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使用静脉留置针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达到减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的目的。方法通过对2018年至2019年723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41例患者病例进行原因分析得出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的并发症有穿刺部位感染,药液外渗、皮下血肿、静脉炎、导管堵塞、静脉血栓形成等并针对上述原因采取了相应护理对策。结果最终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未出现因输液问题延误治疗或者造成人身伤害的情况出现。结论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掌握静脉留置针操作技巧,加强静脉留置针的观察巡视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等是预防和减少留置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静脉留置;并发症;原因;护理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陈海静.浅谈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3):306-307.
0引言
静脉留置针是最近普遍应用于临床的一种静脉穿刺方法。此种穿刺方法效果突出,其应用范围广,使用时既减少了临床反复穿刺,损害血管壁的弊端又能大大提高护理静脉穿刺的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穿刺后输液操作也变得简便,容易固定,不易脱针外渗。输液时肢体活动度比使用一次性钢针大,受体位摆放的影响较小等优化了护理服务质量。但静脉留置针的技术操作又要求较高的技术水平随着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患者的增多由于业务水平等诸多方面因素出现并发症的例数也在增多,找出使用静脉留置针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并进行护理干预成为突破优化护理服务质量瓶颈的有效措施。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自2018~2019年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共723例,其中男性507例,女性216例,年龄12~87岁,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平均5 d,其中出现留置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患者病例41例。具体并发症病例为穿刺部位感染6例、药液外渗15例、皮下血肿6例、静脉炎7例、导管堵塞5例、静脉血栓形成2例。出现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后及时分析其原因并及时采取了护理对策,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因输液问题延误治疗和人身伤害的情况发生,均顺利出院。
1.2方法
按照静脉留置针操作规程留置静脉留置针,各班护理人员选择有弹性,较直,便于固定,并避开皮肤硬结、疤痕、静脉窦处静脉,首选上肢静脉,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然后选择同款静脉留置针于常规碘伏消毒后进行静脉穿刺,妥善固定并记录日期、时间和穿刺者姓名。再次输液或者结束后常规应用封管液封管。选用生理盐水或者肝素钠稀释液正压封管。患者住院期间班班观察留置针发生并发症情况并记录。
2结果分析与讨论
2.1穿刺部位感染
临床多表现为静脉留置针针眼处瘙痒、红肿,甚至出现脓液流出,局部皮温可增高,出现疼痛等。原因主要有穿刺时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穿刺后穿刺点未保持清洁干燥,病人抵抗力低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等。
2.2药液外渗
临床多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白、发亮、毛孔粗大、皮肤变硬,常伴有局部肿胀疼痛等。原因主要有选择套管不当、固定不牢、患者烦躁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留置时间长、输入刺激性液体或药物[1]、患者不注意保护穿刺针、针尖滑出血管外、选择穿刺血管较细短或有静脉窦等。
2.3皮下血肿
临床多表现为局部皮肤肿胀,疼痛,可出现局部包块。原因主要是穿刺技术不熟练、欠缺技巧、简单粗暴、选择套管和穿刺血管不合适等。
2.4静脉炎
临床多表现为输液部位发红,伴或不伴疼痛,局部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甚至有脓液渗出等。原因主要有穿刺时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穿刺点不清洁、干燥、长期输入高渗药液等。未合理使用血管、多次在同一处血管穿刺、不注意保护血管等。
2.5导管堵塞
临床多表现为静脉留置部位皮肤无肿胀、发白,无疼痛出现,但调整静脉留置针位置后输液速度仍然很慢或者液体不滴,用注射器回抽无回血或者回血少且慢。原因主要有穿刺肢体活动度过大,下垂等导致回血堵塞血管。封管方法不正确,未采用正压脉冲式封管以及冲管不彻底,冲管液量过少。穿刺时回血太多,未及时放液等。
2.6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上发现发生静脉血栓的病例有很大比例的患者存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的因素。原因主要是患者血流缓慢、伤后应激造成血液高凝、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等都促成了静脉血栓的形成。
3护理对策
3.1穿刺部位感染
穿刺时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规程,穿刺点需自然待干后再固定透明贴膜,透明贴膜固定稳妥,防止静脉留置针打折、扭曲,贴膜要定期更换,穿刺部位出现松动、渗血、渗液,可疑污染时立即更换贴膜。经常巡视病房,查看静脉留置针情况,发现穿刺部位感染及时拔除留置针重新选择合适静脉再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连接患者留置针输液装置时应用酒精棉片多方位用力擦拭消毒静脉留置针导管连接口的横切面及外围后方可使用,擦拭时间不少于5~60 s。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一般为3~5 d,最长不超过7 d[2]。留置时间过长,也相应增加了穿刺点感染的几率。
