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我科收治入院的61名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干预时间为2周。结果试验组患者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抑郁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患者焦虑的负性情绪。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随机对照试验
本文引用格式:陈娇,周立虹.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COPD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264-265.
Effects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on Negative Mood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HEN Jiao,ZHOU Li-hong*
(Geriatrics Department,Yongchu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on negative mood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Methods 61 patients with copd admitted to our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intervention for 2 weeks.Results The anxiety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epress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an improve the negative emotion of anxiety.
KEY WORDS: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0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多发于老年人群的慢性疾病,以不完全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1]。其患病机制复杂,诱导因素较多,易反复发作。由于疾病长时间折磨和迁延不愈,病人极易出现焦虑、紧张、抑郁的负性情绪,对治疗失去信心、治疗配合度下降,导致住院天数增加,疾病负担随之增加[2]。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是一种通过改变思维、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治疗方法[3]。该治疗方法可以修正消极的自动式思维,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负性情绪[4]。本研究通过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患者进行干预,旨在改善COPD患者负性情绪,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老年病科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0-80岁;②具备基本沟通和理解能力;③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中COPD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肺等实质性脏器病变或功能不全;②合并精神疾患或认知障碍;③老年痴呆患者;④拒绝参与研究的患者。退出标准:中途转院的患者。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按照住院号单双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过程中对照组退出1人,最终试验组31人,对照组30人。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遵医嘱给予各类药物改善支气管痉挛及平喘、氧疗护理、祛痰及翻身拍背等。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干预,两组患者干预时间均为2周,在最后1次干预完成后,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填写问卷调查。
1.2.1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CBT的关键在于帮助病人认识引起负性情绪与出现负性想法的原因。从患者入院当天开始,隔天进行1次认知行为干预,持续2周,每天30 min,共干预6次。具体措施如下:
(1)认知矫正。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全面收集患者病史资料,了解患者性格特征,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鼓励患者讲出自己对疾病的主观感受,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将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不良反应、可能有的病情变化、治疗方法、治疗用药告知病人,对其认知中存在不合理的部分予以纠正,建立正确认知。
(2)放松训练。①呼吸操:在干预日下午,进行六字呼吸训练,通过嘘、呵、啊、哈、嘻等六字的发音吐字来控制患者气息,达到呼吸功能锻炼的目的,每天1次,每次30 min。呼吸训练既可增强患者心肺功能,又可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②音乐疗法:通过音乐调和患者各个系统,在舒适的音乐节奏中进行渐进式放松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干预时间定在患者入睡前,保持病房安静,责任护士选择优美舒缓的音乐播放。
(3)健康教育。通过介绍其他患者疾病好转案例使患者能够以正确的观点来看待自己的病情,帮助患者认清自己的负面想法,建立理性、积极的认知模式。开展1次/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讲座,鼓励患者家属参与,通过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1.3测评工具
1.3.1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衡量焦虑状态的轻重程度,用于评价有焦虑症状的个体的主观感受。共20个条目,采用Liker 4级评分法。“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少部分时间有,“3”表示相当多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有。20个条目中15个条目为正向评分,5个条目为反向评分。得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重。
1.3.2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采用Liker 4级评分法,包含20个反映抑郁主观感受的条目,其中10个正向条目,10个反向条目,正向评分分别是“1、2、3、4”,反向评分分别是“4、3、2、1”,每个项目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少部分时间有,“3”表示相当多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有。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
1.4观察指标。采用SAS、SDS量表对两组患者情绪进行评价。将20个条目得分相加得到总分,总分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得到标准分。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分界值为50分,得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重。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分界值53分,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问卷调查在干预2周后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完成,保证收集资料的完整性。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描述用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描述用例数;t检验、χ2及秩和检验对一般资料和两种干预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焦虑和抑郁量表得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患者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和SDS得分方面比较见表2。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焦虑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抑郁程度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时间长,迁延反复,使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陡然增加[5]。且该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转归与患者的行为习惯有一定的关联性,因其行为习惯常无法在短期内转变。临床上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主要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二级预防为辅,而转变患者错误的认知行为是防止疾病进展的关键举措[6]。认知行为干预模式是慢性病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它立足于患者的心里层面,实施个体化的认知干预。认知行为干预模式有助于减轻患者焦虑程度,鼓励其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对医嘱的依从性。
3.2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患者抑郁的近期效果无明显改变。本研究因人力及物力资源有限,干预时间仅2周,患者抑郁的近期疗效评价结果显示认知行为疗法对患者抑郁无明显改变。究其原因,可能是干预次数过少,总时间过短,患者在重塑认知、改善心境的学习上需要一定的时间消化吸收。有研究显示:通过电话进行认知教育不会降低疗效[7],借助网络可以使认知行为干预更加便捷、经济[8],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认知行为干预进行持续的督导、评价及再次强化。有研究[9]针对患者抑郁的远期疗效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干预后6个月和9个月有明显改善。
4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方法有很多种,本研究主要采用认知矫正、放松训练、健康教育,重建个人的正确认知,缓解焦虑情绪。其结果也显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焦虑症状,有利于疾病转归。但本研究仅评价了近期疗效,无法反映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远期成效,对这类患者实施长期干预及跟踪随访是本研究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志辉,曾凯,何西波.认知-行为干预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22):2714-2716.
[2]徐艳,欧勤芳.基于人本化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05):551-554.
[3]李桂林,陈炯华,张玉琦,等.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02-1206.
[4]沈君霞,余灵安,沈丹,等.认知行为疗法对肝癌晚期并发抑郁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1):975-977.
[5]叶志鹏,陈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的研究进展[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9,18(05):491-494.
[6]吴际军,张先庚,王红艳,等.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9):3264-3267.
[7]Jarrett ME,Cain KC,Burr RL,et al.Comprehensive self-management f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randomized trial of in-person vs.combined in-person and telephone sessions[J].AM J Gastroenterol,2009,104:3004-3014.
[8]Ljotsson B,Andersson G,Andersson E,et al.Acceptability,e ffectiveness,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internet-based exposure treatment f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a clinical sampl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BMC Gastroenterol,2011.11:110.
[9]贾悦,秦阳,陈曦,等.认知行为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病人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远期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26):3227-32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