病理检查未发现腺细胞病变,仅提示1例CIN II和2例CIN I。


\
 

3讨论

宫颈癌前病变是一个单向的病理生理学发展过程,其经历10-20年的过程有演变为宫颈癌的可能,但在这一进展过程中及时采取精准治疗,则能够逆转疾病的发展。所以,早期规范筛查宫颈癌前病变,是预防宫颈癌发生的重要举措。在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过程中,阴道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辅助诊断作用。其能够以图像形式将细微病变组织加以放大,医师通过对宫颈外观上皮构型及基质血管情况的观察,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有无宫颈病变发生,同时还可以科学评估病变的性质、类型及严重程度。研究证实[4],阴道镜检查是宫颈癌早期诊断的重要环节,也是女性宫颈疾病筛查的可靠手段。阴道镜对宫颈组织黏膜的放大性观察高达10-40倍,且阴道镜下活检也可避免宫颈疾病的盲目性诊断;除此之外,阴道镜检查的门槛较低,在各级医院中的应用十分普及,又能获取令人满意的检查效果。相关报道指出[5],宫颈病变的发生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尽早采取阴道镜诊断对CIN进行定期筛查,有助于降低宫颈癌疾病的发生率。本研究16222例受检者中,实际行阴道镜检查1 228例,行宫颈活检713例,细胞学阴性474例、ASC-US 41例行阴道镜检查满意而未予活检,阴道镜活检检出宫颈高度病变104例(8.47%),提示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的准确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当然,也应该注意到,阴道镜检查也有其局限性[6-7],如因绝经妇女鳞柱交界内移的宫颈管内癌无法通过阴道镜观察到颈管内病变,此时需要结合宫颈锥形切除或搔刮宫颈管才能得以确诊。与此同时,可疑宫颈上皮内瘤变经阴道镜放大观察仍无法确定病变情况时,必须予以动态诊断及追踪,或凭借病理活检做出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阴道镜检查有着操作简单、检查快速、无创等优点,其准确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预防宫颈癌发生。因此,值得应用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倩莹,刘立峰,金仙玉.阴道镜诊断CIN的准确性及漏诊宫颈癌的相关因素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9,41(04):325-328.
[2]宋学红,齐庆青,韩历丽.北京市宫颈癌筛查技术与管理指导手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2:5-9.
[3]程静,张琼.阴道镜下活检、TCT及HPV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3):349-351.
[4]李云.阴道镜下活检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4):168-169.
[5]陈茱蒿,陈亚琳.用阴道镜筛查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6):14869,14871.
[6]潘华,曹晓玲,彭玉兰,等.阴道镜结合活检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2):4203-4205.
[7]孙国丽,袁惠桃,徐秋红,等.阴道镜下四象限活检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2):49-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08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