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良好的皮肤护理是衡量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手术患者在术中发生皮肤损伤严重威胁患者安全,本文就全麻患者手术中引起皮肤损伤的各类高危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全麻;手术患者;皮肤损伤
本文引用格式:傅盈盈.全麻患者术中皮肤损伤原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365-366.
0引言
患者在全身麻醉后,知觉部分或全部丧失,肌肉松弛无力,机体的保护性反射作用减弱或消失,重大手术时躯体长期处于被动卧位,尤其是年老体弱及肿瘤消耗病人,皮肤及全身营养状况差,术中各种因素均可导致皮肤损伤,一旦发生会增加病人痛苦及治疗费用,甚至造成严重后果,需要护理人员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加以关注和采取有效措施避免。
1临床资料
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共发生术中皮肤损伤病人53例,其中男31例,女22例,年龄22~86岁,其中普外科9例、神经外科11例、泌尿外科4例、骨科15例、胸外科12例、妇产科2例。
1.1术中压疮
其是由于易受压的骨突出部位受到挤压(压迫)引起局部循环障碍,从而形成组织坏死,易发生在身体受压后部位,如仰卧位时的骶尾部、足跟部,侧卧位时的髂骨隆突处、肩部、耳郭、膝盖部;俯卧位时的胸骨与面部,局部形成从内向外的红肿、硬块,甚至水泡、破损。年龄>60岁、手术时间超过2 h、空腹血糖异常、侧卧位体位、体外循环均为术中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体位、体外循环与术中压疮的关联较强,手术时间、空腹血糖与术中压疮关联较弱,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药物的阻滞作用下,使受阻滞部位以下的血流变慢,受压部位失去正常的体液循环,加之麻醉患者反应迟钝,引起皮肤组织较长时间的缺氧,代谢产物堆积,易形成压疮。大部分手术需要患者长时间处于一个固定体位,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不良;麻醉作用下患者横纹肌失去张力,增加了局部组织的压力,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缺氧。当皮肤组织受到2.7 kPa(20 mmHg)的压力下持续超2 h即可引起不可逆损伤[1]。
1.2静脉输液渗出性皮肤损伤
具有刺激性的药物自输液通道渗出,会导致严重的皮肤炎症,如全麻维持药渗出导致的皮肤损伤,临床皮肤损伤分类:Ⅰ度为局部皮肤红斑、疼痛,Ⅱ度局部皮肤水疱、瘙痒,Ⅲ度局部皮肤湿性脱皮溃烂。
1.3热损伤
热损伤包括保暖措施不当(循环水温毯、暖风机等),使用时未限制功率及温度,长时间固定于某一部位,造成局部皮肤灼伤[2]。手术病人带有金属物品,消毒液过多,流淌后导致皮肤及衣物潮湿,电极板与病人皮肤接触不良,机械故障,功率超出正常值,电刀、病人、极板、连线、机械所形成的回路有故障,术中误把电刀或电凝探头放置在正常皮肤上并触发其工作,术中操作及管理不当导致高频电刀、电凝棒、负极板发生故障,可使皮肤损伤
1.4外源性压迫所致的皮肤损伤
各种导管或气管插管的持续压迫,胶带长时间固定导管于皮肤某一部位,热湿交换器压迫;尿管、输液管调节器、静脉导管肝素帽的压迫;鼻咽探头,吸氧管压迫鼻翼,鼻胃管的固定绳牵拉过紧,导致患者鼻前庭、耳后、面部皮肤的损伤;监护设备管理不当和护理缺陷也会导致皮肤损伤,如脉氧仪长时间钳夹在同一手指上,皮肤瘀血,出现缺血样损害;导联线及转换器压迫于患者身下,可出现皮下瘀血、水疱;重大手术血压计袖带长期固定于一侧上臂,出现线状出血样损害,有的形成水疱、破溃;约束带过紧可导致约束部位瘀血和皮肤破损;止血带内面不平整及使用时间过长未放松可致皮肤红肿破损[3]。
1.5接触性皮炎
医用胶粘剂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 Related Skin Injury,MARSI)的定义,指出其为移除医用胶粘剂后,局部出现的持续30 min甚至更长时间的红疹或皮肤异常。MARSI的类型包括三种,分别是机械型(表皮剥脱-张力性损伤或水疱-皮肤撕脱),皮炎型(刺激性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其他型(浸渍)-毛囊炎,表现为粘贴部位皮肤红、肿、丘疹及发痒,可涉及胶布四周的广泛部位,胶布粘贴时间越长,反应越重。有报道认为,心电监护时使用的粘贴膜中含有丙二醇成分,在患者身体上粘贴可引起胸腹部粘贴处瘙痒、发红小水疱,搔抓后导致皮肤破溃。
1.6机械性皮肤损伤
胶布粘贴不当、胶布粘贴后撕脱所致皮肤损伤,胶布黏性太强或不正确的揭除手法,如揭除时未用手轻按皮肤,逆着毛发生长方向撕除或暴力撕除胶布,表现为粘贴部位皮肤红肿、破损、刺痛;骨科手术,术中容易移动体位,导致患者皮肤与硬质器具直接接触而损伤;手术中特殊体位的摆放,肢体受外力压迫致皮肤挤压后破损。
1.7液体浸渍后皮肤损伤
俯卧位及侧卧位气管插管患者口腔内分泌物较多,未及时吸除;泌尿科手术中大量冲洗液渗漏,导致患者局部皮肤浸泡在液体中,使皮肤变薄、发红、刺痛。
2总结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重要场所,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手术过程中的护理不当或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手术病人的皮肤损伤。一旦发生,既增加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又造成医患纠纷,因此,分析手术病人皮肤损伤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手术安全的重要构成。加强手术室护士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术中患者皮肤损害的重视和预防意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韩晶,李桂芝,王爱敏,等.脊柱后路手术压疮预防的对照研究[J].护理研究,2014,25(2A):308-310.
[2]顾兰癫,孙玉梅,刘粤.手术贴膜加纸棉预防气压止血带皮肤损伤的研究[J].上海护理,2012,12(2):18-20.
[3]李岩,周凤,陈红,等.标准化管理预防术中急性压疮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5,29(5):18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