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0 16:17: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内科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11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人。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手段,观察组采取中医内科治疗手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1.43%),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复发3例,复发率为5.36%;对照组治疗后复发21例,复发率37.50%。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高效性、低不良反应的优势,不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及经济负担。通过针对性用药调节人体机能,更适于脏器组织功能修复,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上应大力普及。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中医内科治疗;效果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张金朋.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88-89.

0引言

胃食管反流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是由于过多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及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黏膜损伤和临床胃食管反流症的一种慢性疾病[1]。患者发病后,胸骨后会明显感到烧灼感,引发发炎、反胃、慢性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胃镜检查和西医制酸药物进行配合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为提高治疗水平,本次研究选取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运用中医内科治疗手段,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观察,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男31例,女25例;平均年龄(38.71±1.04)岁;对照组56例,男33例,女23例;平均年龄(38.54±1.09)岁。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②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对目的和方法等情况知情;③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一般资料不完善者;②对本次研究有心里抗拒者;③不能配合本次研究进行或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3方法

1.3.1治疗方法:治疗前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胃镜检查确定病因。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手段西医制酸剂进行治疗,每日早晚饭前30分钟服用20 mg奥美拉唑,连续服用8周[3]。

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中医治疗法,中医诊断后根据患者情况用药。对肝胃郁热的患者用枳实陷胸方(枳实12 g,厚朴12 g,桂枝7 g,薤白8 g,半夏12 g,瓜萎28 g,黄连6 g)治疗;对脾虚气滞的患者用枳术半夏厚朴汤(厚朴10 g,苏叶10 g,姜半夏10 g,茯苓9 g,生姜9 g,枳壳10 g,白术15 g,甘草3 g)进行治疗;对胃阴不足的患者用一贯煎(生地10 g,北沙参10 g,太子参10 g,枸杞子10 g,麦冬10 g,佛手10 g,半夏曲10 g,鸡内金10 g,白芍10 g,川楝子6 g)治疗;对肺胃失和的患者用四逆散加左金丸(柴胡10 g,白芍10 g,枳实15 g,炙甘草6 g,黄连10 g,吴茱萸6 g)治疗。疗程8周。

1.3.2疗效评估标准[4:]痊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中医证候评分大于90%,不再发作;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大部分恢复,中医证候评分大于60%,患者情况明显改善;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恢复情况一般,中医证候评分大于40%,患者情况有所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并无明显变化,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该组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描述,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进行描述,对比采用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双侧检验。

2结果

2.1临床疗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1.43%),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

 
2.2复发情况。观察组治疗后复发3例,复发率为5.36%;对照组治疗后复发21例,复发率37.50%。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讨论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起居规律有较大浮动的变化,加上饮食上大量高热量高蛋白食物摄入,导致消化系统负担加重,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5]。西医治疗方法主要采用胃镜检查和西医制酸药物进行配合治疗,但复发率极高,远期疗效较差[6]。

中医治疗是对患者采取胃镜检查确定病因之后,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的病因对症下药。本文总结四种具体证型,给予不同方剂治疗,如:肝胃郁热者给予枳实陷胸方治疗,具有去火、清肝的功效;脾虚气滞者给予枳术半夏厚朴汤治疗,具有健脾、理气的功效;胃阴不足者给予一贯煎治疗,具有益胃、化痰的功效;肺胃失和者给予四逆散加左金丸治疗,具有清热、降逆的功效[7]。通过针对性治疗,治疗效果更佳,并且复发率较低。

从临床疗效的比较情况可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1.43%),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复发3例,复发率为5.36%;对照组治疗后复发21例,复发率37.50%。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高效性、低不良反应的优势,不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及经济负担。通过针对性用药调节人体机能,更适于脏器组织功能修复,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上应大力普及。

参考文献

[1]尹晓岚,王凤云,陈婷,等.基于胃主通降理论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的产生[J].环球中医药,2017,10(2):170-173.
[2]朱佳杰,李依洁,刘珊,等.中医外治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Meta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12):1629-1636.
[3]段园志,王凤云,唐旭东,等.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及治疗[J].中医杂志,2017,58(6):470-474.
[4]尹晓岚,王凤云,石啸双,等.运用通降理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J].中医杂志,2017,58(21):1869-1872.
[5]魏仕兵,来要良.辛开苦降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10):32-35.
[6]贾宁,唐艳萍.抑酸降逆方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8,24(1);42-44.
[7]黄河,黄福斌,张阳,等.管炎灵颗粒治疗胃热气滞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30):139-1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41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