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1 15:39: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中,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21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负面情绪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护理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治疗中,护理干预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荨麻疹;慢性;瘙痒;心理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王宝丽.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3):287,301.

0引言

荨麻疹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局部皮肤时隐时现的、边缘清楚的、红色或白色的瘙痒性风团[1]。慢性荨麻疹不易痊愈,容易反复发作,且病因复杂,在临床上难以治疗,治疗时间较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2]。据相关研究显示,在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配合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使疗效明显提升[3]。本研究以21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荨麻疹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21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研究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使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这21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女性有51例,男性54例,年龄为11~63岁,平均为(40.24±5.54)岁;对照组患者中,女性52例,男性53例,年龄为12~62岁,平均为(41.31±5.61)岁。患者纳入标准为:①经医师诊断,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的患者;②肾、心等重要脏器功能正常的患者;③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枸地氯雷他定(贝雪枸地氯雷他定片,8.8 mg×6片,国药准字H20090138)进行治疗,每日1次,剂量为8.8 mg;配合穴位注射胸腺五肽2 mg(胸腺五肽,国药准字H20067158),隔日1次。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具体方式如下:①基础护理:保持室温22~28℃,避免室温过高或过低。瞩患者注意皮肤卫生,贴身勿穿毛织品及化纤类衣服,剪短指甲,避免搔抓皮损,以防抓破皮肤引起感染,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消毒液及洗手液。药物、食物、吸入物等多种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荨麻疹发作,告知患者如发现对某种药物、花粉过敏时,应立即停止用药或避免接触致敏原。②饮食护理:由于荨麻疹属于一种过敏性皮肤疾病,因此在患者饮食方面需要特别注意,食物也是引发该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指导患者尽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生冷、海鲜等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避免加重患者的病情。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为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个性、爱好及生活习惯等,为患者仔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积极解答患者的疑问,提升患者对慢性荨麻疹的认知。②心理疏通。由于该疾病的特点是反复发作,因此患者在患病后,容易出现焦虑、甚至抑郁等情况。护理人员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平时多与患者沟通,找到引起患者负面情绪的原因,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能够进行倾诉,解除患者的顾虑,积极配合治疗,与此同时,还要叮嘱患者谨遵医嘱用药。③皮肤护理。患者的皮肤在发病时会出现皮肤瘙痒的情况,在病情发作时勿抓挠过度,避免发生感染。可以指导患者尽量穿棉质衣物,避免化纤类衣物对患者皮肤造成刺激,在患者的瘙痒处擦拭止痒水,对患者抓挠破裂的皮肤进行清洁消毒,避免皮肤受病菌感染加重病情。④指导患者应用转移疗法或自我暗示法辅助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等对患者进行指导,在皮肤出现瘙痒时,可以通过兴趣爱好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瘙痒感,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来进行评分,以30分为满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对比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发生情况,采用SAS与SDS量表进行评分,以评分越低,代表患者心理抑郁情况越轻,以50分为抑郁情况的临界分值[4]。

1.4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 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

 
2.2负面情绪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与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

 

3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患者的粘膜、皮肤或血管出现暂时性的组织水肿和炎性充血的情况,病程超过6周为慢性荨麻疹。该病的病程较长,且在治疗中容易反复发作。慢性荨麻疹的发作频率可为每日数次,也可数日发作1次,具有不稳定性以及多变性的特征。该病的症状在患者睡前以及晨起时尤为严重,在这两个时间段患者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瘙痒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皮肤大多为苍白、绛红色或淡红色,同时患者局部皮肤会有轻微或强烈的瘙痒感或灼烧感。由于病情反复发作,容易引起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长期患病可能导致患者失去信心和耐心。因此,在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中,护理干预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在治疗中,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在发病时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使患者树立信心对抗疾病,在临床中,能够积极配合医生接受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为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能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情况,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诸学斌.细节化护理管理配合心理干预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1):83-85.
[2]吕月明.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对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皮肤病与性病,2018,41(2):100-101.
[3]梅震,袁小莉.依匹斯汀联合五维甘草那敏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5):180,182.
[4]王胜,宋俐,邸宇姿.枸地氯雷他定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生活质量及复发率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8,39(4):146-147.
[5]周霁.中西医治疗结合延续护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效果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皮肤病与性病,2018,40(5):70-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52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