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依达拉奉与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与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血清指标与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hs-CRP与Hcy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BDNF与VEGF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较为严重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结论依达拉奉与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临床疗效满意,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血清指标,还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吡拉西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血清指标
本文引用格式:张加法.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233-234.
0引言
作为临床一类多发性脑血管疾病,急性脑梗死的致残与致死率较高,且伴随我国老年化加剧的趋势,该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占脑血管疾病总量的75%左右,是老年人群健康的“杀手”[1]。本研究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依达拉奉与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与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相符;②病程不超过72 h;③本次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了解此次研究并签字。排除标准:①严重器质性病变者;②精神疾病、恶性肿瘤与血液病者;③颅内出血者;④昏迷休克者;⑤依从性极差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14:11例,年龄55-80岁,平均(68.5±10.4)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13:12例,年龄56-79岁,平均(67.9±10.2)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30 mg依达拉奉(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056),加入100 mL+0.9%的生理盐水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20 mg吡拉西坦注射液(安徽凤阳科苑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4023748),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0.5个月。
1.3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2-3]。统计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血清指标与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①通过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判定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满分42分,评分高低和神经功能损伤成反比。②采用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评判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满分100分,评分高低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成正比。③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患者的血清指标进行检测,包括:hs-CRP(超敏C反应蛋白);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cy(同型半胱氨酸)。④疗效评判标准:患者的临床表征明显改善,NIHSS评分至少减少85%,即为显效;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所好转,NIHSS评分减少量在49%-90%之间,即为有效;患者的病情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即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处理本研究数据,以卡方χ2检验本次研究的计数资料,采用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P<0.05时表明本次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与ADL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血清指标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指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s-CRP与Hcy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BDNF与VEGF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观察组中,14例显效、10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中,7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χ2=12.121,P=0.000)。
2.4两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较为严重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
3讨论
通常情况下,为患者脑部供应血液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形成血栓,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使血液循环发生障碍,造成脑部组织坏死,即为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坏死区域容易造成脑组织的缺血坏死,使得其脑部神经细胞造成损伤,造成神经功能障碍,且发病急骤,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造成极大影响。因此,患者务必要在发病初期就医治疗,以获得良好预后[4]。
临床多以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作为一类脑部保护剂,能保护患者的脑部神经,且见效快,能迅速增加颅内水肿部位的血流量,预防水肿与脑梗死的扩大。此外,依达拉奉具有亲脂基团,可使脑组织中的自由基浓度显著下降,减少神经细胞、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受损,延迟脑细胞死亡,进而对脑组织予以保护,使神经功能缺损得以改善[5]。吡拉西坦有助于脑部代谢,能多功能、全方位改善患者的神经细胞,对坏死组织的损伤起到抑制作用,促进合成乙酰胆碱,提高脑细胞代谢,加速神经传导,提高患者记忆力。研究发现,吡拉西坦能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和同型半胱氨酸,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生成,从而缩小梗死部位,减少细胞凋亡[6]。本次研究对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与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NIHSS与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hs-CRP与Hcy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BDNF与VEGF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较为严重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提示本次用药方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与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血清指标,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蕊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8):115-116.
[2]赵秋菊.依达拉奉与吡拉西坦联用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3):140-141.
[3]况丽.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3):3210-3211.
[4]黄锦凤.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03):533-534.
[5]薛蕊.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03):131-133.
[6]胡亦蓉,刘毅,漆伟男.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8):37-3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