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就诊的60例下肢静脉曲张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将病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病人选择传统结扎加剥脱术治疗,实验组选择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术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手术指标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且实验组病人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下肢静脉曲张病人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并且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状剥脱术
本文引用格式:杨红杰.浅析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治疗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3):97-98.
0引言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静脉出现扭曲、扩张、伸长等症状,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生在大隐静脉、小隐静脉以及分支静脉,其中以大隐静脉曲张居多。临床主要表现为静脉曲张凸起,形态似蚯蚓,腿部出现明显的酸胀感和疼痛感;下肢静脉曲张可引起浅静脉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淤血性皮炎、溃疡等并发症[1]。临床中主要以大隐静脉结扎剥脱术为治疗方式,但传统的静脉结扎加剥脱术对病人的创伤较大,不利于术后愈合,从而引起切口感染等一系列不良事件。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手术提倡对病人创伤较小的治疗方式,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术即是在微创理念下运用的一种手术方式,具有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2]。本研究对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就诊的60例下肢静脉曲张病人实施传统结扎剥脱手术和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术治疗,试分析后者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就诊的60例下肢静脉曲张病人纳入研究,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将病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病人选择传统结扎加剥脱术治疗,实验组选择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术治疗。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0~80岁,平均(60.1±2.6)岁。实验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42~78岁,平均(59.2±2.4)岁。所有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对比无显著差别(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告知后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相关文件,经我院相关医学部门准许。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者;肝肾器官严重受损者;精神意识不清晰,无法正常交流者;患有凝血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病人选择传统结扎加剥脱术治疗,病人取站立位,临床医师对静脉曲张情况和大隐静脉走向进行观察并标记,对大隐静脉主干及其余5个属支进行高位结扎,并将大隐静脉主干和分段进行剥离,主干剥脱至内踝上方,分段静脉分别进行切口剥脱,术后用弹力绷带进行予以包扎处理,穿弹力袜2~4周[3]。
1.2.2实验组
实验组病人选择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术治疗,术前标记、体位均同对照组,行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处理,手术时采取平卧位;麻醉药起效后开始手术,于病人腹股沟处做一个切口,将大隐静脉上段进行分离,于内踝上方做切口找到大隐静脉主干并切断结扎,用剥脱器在腹股沟切口处的大隐静脉切断穿入,并将大隐静脉与静脉剥脱导管固定,从内踝切口处向下拉出剥脱器的同时抽剥大隐静脉主干,沿大隐静脉走向按压5~10 min[4]。按照术前标记,沿静脉走向垂直穿刺进入皮下组织,做多个0.3~0.5 cm的小切口,用蚊式钳将曲张静脉进行点式剥脱,剥脱过程中需保持动作轻缓,确认被标记静脉均剥脱完成后,进行缝合,并用弹力绷带包扎3~5 d,穿弹力袜[5]。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病人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切口感染、出血、深静脉血栓、下肢麻木)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与2检验,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病人临床手术指标
实验组病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病人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实验组病人术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较大(P<0.05),见表2。
3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会引起浅静脉反流,使下肢静脉压力增加,从而形成静脉扭曲、扩张等现象。肥胖、长期站立等均可导致下肢静脉压力增加,诱发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会使病人的腿部外形美观度受损,同时也会对病人的下肢活动能力造成阻碍[6]。因此,改善静脉曲张症状,避免静脉血液反流尤为重要。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是临床中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常见术式,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该术式对病人造成的创伤较大,不利于术后恢复,极易引发其他不良事件,阻碍病人身体恢复进程[7]。大隐静脉高危结扎加点状剥脱术是在传统术式上的优化方法,通过对曲张静脉做小切口行点状剥脱,而不是传统的分段切除、整段剥除,具有创伤小、减少术中出血量等优势,并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了术后切口感染、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且该术式操作简便,医疗费用相对较低,便于在临床中推广普及[8]。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病人的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病人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该手术方式在下肢静脉曲张病人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预后良好。
综上所述,在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中,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术在保证临床效果的基础上,降低了手术对病人身体的伤害,且减少了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伟杰.泡沫硬化剂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康复的影响[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7,38(4):381-383.
[2]谢泽民,崔巍.EVLT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效果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40(8):898-901.
[3]苏威强,付艳忠.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疗效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4):596-598.
[4]郭淑芸,陶华洁,苏丽,等.血栓弹力图在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出血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30):3613-3616.
[5]赵海涛.微创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47例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2):200-201.
[6]蔡树权.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静脉曲张并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124-125.
[7]祝慧鹏,许中友,徐斌,等.限制性内翻剥脱减少下肢静脉曲张治疗后隐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7,32(12):1061-1062.
[8]彭军路,贺新奇,张峰,等.规范化管理在下肢静脉曲张门诊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意义[J].中国医药,2017,12(2):260-26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