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检验科接收血常规检验人数4599例,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将这4599例进行随机分配成两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000例,为健康人士,观察组2599例为缺铁性贫血患者,对以上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液检查,并对血液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观察组对照组两组人员进行相同方式的血液检测,对比其血液检测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容积参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以及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的变化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人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验科通过血液检验能够对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液进行初次诊断,但是患者在进行血液检查期间,自身各项血液指标的变化会影响着患者缺血程度变化,使得自身的血小板生成机制受到影响,导致最终血液的检查结果出现歧义。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血常规检验;血小板;结果
本文引用格式:胡文敬.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5):145-146.
引言
引起贫血现象的主要因素为人体自身对于铁的摄取过少,并出现大量血液流失现象,使得人体中的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深受影响,而引发患者出现贫血现象[1]。在临床中,贫血症状中最为常见的病患为缺铁性贫血患者,就目前而言,缺铁性贫血患者人数较多,并且在老年群体中出现此病的概率偏高[2]。本文将选取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检验科接收血常规检验人数4599例,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将这4599例进行随机分配成两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2000例,为健康人士,观察组2599例为缺铁性贫血患者,并对以上两组的血检结果进行对比,同时分析平均红细胞容积参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以及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检验科接收血常规检验人数4599例,其中农民体检1726例,门诊检查2117例,预防保健门诊(儿童保健0.5-4岁)756例,在预防保健门诊中经验发现轻度贫血56例,中度贫血2例,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将这成人3843例进行随机分配成两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000例,男1400例,女600例;年龄45-86岁,平均(48.2±2.40)岁,为健康人士;观察组1843例,男943例,女900例;年龄48-84岁,平均(47.2±2.37)岁,为缺铁性贫血患者,此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的浓度每升<14μg、血红蛋白浓度每升<110 g,并且血液中铁的饱和度<16%。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以上数据,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液检查,利用无任何添加的医用试管,静脉抽取患者5 mL血液置于试管中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再选取另一支真空试管(此时试管中添加了1.5 mg/mL EDTA),将患者静脉抽取的2 mL血液置于其中,并将患者的血液样本放置2 h,2 h后对血液样本的平均红细胞容积参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以及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进行检测[3-4]。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进行上述血检后,比较分析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中的平均红细胞容积参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以及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的变化情况。同时,对血液检查结果中的灵敏性进行小结。
1.4统计学分析。对上文所有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统计,其中计量资料运用(±s)表示,而检验则用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
2结果
通过对观察组对照组两组人员进行相同方式的血液检测,对比其血液检测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容积参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以及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的变化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人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医院检验科接诊的病患中,较为常见的血液疾病患者为贫血患者,此患者致病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的机体外周的红细胞总容量发生减少,与正常人相比较,自身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偏低,因此使得患者出现贫血的症状。通常患有此病的患者,其血液中的血清铁蛋白饱和度以及血清铁的浓度与正常人比较都明显偏低,并且患者体内的骨髓、肝、其他组织以及脾等都缺少了可染色体铁的存在,在临床中属于贫血类型中最为常见的。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受到一定的影响[5]。引发患者致病的相关因素多种多样,而最主要的因素为患者自身生活饮食出现问题,使其在营养的摄取上发生不足现象,并且患者自身患有肠胃上的疾病,使得摄取的营养不能通过肠胃进行正常吸收。而且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会出现挑食、食量过大或者是厌食等现象,也会引发患者出现贫血现象。
本研究将两组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容积参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以及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的变化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人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赵晓毅[6]缺铁性贫血患者RDW明显增高,而地中海贫血患者RIDW不升高,二者具有明显差异,可以藉此进行鉴别诊断由本研究可以发现,缺铁性贫血患者HI、MCN、MCH、MCH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这几项指标与地中海贫血患者无明脑差异。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检验科为了检验血液情况,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检验方式便是血液检验,然而由于患者自身的贫血情况不同使得其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以及生成机制大不相同,影响了患者的缺铁程度出现差异[7],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的变化状况也深受其影响,导致整个血液检查结果都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以及诊断。但是就目前而言,针对铁血性贫血患者采用血常规进行检测,在临床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价值意义[8]。
参考文献
[1]牛莉娜.血常规检测对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6(1):138-140.
[2]黄珍艳.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J].系统医学,2017,2(18):27-29.
[3]伍武彪,罗志伟.缺铁性贫血诊断中血常规检测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8,7(5):169-172.
[4]王素莉.血常规检测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意义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0(34):148.
[5]叶勤.缺铁性贫血诊断中血常规检测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1):103.
[6]赵晓毅,王爱玲.血常规检测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8):133.
[7]Akpinar H,Cetiner M,Keshav S,et al.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iron deficiency anemia working group consensus report[J].Turkish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urkish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2017,28(2):224-228.
[8]Spradbrow J,Lin Y,Shelton D,et al.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over-utilization of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and infrequent use of iron supplementation[J].Cjem,2017,19(3):1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