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睡眠质量障碍与其生活质量相关性。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7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睡眠障碍分组,研究组(40例,睡眠障碍,PSQI评分≥7分)、对照组(38例,非睡眠障碍,PSQI评分<7分),比较两组睡眠参数、SF-36评分各维度评分以及总分,Logistic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睡眠质量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①研究组PSQI评分中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入睡时间评分显著比对照组高,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评分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②研究组SF-36八维度评分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③缺血性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具有相关性,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普遍存在睡眠结构、睡眠进程变化,其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存在密切相关性,应当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睡眠障碍;睡眠质量;生存质量;相关性
本文引用格式:孙宜飞,王荣,董晓婉.缺血性卒中患者睡眠质量与卒中特异性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7-8+15.
Correlation between Sleep Quality and Stroke Specific Life Quality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and Clinical Value Study
SUN Yi-fei,WANG Rong,DONG Xiao-wan*
(Neurology Department,Suzhou Cit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Suzhou,Anhui,234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correlation between sleep quality disorder and life quality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Methods Choose 78 cases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7 to September 2018,divide them into study group(40 cases,sleep disorder,PSQI scores≥7 points)and control group(38 cases,non sleep disorder,PSQI scores<7 points)according to whether having sleep disorder.Compare sleep parameters and SF-36 scores of each dimension and total scores of two groups,analyze correlation between sleep quality and life quality with logistic.Results①among PSQI scores of study group,daytime dysfunction,sleep disorder and sleep time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and sleep quality,sleep time and sleep efficiency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②SF-36 8 dimension scores of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③sleep quality show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life quality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P<0.05).Conclusio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have changes of sleep structure and process commonly,sleep qual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life quality,which should be paid more clinical attention.
KEY WORDS:Ischemic stroke;Sleep disorder;Sleep quality;Life quality;Correlation
0引言
在我国现代医疗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脑卒中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但是存活的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功能障碍,明显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睡眠障碍作为脑卒中患者极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明显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加重了患者生理、心理负担,对患者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1]。临床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将近80-95%者会出现睡眠障碍。及早分析缺血性患者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鉴于此,本文纳入本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7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对上述病例临床资料展开前瞻性分析,其目的是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出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纳入本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7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睡眠障碍分组,研究组(40例,睡眠障碍,PSQI评分≥7分)、对照组(38例,非睡眠障碍,PSQI评分<7分)。研究组女16例,男24例;年龄在40-89岁,平均(64.52±5.87)岁;发病时间在25-47 h,平均(36.52±4.52)h。对照组女18例,男20例;年龄在41-88岁,平均(64.58±5.81)岁;发病时间在26-45 h,平均(35.96±4.47)h。基线资料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1.1.1纳入标准:①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此研究批准。②均符合2014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中对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标准。③可正常沟通、交流者。④患者以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字“知情同意书”。⑤发病时间在24-48 h。
1.1.2排除标准:①研究前接受过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等治疗者。②中途从本次研究退出者。③合并心衰、肾衰、呼衰等疾病者。④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⑤合并表达、理解、智力、意识障碍者。
