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讨老年干眼症的临床特征及诱发因素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2 11:00: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归纳及分析老年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诱发因素,提高诊治效果。方法分析对象来自本院收治确诊为干眼症且年龄在60岁以上的群体,研究时间在2017~2018年,在其中随机选取40例并通过对患者临床数据的回顾性分析以归纳此类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及诱发因素。结果在老年干眼症当中,就诊症状主要为干涩感、异物感、眼疲劳感等;诱发因素主要为年龄增长、女性、眼表疾病、眼部手术、用眼习惯等。结论干眼症是老年群体中常见眼部疾病,其发病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此类患者要详细咨询病史并结合相关临床检查,最大程度保障诊断准确率并给予对症治疗干预,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干眼症;临床特征;诱发因素

本文引用格式:江选峰.探讨老年干眼症的临床特征及诱发因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100,103.

0引言

干眼症临床也被称为角结膜干燥症,是指由于各种因素的刺激导致泪液发生质和量或动力学的异常,使得泪膜稳定性下降和眼表组织病变,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属于眼科门诊发病率相对较高的眼表疾病,同时也是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原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深入以及医疗手段的提升,加上外在环境因素的变化,对人体内环境或多或少产生影响,老年人发生自身免疫疾病的情况也屡见不鲜[1-2]。虽然对干眼症患者的诊断、治疗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是老年人身体机能、情绪状态等都相对特殊,因此对老年干眼症患者保持足够的重视,系统了解并归纳诊断、诊治要点有重要意义,为达到上述目的,将本院收治老年干眼症患者相关临床数据进行梳理后归纳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对象来自本院收治确诊为干眼症且年龄在60岁以上的群体,研究时间在2017~2018年,在其中随机选取4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在60~90岁,平均为(71.2±2.4)岁。

1.2诊断方法

患者就诊主诉症状有:干涩感、异物感、眼疲劳感、烧灼感、眼红、畏光、视物模糊、眼胀、视疲劳等,确认并非其它眼部疾病引发上述症状,对其进行下列诊断性实验[3]。

泪液分泌实验:在患者结膜囊当中滴入奥布卡因滴眼液发挥局麻效果,在5 min后在其下睑中外约1/3交界的位置放置35 mm×5 mm大小泪液分泌试纸,放试纸前拭去结膜囊多余的液体,将试纸一端反折5 mm,另一端下垂,嘱轻闭眼睑5 min后取下试纸并记录泪液浸湿试纸的长度,最终检验后提示长度在10 mm以上的判定为阴性,低于10 mm为阳性,低于5 mm的认为缺乏泪液。

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在患者的下睑结膜囊轻触无菌荧光素钠试纸,使角膜染色,嘱患者眨眼后如发现角膜上皮出现染色的,判定为阳性。

泪膜破裂时间检测:用消毒玻棒蘸取2%荧光素钠液,滴入被检查眼结膜囊,等待几秒钟之后在受检者最后一次瞬目的时候进行记录,记录内容为受到荧光素的染色后泪膜发生首个破裂点的时间,测量3次后取其平均值,如果在10 s以内的可判定为泪膜处于不稳定状态,记为阳性。

睑板腺阻塞检测:应用裂隙灯辅助,观察受检者睑板是否出现睑板腺阻塞情况,挤压睑板腺有浆液性或蜡状分泌物为阳性[4]。

1.3诊断标准

存在干眼症相关症状并伴有以下客观检查2项阳性者即可诊断[5]:①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提示泪液浸润试纸长度不超过10 mm;②角膜荧光染色提示为阳性;③泪膜破裂时间检测提示低于10 s;④睑板腺功能障碍检测阳性。

1.4治疗方法

病因治疗、局部滴眼液联合物理治疗。所有患者在确诊病情后进行病因治疗,同时给予相关药物局部治疗,包括聚乙烯醇、半合成纤维素衍生物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剂量,可联合采取相关眼部物理手段治疗[6],一般用热敷手段,每天2次,每次时间在5~10 min,不但能有湿房效果同时对于促进血液循环也有积极效果,充分保证患者眼睛的湿度。

1.5疗效指标

进行疗程时间为1周的干预后,患者眼部干眼症相关临床症状诸如烧灼感、异物感、眼干等全部得到控制,为显效;患者需要接受2周时间治疗相关临床症状才得到控制,为有效;患者治疗后病情并无改善甚至有部分症状恶化,为无效。

