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三清降糖方干预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尿酸、血糖、血脂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前期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后给于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其中对比组给于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于三清降糖方治疗,统计记录两组治疗有效率、接受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接受治疗后血糖、血脂和血尿酸水平,并形成对比。结果经过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其血糖、血脂和血尿酸水平均优于对比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以上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前期患者三清降糖方治疗,能有效的帮助患者控制血尿酸、血糖、血脂水平,在帮助患者缓解病情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也较低。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三清降糖方;糖尿病前期;血糖;血脂;血尿酸;不良反应
本文引用格式:张保华,王风山,卞建锋,等.三清降糖方干预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尿酸、血糖、血脂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3):243-244.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糖尿病患病率越来越高,已经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现在人们认识到空腹血糖异常,是糖尿病的主要后备人群;空腹血糖异常,同时也与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风险因子密切相关,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塞以及血栓性中风的发病风险也逐渐增高,所以糖尿病前期的预防和治疗也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应用三清降糖方的疗效性进行探讨,意在为降低糖尿病临床患病率提出可行性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组41例。研究组患者年龄30~60岁,平均(49.5±3.4)岁,平均体重(61.5±6.3)kg,男性23例,女性18例。对比组患者年龄30~60岁,平均(49.2±3.5)岁,平均体重(61.4±6.5)kg,男性23例,女性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进行对比。
入选标准:(1)两组患者均符合WHO关于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2)符合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或兼有糖耐量减低;(3)未用过任何降糖药物;(4)进入试验前1周,血压、血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检查正常,尿常规中尿蛋白及酮体定性为阴性;(5)两组患者均知道此次实验研究的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本研究开始前正在服用其他中药制剂或正在服用可能影响糖代谢的西药,停药时间≤1周;(2)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或妊娠期糖尿病或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3)有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功能不全、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以及其他严重疾病者;(4)已知对试验处方中所含中药过敏者;(5)药物、酒精滥用及精神不正常者;(6)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2方法
给于对比组患者常规治疗,具体由医务人员对患者行健康知识宣传,对糖尿病的疾病知识以及治疗方案和危害进行宣传讲解,以此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随后针对患者的不同饮食习惯为其制定正确的饮食计划,叮嘱患者严格遵照计划执行,避免高糖、高脂类食物的过量摄入,叮嘱患者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期间可联合患者家属监督患者调整自身的饮食规律和运动规律,饮食尽量为患者准备素食,肉食以瘦肉为主,尽量保持饮食清淡,运动方面可在家属的监督下进行晨跑以及骑行等有氧运动,且注意水分的补充,多饮用白开水,以此提高自身免疫力和循环机能。在此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三清降糖方药物治疗,药材选择黄连、黄芩、生地各10~15 g,知母、桑叶、桑白皮、地骨皮各10 g,厚朴6~10 g,干姜3~6 g,1剂/d,采用煎服的方式使用。治疗12周后对其进行疗效评价,疗效评价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进行评价。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有效率参考患者临床症状、血糖水平等,以患者血糖指标恢复正常且无不良症状发生为显效,以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但有轻微不良反应发生为有效,以患者临床症状没有完全消失,血糖指标没有完全改善为无效,并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等血脂指标和血尿酸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软件对研究中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率、有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无效率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其中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2.3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和血尿酸对比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和血尿酸,其中研究组患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等血脂指标均低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2.4两组患者并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经过治疗后统计得知,研究组和对比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4。
3讨论
糖尿病是中老年群体常见的疾病之一,而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后备人群,其主要指患者出现血糖指标异常,但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临床症状,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血糖升高。通常糖尿病前期无需治疗,但如不加以控制,其极有可能出现血糖指标持续升高,甚至导致糖尿病病发,因此需通过改善生活饮食习惯等方式控制血糖,多数患者可以此控制增长,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
糖尿病前期指糖尿病症状还未突显,血糖、血脂与正常水平相比有明显升高的病症阶段,该阶段患者其病情通常较轻,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生活方式的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免疫力,增加体内循环机能,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作用,但在大量临床治疗实验中发现,这类治疗方案在临床治疗中,疗效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患者未能坚持治疗,患者体制下降等,以此导致多数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进一步升高,甚至病发糖尿病,最终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
糖尿病前期是指由血糖调节正常发展为糖调节受损,血糖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二者可单独或合并出现。当前,我国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人数远高于糖尿病患者,使糖尿病的防治工作面临巨大挑战,然而,糖尿病前期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对该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可使2型糖尿病发病危险降低58%,可见糖尿病前期的研究对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进展具有重要意义。二甲双胍是目前对该类患者最常用的治疗药物,但单用西药存在疗程长、胃肠道反应大、症状改善慢等缺点。中药因其多组分、多靶点、副作用小的治疗作用,在治疗糖尿病前期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三清降糖方是中医学常见的中药药方,而将其应用在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其能快速帮助患者控制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标的上升。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异常导致病发,三清降糖方能有效调节人体胰岛素分泌功能,帮助人体更好的进行血糖代谢,从而发挥极高的临床疗效性。此外,糖尿病主要病发群体为中老年群体,该类患者身体素质普遍较低,常规药物使用极易诱发并发症或不良反应,而三清降糖方属于中药,其药性相对柔和,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不易导致患者出现过敏反应,使患者治疗有效率提升的同时,治疗安全性得到保障,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3]。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不同病程阶段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机,糖尿病前期患者,体质尚壮实,以热毒炽盛为主,热毒上灼肺津、中劫胃液、下耗肾水致患者出现能食、便干、口苦、舌红等症状。据此,针对此阶段的病机创制三清降糖方,该方选用君药黄芩、黄连清肺胃热;以生地、知母为臣滋阴降火;佐以桑白皮、桑叶、地骨皮清肺火、滋肾阴,厚朴、干姜制约芩连苦寒之性。肺胃肾三焦同治、清养结合治疗糖尿病前期。三清降糖方的应用价值不仅体现在调节血糖、血脂指标中,其能针对患者病症发挥预防性治疗也是其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的主要原因。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三清降糖方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血糖水平、血脂水平、血尿酸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表示,三清降糖方治疗糖尿病前期患者有较高的疗效性。
综上所述,给于糖尿病前期患者三清降糖方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在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同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降低,进一步提高了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此外,三清降糖方的使用还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从而促进了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孝慧.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糖血脂的关系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8):74-75.
[2]杨春源.降糖药物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理使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22):89-90.
[3]崔云涛,陈照宇.加味越鞠汤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血脂、肥胖指标的影响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85-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