1.2方法。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临床资料。①睡眠质量测定以PSQI(匹兹堡失眠指数评价量表)评定,由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组成,PSQI评分≥7分即可判定为存在睡眠障碍,PSQI评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睡眠质量越差[3]。②生活质量测定以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定),包括精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健康、躯体疼痛、躯体角色疼痛、躯体健康,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4]。
1.3统计学分析。用SPSS 25.0软件处理,t检验计量资料,表达形式是“±s”;χ2检验计数资料数据,表达形式是“[n
(%)]”,Logistic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睡眠质量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P<0.05,具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PSQI评分各参数。研究组PSQI评分中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入睡时间评分显著比对照组高,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评分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SF-36评分各参数。研究组SF-36评分各参数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2.3分析睡眠参数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具有相关性,呈正相关性,P<0.05,见表3。
3讨论
睡眠障碍是指由于非器质性或者器质性因素导致睡眠过程中突发异常发作性事件、觉醒节律出现障碍,例如梦魇症、夜惊症等。睡眠障碍具体表现为:①失眠:具体体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诱导时间一般在30-60 min,早醒,且清晨醒来时间比平时要提前至少1小时,醒来之后很难再次入睡,睡眠维持难度较大,睡眠过程中觉醒次数较多,一般至少在3次以上,以片段性睡眠为主。②嗜睡:具体表现为患者夜间睡眠时间或者日间睡眠时间明显延长,一般日间睡眠时间可长达6 h。③睡眠呼吸障碍:具体表现为患者在睡眠过程中极易各种异常呼吸事件,例如睡眠低通气综合征、陈-施呼吸综合征等[5]。④发作性睡病:即患者夜间未发生持续性睡眠不足,日间却存在难以抵抗、很强烈发作性睡眠症状。⑤夜间入睡之后伴有精神症状:例如强哭、情绪欣快或者愤怒发作、兴奋躁动、不自主摸索动作、自语等。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阻碍了患者机体康复,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现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和关注。
目前,临床普遍认为:脑卒中患者由于机体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与患者觉醒有关的物质合成、分泌显著减少,进而引发一系列睡眠异常等精神症状,另外脑卒中患者由于脑组织缺氧、缺血,导致脑细胞出现不可逆损害,释放大量的氨基酸,作用在网状系统,对患者睡眠-觉醒机制形成干扰,增加了睡眠障碍发生率[6]。临床有研究表明:睡眠障碍的发生标志着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较重[7]。据调查显示:一般健康人发生睡眠障碍的概率在15%-20%,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概率高达75-95%。睡眠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极大的降低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其预后产生了严重不良影响[8]。
本研究示:研究组PSQI各参数评分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SF-36各参数评分各参数均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说明缺血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睡眠效率较差,睡眠时间较短,入睡时间较长,往往会导致患者深睡眠减少,浅睡眠增多,缺乏睡眠满足感,白天极易出现精神匮乏等症状,进而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示:缺血性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具有相关性,呈正相关性,P<0.05。可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效率会对患者社会活动、躯体健康造成直接影响,并且呈正相关性,一般睡眠质量越差的患者,生活质量则越差。反之,睡眠质量越好的患者,则生活质量越高,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睡眠深度的患者,机体基础的代谢率相对较低,可促进机体能量存储,有效消除患者疲劳感,最大限度恢复精力和体力,因此一般睡眠深度较深、睡眠时长较长的患者,其次日日常活动功能就越好[9]。在过去对睡眠障碍患者的研究中,可发现觉醒次数以及睡眠潜伏期会影响患者睡眠主观评价,一般睡眠主观评价较差的患者,则自我满足感较差,心理负性情绪越重,生活质量则随之会逐渐降低。另外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认为:患者在住院期间部分外界因素,也会影响患者睡眠质量,例如护士在夜间查房过程中,光、声、用药、发热、癫痫发作、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均会影响患者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极易发生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对病人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性,睡眠障碍严重影响了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机体康复速度,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因此临床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时,应综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尽量缩短患者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维持睡眠深度,尽可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必要时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素娟,赵秀娟,赵景茹,等.非药物综合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6,38(20):3185-3187.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3]刘红,沈斌,李卫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7,38(7):782-784.
[4]李婷,郅文婧,范学文.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睡眠参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6,38(12):1143-1146.
[5]梁春波,李江,黄带发,等.老年男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7,5(6):347-349.
[6]陈炜,张之福,杨宝玲,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11):29-31.
[7]司艳艳.睡眠质量对青年缺血性卒中发病及短期预后的影响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3):2807-2810.
[8]丁岩,常红,詹淑琴,等.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前睡眠障碍的调查[J].北京医学,2017,39(5):468-471.
[9]于逢春,周正宏.卒中与睡眠障碍[J].中国卒中杂志,2016,11(11):905-9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