3.2药液外渗
穿刺前做好宣教,讲解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意义,告知患者和家属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比如需要避免肢体过度活动等,取得患者及家属配合。穿刺时选择合适的血管和套管,做到操作熟练。穿刺后U形固定,保证固定牢固,透明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无张力粘贴,不被覆盖,穿刺后标注穿刺日期,时间和操作者姓名,便于观察评估。指导患者和家属保护穿刺部位,避免套管滑脱。加强病房巡视,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做好交班,床头查看留置情况。如药液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注,并抽吸渗液,拔除静脉留置针,给予50%硫酸镁纱布条实施湿敷[3]。
3.3皮下血肿
穿刺前做好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方法,指导患者放松身心,取得患者的配合。护士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提高穿刺技术,避免穿刺操作简单粗暴,掌握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穿刺前护理人员要选择弹性好,走向直的血管,避开静脉窦与关节处。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应用操作技巧,针对不同的血管情况掌握进针角度,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3.4静脉炎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合理使用血管,尽量从血管远端较为细直的血管开始,同时经常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输液结束后可经常热敷局部皮肤,适当多活动穿刺肢体或者给予被动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外周血管的弹性。外周静脉留置针宜用于短期的输液治疗,一般不超过6 d,避免长期应用于发疱剂,肠外营养液和高渗液体的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液应充分稀释,点滴速度应慢,前后用0.9%氯化钠冲管,减少药液对血管的刺激。药液与氯化钠不相容时可使用5%葡萄糖溶液冲管后再用0.9%氯化钠溶液冲管。如果确以发生了静脉炎要及时拔除静脉留置针,重新选取合适部位穿刺。以促进静脉炎处血管的恢复。
3.5导管阻塞
在刺激性药液输入结束后要彻底冲管,每次输液完毕后正确封管,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式拉退出针头的正压封管方法[4]。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冲管液用量不可以过少,推注速度不宜过快,临床上较常使用10 mL注射器及单包装生理盐水或者一次性专用冲洗装置,冲管液量至少是导管容积加附加装置容积的2倍。避免穿刺肢体长期下垂或者活动度过大等防止导管内血液回流堵塞静脉留置针。如果怀疑导管阻塞,可应用注射器回抽静脉血,确定导管阻塞后尽快拔除,重新置管,不可强行推注封管液以畅通导管等。
3.6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穿刺时尽量选择上肢血管,由于下肢静脉静脉瓣比较多,血流相对缓慢,容易发生静脉血栓,所以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同时也要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以防破坏血管壁,并注意穿刺部位顺序,从肢体远端依次向心选择穿刺部位,以保护血管.为了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还要避免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输入药液前后必须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以免血液回流凝固形成血栓.并且在输液过程中如遇阻力或抽吸无回血时应进一步确定导管的通畅性,不应强行冲洗导管,以防形成的静脉小血栓的输入等。
4小结
静脉输液是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治疗手段,也是能迅速取得药效的最主要的用药途径之一,在临床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尤其重要。而以往传统的静脉输液方法如一次性钢针的使用,操作虽然较简单,但受限因素也较多。尤其是对于谵妄,躁动等的急危重患者肢体固定困难,容易出现脱针,需要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额外的痛苦。并且钢针在血管内容易滑动,造成针尖刺破血管壁,导致药液外渗。同时钢针针尖细小,输液速度相对较慢,不利于休克患者急救中快速补充血容量的治疗。而自从静脉留置针广泛应用于临床后其操作简便、容易固定、患者留置舒适,损伤小,并且应用范围广、补液速度快等特点深得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喜爱。但随之而来的留置静脉留置针出现的并发症却成为制约护理服务水平发展的瓶颈,通过对以上所收集的留置静脉留置针发生并发症的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虽然临床上使用静脉留置针所出现的并发症原因很多,但是只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掌握静脉留置针操作技巧,加强静脉留置针的观察巡视并做好宣教取得患者的配合,还是可以大大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的,干预效果很好,这对于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更广泛应用意义重大,值得广大护理人员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清,曾长英,朱远见,等.应用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27):130-131.
[2]刘雪琴,彭刚艺.临床护理技术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228.
[3]黄新花.留置针输液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9(8):130-131.
[4]薛花,程瑞峰.产科学及护理[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