\

 
2结果

在40例老年干眼症当中,主要症状有干涩感(共38例,95.0%)、异物感(29例,72.5%)、眼疲劳(26例,65.0%),其次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烧灼感、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眼胀痛感、易视疲劳等。常见病因:①年龄60~70岁共8例(20.0%);70~80岁共13例(32.5%);80~90岁共19例(47.5%)。②性别:女24例(60%);男16例(40%)。③眼表疾病(29例,72.5%):主要为角结膜的慢性炎症,睑板腺功能障碍等。④眼部手术史(18例,45%)。⑤其他因素:如屈光异常、用眼习惯、环境及全身疾病等,全身疾病又以糖尿病最常见[7]。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5%,其中显效患者21例,有效患者16例,无效患者3例。

3讨论

干眼症是眼科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的眼表疾病,干眼症的出现和多种因素有关,病理过程相对复杂,当前临床研究提示眼表出现变化是因为免疫炎性反应所导致,干眼症的出现、发展和细胞凋亡以及性激素指标下降有关联。老年患者干眼的发病率高,治疗相对困难,明确此类患者干眼的临床表现及诱发因素,对于疾病预防、控制有积极意义。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使得身体各项机能在逐步下降,性激素指标下降引发了系列反应,其中泪腺、睑板腺的功能也有所降低,泪液分泌减少,泪膜因此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促使干眼症出现。从女性患者的例数显著高于男性可知,身体缺乏雄性激素是导致老年女性干眼症高发的重要原因。而且老年人眼表疾病及眼部手术病史较多,破坏了眼表的内环境,全身疾病及长期药物治疗,眼药水的滥用等破坏泪膜,使泪膜破裂时间缩短,泪液分泌量下降。老年人生命延长,现代生活条件改善,消遣项目中的电脑、电视以及室内空调,让人们的瞬目频率下降,泪液的蒸发速度加快,老年患者屈光异常、睫状肌调节疲劳等,均增加了干眼症发生。干眼症在症状或者体征方面和多种眼科疾病相接近,诸如结膜炎、视觉疲劳、角膜炎等,发生误诊漏诊概率偏高,影响了患者诊断治疗及生活质量。

干眼症属于慢性疾病,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方案是长期补充泪液,当前手段有多种,除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案外,合理的生活习惯还有良好饮食结构对于病情也有明显积极影响,例如多吃诸如胡萝卜、豆类、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在接受治疗期间要控制对于辛辣、煎炸食物的摄入,禁烟酒。如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或者需要使用电脑工作游戏的人,则需要经常眨眼,每分钟眨眼的次数一般不少于15次,这对于促进眼表泪膜形成有积极价值。而在本文研究中在常规物理热敷干预基础上给予适量的聚乙烯醇、半合成维生素衍生物等,极大程度的提升了治疗效果。而这种药物的联合治疗能够强化存在于角膜表面的湿润程度,降低表面张力。如部分患者干眼症病情症状严重或者是病程时间较长的患者,则可以通过戴眼罩或者是应用湿房镜的手段来控制泪液的蒸发速度,如果患者来自于农村相对落后的地区以及年龄较大的,需要纠正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对于干眼症有一个相对准确的认知,此类群体对于年龄大之后眼睛干涩、容易疲劳以及视线逐渐模糊等情况认为只是年龄增长后的正常现象,没有重视。

综上所述,干眼症是老年群体中常见眼部疾病,其发病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此类患者要详细咨询病史并结合相关临床检查,最大程度保障诊断准确率并给予对症治疗干预,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余婷,施宇华,陆燕,等.传统检查方法与OCT在狼疮性肾炎所致干眼症诊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161-163.
[2]李燕伟,魏菁,尚利晓,等.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干眼症患病率与泪膜功能及角膜状况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8,18(2):313-315.
[3]阎慧.赵少贞.干眼症临床检查的新进展[J].眼科新进展,2008,28(9):711-714.
[4]孙琪,王毅.老年人干眼症的临床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6,8(2):173-174.
[5]刘祖国.干眼的诊断[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5):318.
[6]麻凯,李青松,张振永,等.干眼症的物理治疗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8,18(4):660-663.
[7]苗晓晴,黄文婕,黄祖烽,等.老年干眼症并2型糖尿病患者SIt、BUT和FL变化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8):31-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59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