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综合护理对策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1 09:32: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分析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策,降低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成功率。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100例在我院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患者,均予以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进行治疗。采用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00%),明显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主要原理是利用激光的生物热凝固效应,破坏视网膜的异常组织,产生瘢痕,以达到控制眼底病变的目的。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效果确切,既可帮助患者缓轻焦虑、恐惧心理,提升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又可减少治疗后并发症情况,提高治疗成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护理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王丽.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综合护理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5):283+286.

0引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糖尿病疾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以视力下降为主,严重时可造成失明[1]。近年来,激光光凝术是治疗视网膜病变的常用手段,可促进出血、渗血、病变吸收,逐渐消退新生血管,缓解玻璃体出血症状与黄斑水肿,阻止视力下降[2]。本研究主要对100例患者进行治疗,旨在探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过程中的综合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均予以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进行治疗。采用随机法分成2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28例男、22例女;年龄为27-82岁,平均(58.42±2.41)岁。观察组:30例男、20例女;年龄为27-82岁,平均(58.45±2.43)岁。组间基础数据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主要原理是利用激光的生物热凝固效应,破坏视网膜的异常组织,产生瘢痕,以达到控制眼底病变的目的。两组患者均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对照组采取治疗指导、注意事项提醒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自入院起开始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

 
1.2.1心理护理:多数患者会因血糖控制不佳,致使视物模糊,进而加重经济压力与心理压力,导致患者缺乏治疗信心。护理人员需热情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绍激光治疗流程,并告知患者治疗需在暗室环境下进行,消除患者的恐惧。同时,提醒患者坚持训练,适量运动,控制好血糖水平,养成较好的保健习惯。

1.2.2治疗前准备:在进行激光治疗前需询问患者的进食情况,是否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提前为患者测量血压水平、心电图等,若一切指标正常再实施激光治疗。强调治疗无法提高视力,仅能阻止视力进一步下降,进而减少视网膜出血、玻璃体出血、治疗后暗影等并发症。

1.2.3饮食指导:反复强调饮食调养的重要性,通过改变错误的饮食方式,纠正饮食习惯,达到平衡膳食,要求患者在摄入足够的营养能量同时,降低患者糖分的摄取,叮嘱患者多食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实现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

1.2.4治疗前检查:指导患者进行眼压测试、眼底荧光造影检查、OCTA检查等常规检查,选择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进行散瞳,可获取良好的治疗视野。瞳孔直径超过6 mm,对光反射较为迟钝的时候予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麻醉。

1.2.5治疗中护理:指导患者适应暗室,进入激光机前,固定头部,保持眼位稳定,叮嘱患者采取鼻式呼吸,双眼正视前方,切勿转动眼球或头部,避免误伤其他部位。关注患者激光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不适感,一有不适感便暂停休息。

1.3观察指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玻璃体出血、术后炎症反应、需多次激光)。

1.4统计学分析。将本次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 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有2例需多次激光,1例术后炎症反应,无术中玻璃体出血;对照组有6例需多次激光,2例术后炎症反应,1例术中玻璃体出血;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18.00%),P<0.05,见表1。


\
 

3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也是致盲的重要原因。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是当前治疗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阻止视力恶化、控制病情的确切疗效[3]。因此,在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过程中,应加强护理干预,才可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保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继而改善其生活质量。目前,如何提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和改善其生活质量已成为当前眼科护理重点关注的课题[4]。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属于一种具有破坏性的治疗手段,该治疗不会提升视力,甚至有可能降低视力,术后存在视网膜出血、视野缩小、玻璃体出血等诸多并发症。该治疗手段的目的在于防止新生血管发生,需加强病情观察、血糖控制、饮食控制等预防措施。该治疗手段的目的在于防止新生血管发生,促进新生血管萎缩[5]。新生管萎缩需要2周左右的时间,故在激光治疗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增大出血风险。若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甚至造成青光眼。因此,激光光凝术实施过程中需加强护理干预[6]。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是当前眼科护理中常见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心理护理、治疗前检查、治疗前介绍、饮食指导、治疗中护理等干预措施保证其治疗效果。通过心理护理,缓解患者对激光光凝术的焦虑、恐惧心理,逐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通过治疗前检查明确患者的病情发展,并为其拟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与护理方案;通过治疗前介绍,让患者了解激光光凝术,积极配合治疗,清楚激光光凝术的治疗目的和治疗后并发症,并签订知情同意书;通过饮食指导,为患者平衡饮食,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其控制血糖水平,防止视网膜病变进一步发展;通过加强治疗中护理,正确调整体位、使用相关药物,关注治疗中不良反应,确保治疗安全性[7]。本研究表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18.00%)。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升其治疗安全性与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效果确切,既可帮助患者缓轻焦虑、恐惧心理,又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情况,提高治疗成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凤慧,葛秀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249.
[2]钱丽珍.293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术的综合护理及效果[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36(6):606-608.
[3]Abdel-Magid AF.Plasma Kallikrein Inhibi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Retinal Vascular Permeability Associated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Diabetic Macular Edema[J].Acs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2017,8(8):776-777.
[4]刘庆言,李晶,史春生.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评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5):145-146.
[5]吴贞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术围手术期护理[J].医药前沿,2016,6(17):222-223.
[6]李建强.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7):50.
[7]周爱意,陈凌,周陈静,等.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6,36(4):352-3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45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