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分析小儿缺铁性贫血运用琥珀酸亚铁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 90 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硫酸亚铁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琥珀酸亚铁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6.66%, 并且治疗后血红蛋白以及血清铁蛋白的情况,观察组数据也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中, 琥珀酸亚铁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以快速改善小儿贫血的临床症状,同时不良反应较低,治疗意义较为深远。
关键词: 小儿缺铁性贫血;琥珀酸亚铁;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魏洁如. 小儿缺铁性贫血运用琥珀酸亚铁治疗的效果观察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3):113.
0引言
缺铁性贫血是儿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贫血疾病,主要是指小儿在发育过程中,其铁元素供应不足,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进而导致小儿血液量不足,影响患儿的发育和健康, 因此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保证患儿健康的关键 [1],为了研究小儿缺铁性贫血运用琥珀酸亚铁治疗的效果,特选择 90 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式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中涉及的患儿总例数为 90 例,所有患儿均符合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诊断标准,其入院治疗时间范围在 2016年 9 月至 2018 年 1 月,根据随机分组方式将以上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儿为 45 例,男 25 例, 女20 例,年龄为 4 个月 至 4 岁, 平均(2.14±0.55) 岁,病程 1-5 个月,平均(2.71±0.33)个月,其中重度贫血患儿为 12 例,中度贫血的为 20 例,轻度贫血的为 13 例;剩余 45 例患儿为对照组,男 25 例,女 19 例,年龄为 5 个月至4 岁,平均(21.51±0.42)岁,其中重度贫血患儿为 12 例,中度贫血的为 20 例,轻度贫血的为 13 例;剩余 45 例患儿为对照组,男性为 25 例,女性 19 例,年龄为 5 个月 -4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51±0.42)岁,其中重度贫血患儿为 11 例,中度贫血的为 19 例,轻度贫血的为 15 例,利用统计学分析, 其资料差异较小。
1.2治疗方式。
对照组患儿实施硫酸亚铁进行治疗,口服, 药量为每周 4 mg/kg,分 3 次服用,持续治疗 8 周,在采用该药物治疗的过程中,不得采用维生素类药物治疗,并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观察组患儿选择琥珀酸亚铁治疗,口服, 每天 1 次,每次 100 mg,持续治疗 8 周,在治疗的过程中, 对上述所有患儿的饮食进行干预 [2]。
1.3观察范围。
观察上述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血红蛋白以及血清铁蛋白的情况。
1.4判定标准。
针对于治疗效果主要分为三个等级,治疗后患儿的贫血症状全部消失,血红蛋白超过 120 g/L 则为显效; 当患儿治疗后的贫血症状明显好转,血红蛋白增加超过 100g/L 则为有效;当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无变化则为无效。
1.5统计学分析。
在此次实验中, 所有的数据均放置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 t 和 χ 2 检验,当 P < 0.05,则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上述患儿治疗效果,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差异见表 1,P < 0.05。
分析上述患儿治疗后血红蛋白以及血清铁蛋白的情况, 两组治疗后相关指标差异较大,P < 0.05,见表 2。
3讨论
针对于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主要以补充铁元素为主, 而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将琥珀酸亚铁和硫酸亚铁进行比较, 其中硫酸亚铁属于临床中常用药物,在治疗后会缓解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但是药物在治疗后,会产生胃肠道不适反应 [3]。而琥珀酸亚铁为有机铁盐,其作用效果和硫酸亚铁相当,但是该药物在保证生物利用的同时,对其胃肠的刺激较小。
此次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在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中,琥珀酸亚铁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以快速改善小儿贫血的临床症状,同时不良反应较低,治疗意义较为深远。
参考文献:
[1]彭莉 , 卢常青, 黄婷, 等. 琥珀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 医学信息 ,2016,29(26):125-125.
[2]杨慧 . 琥珀酸亚铁联合饮食干预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和体会[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1(16):108.
[3]何惠玲. 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J]. 健康研究,2017,37(2):199-200.
《小儿缺铁性贫血运用琥珀酸亚铁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13/20181113031414730.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