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非孕期和孕期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对宫颈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1-03 16:09: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分析非孕期、孕期宫颈功能不全者临床行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将 2016 年 1 月至2017 年 9 月医院收治的 41 例宫颈功能不全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妊娠情况认为孕期组、非孕期组, 所有女性患者均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观察两组女性患者手术情况、妊娠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非孕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与孕期组相比明显更低(t =1.751、t =3.199,P< 0.05);两组在胎儿存活率、胎龄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χ 2=0.678、t =0.733,P> 0.05),孕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1.8%,非孕组未发生 1 例并发症,(χ2=12.540、 P< 0.05)。结论 临床对宫颈功能不全者行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能缩短手术用时及术后住院时间,有效提高胎儿存活率,但对于孕期患者,其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较高。

关键词: 宫颈环扎术;孕期;宫颈功能不全;非孕期;腹腔镜

本文引用格式:刘红蕊. 非孕期和孕期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对宫颈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比较[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7):44+46.

0引言

宫颈功能不全是临床一种以患者宫颈松弛、扩张为病理特征的妇科疾病,疾病可致患者出现早产、妊娠中晚期流产等症状,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宫颈功能不全者临床出现重复流产几率在 8%-15%,若不及时治疗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还给其家庭、社会造成困扰 [1]。临床研究发现疾病发生与患者宫颈异常、先天性宫颈管发育不良、后天功能受损等有关, 目前疾病治疗以手术为主,其中阴道宫颈环扎术为首选治疗方式,但对于其治疗无效者,临床多以经腹宫颈环扎术作为补救手段 [2]。本文通过观察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9 月 41 例非孕期、孕期宫颈功能不全者行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治疗的效果,旨在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9 月医院收治的 41 例宫颈功能不全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有多次妊中期自然流产史,确诊为宫颈功能不全,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无手术禁忌症,未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凝血障碍, 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妊娠情况认为孕期组、非孕期组, 其中孕期组人数 17 例,年龄在 25-34 岁,平均(29.4±1.5) 岁;流产次数 2-4 次,平均(3.1±0.5)次。非孕期人数 24 例, 年龄区间 24-32 岁,平均(29.0±1.3)岁,流产次数 2-4 次, 平均(3.0±0.4)次,两组在年龄、流产次数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确诊后,取膀胱截石位,行全身麻醉, 建立气腹,与脐部、下腹两侧做穿刺孔,放置腹腔镜,观察患者腹腔内情况。

1.2.1非孕组:放置举宫器将子宫上推,后将膀胱腹膜返折处以电凝切口,推开膀胱,将子宫两侧动静脉、峡部暴露, 以慕丝灵环扎带携带的弯针扳直后,自子宫动脉内侧、子宫峡部水平处,紧贴宫颈组织从前向后进针,穿过阔韧带,出针为骶韧带上缘。将环扎带带出,并剪下缝合针取出,后取下举宫器,最后将 6 号扩宫棒自宫颈口置入宫腔,调整、收紧环扎带,于宫颈后打结,以宫腔镜检查宫腔、宫颈管内无环扎带暴露为手术成功。

1.2.2孕期组:视患者子宫大小,以手指经阴道抵住子宫颈,上举子宫,与非孕组相同做切口暴露子宫两侧动静脉、峡部, 并将弯针扳直后从子宫峡部右侧水平处,自子宫颈前壁,于动脉内侧紧贴宫颈组织进针,并在水平骶韧带上缘出针,带出环扎带、剪下缝合针取出,最后于宫颈后打结(4-5 个), 拉紧线结。

1.3观察指标。分析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女性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用时、住院时间等。将两组妊娠情况进行对比,包括胎儿存活、胎龄等指标,同时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以 SPSS 19.0 系统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 n (%)表示,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χ 2 或 t 检验,所有结果,以 P< 0.05 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情况统计。非孕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与孕期组相比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
\

2.2患者妊娠、并发症情况统计。两组在胎儿存活率、胎龄等指标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孕期组术后共 2 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 11.8%,非孕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孕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 2。
\

3 讨论

宫颈功能不全者由于宫颈松弛、扩大,导致患者妊娠时子宫无法良好保护胚胎,造成患者临床妊中期出现流产情况, 相关数据显示 30% 妊中期流产、10% 早产均为疾病所致,因此如何有效恢复宫颈功能,对提高患者妊娠率、胎儿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3]。早期临床多以阴道环扎术治疗为主,但大量实践表明此术式受缝合位置限制,过低后期可能因胎儿增长至宫颈裂伤、缝线脱落,导致手术失败,而位置过高又会对胎膜造成损伤,进而导致胎儿存活率降低 [4]。

近几年随着临床医疗水平发展,腹腔镜技术不断进步、成熟,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普及与应用,受到患者及医务工作中的广泛认同。有学者提出以腹腔镜辅助宫颈环扎术,术中以腹腔镜辅助操作,解剖学位置准确,手术操作精确度高、环扎效果,能有效避免腹腔感染、降低绒毛膜羊膜炎发生几率 [5]。同时此术式具有微创优势,不仅对人体损伤小,且术后患者无需严格卧床,尤其对于孕期患者,能有效减少保胎治疗,减少手术对母体、胎儿造成严重影响 [6]。本次结果显示孕期组胎儿存活率为 88.2%、非孕期为 91.7%,提示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对改善患者妊娠情况有积极作用,同时非孕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孕期组, 同时非孕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孕期组,P< 0.05,这可能与孕期患者随着胎儿增大,手术操作难度加大,从而导致子宫血流量增加,故手术时间延长、术后并发症增加。

综上所述,临床对宫颈功能不全者行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能有效提高胎儿存活率,但对于孕期患者,其术后并发症可能增多。

参考文献:

[1]张瑜, 朱前勇, 郭楠楠, 等. 非孕期和孕期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对宫颈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医药杂志,2017,34(8):704- 706.
[2]李洪国. 腹腔镜下极简式宫颈环扎术在宫颈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基层医药 ,2017,24(7):1039-1041.
[3]李全香, 杨娜 , 高艳华, 等. 腹腔镜下孕前宫颈环扎术后妊娠结局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 ,2016,23(18):2748-2751.
[4]王清, 姚书忠. 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治疗非孕及早孕期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9(8):19-20.
[5]赵玉婷, 黄晓武, 夏恩兰, 等. 孕前“极简式”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的临床应用[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6,43(6):634-637.
[6]沈柯炜, 周欢珍. 孕前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研究[J]. 现代实用医学,2017,29(7):903-905.

《非孕期和孕期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对 宫颈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103/20190103040944117.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1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