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化疗期间心理护理的作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6 16:45: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办法之一,化疗过程中抑制、杀死肿瘤细胞。但是也会伤害到自身细胞。因此化疗的不良反应非常大,对癌症患者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这对治疗效果极为不利,所以在心理上进行心理干预是有必要的。方法本文通过对接受心理干预的患者以及未接受心理干预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结果发现接受心理干预的患者,并发症概率、抑郁率、均低于未接受心理干预患者:患者及家属满意率高于接受心理干预的患者。结论在化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对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化疗;恶性肿瘤;心理干预;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王静.化疗期间心理护理的作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319-320.

0引言

肿瘤本身已经成为我国常见病之一,其实并不可怕。但是由于对于肿瘤的知识普及度不够,导致大众在确诊肿瘤后,往往自己内心会增加压力和恐惧感,而这种紧张感会对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肿瘤细胞产生监视作用,导致肿瘤细胞的突增,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心理干预对于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影响。护理人员应积极和患者沟通,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效果。

\

 
1研究方法

对入院的148名恶性肿瘤患者分成两组进行试验,一组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另一组进行传统护理。心理干预方法如下:

1.1基本心理护理。针对化疗患者,平时应注意基本的心理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及时帮忙疏导。

1.2不同阶段的心理护理。针对化疗患者,针对不同时期,护理人员应给予不同的心理干预。

1.2.1住院初期干预:护理人员在针对患者方面,及时引导患者熟悉医院环节,了解医护人员及职责。并且积极和患者沟通,获取患者的认可和信任感,疏导患者的心理情绪,帮忙稳定患者心情。为下一步治疗打好基础。针对患者家属方面,应让患者家属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平复自己的情绪,并且指导家属患者也要及时开到患者,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为下一阶段的治疗做准备。

1.2.2化疗前期心理干预:针对患者方面,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一周左右,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清楚患者基情况并了解了患者的性格,及抗压能力。同时,应取得患者的信任感。所以,应针对患者的个性、情绪和接受程度,做进一步的教育科普活动,发放化疗相关知识手册,给予视频资料或者在沟通中用聊天的方式传授化疗相关知识。针对患者的忧虑和担心,应耐心解答,并对于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给予充分的理解并积极开导鼓励。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留心患者的情绪变化,避免患者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或者及其低落的情绪产生,从而影响进一步的治疗效果[1]。针对患者家属方面,护理人员在给予患者自身一定的化疗知识普及的同时,也应对家属有一定的交代。并且对于化疗后的营养饮食,如何护理等问题要及时针对患者家属进行科普教育[2]。同时,也应注意患者家属的情绪变化,要协助患者家属调节情绪,使家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正面开导,渲染积极能量,为下一步化疗做准备。

1.2.3化疗期间干预:针对患者,护理人员应积极讲解和指导化疗的治疗机制、治疗作用,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且应注意患者的不良反应,一旦产生不良反应,应及时给予恰当的治疗,严重不良反应产生时应第一时间和主治医师反馈。尽可能选择最恰当的降低不良反应的措施,使患者化疗后的不适感降到最低,从而缓解患者内心上的压力和肉体上的疼痛。与此同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积极的疏导和鼓励,避免患者应不适应治疗而产生较大的负面情绪波动[3]。针对患者家属方面,应及时给予如何护理患者的相关指导及患者化疗后的注意事项的告知。并且应及时指导患者放疗后的饮食和营养搭配,避免患者的营养不及时补给影响化疗效果[4]。除此之外,也应使家属具有积极乐观心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也应鼓励家属有任何问题应第一时间和护理人员及时沟通。

1.2.4化疗结束后干预:由于放射性治疗具有一定的辐射线,并带有一定的易致人抑郁的不良影响。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心理进行疏导,可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和患者积极互动,通过分享书记、音乐或有趣电视节目等方式,从侧面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并且应积极鼓励患者倾诉内心的不适感和压迫感,避免负面情绪在患者内心挤压过久而导致抑郁倾向。除此之外,应给予患者较为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从而使患者放松,情绪得到一定的安抚。而针对家属方面,应使家属充分了解化疗的不良反应,协助家属自我调节,并让家属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疏导,多陪伴患者,和患者积极沟通,缓解患者不安、紧张、压抑等不良情绪。所有心理干预直到患者结束一个疗程治疗[5]。

2试验结果

针对两组的并发症,化疗后严重副作用率,患者抑郁情况,患者家属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并将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并制表,结果如图1-2所示。


\
 
在对148名肿瘤患者分成两组,一组进行心理干预,一组常规护理。如表格所示,据调查未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并发症率、患者抑郁率、综合副作用出现率、患者家属满意率分别是26.79%、16.79%、26.79%、86.79%。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分别是34.75%、26.79%、38.79%、76.79%。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精神状态、生活质量均高于未接受心理干预护理的患者,心理干预对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建议医院进行临床应用。

3分析及讨论

通过数据发现发现接受心理干预的患者,并发症概率、抑郁率、均低于未接受心理干预患者,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首先稳定了患者的情绪,化疗患者本身会针对自身疾病具有恐惧和抗拒心理,所以针对化疗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再者这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加强关于疾病的科普,建立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并且要带有同理心去开导病人,鼓励病人释放内心情绪。还要应经常和病人分享治疗良好痊愈的病例,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信任,让病人可以积极配合治疗,所以患者的并发症、不良反兴均得到改善:还有从数据中还可以看到接受心理干预的患者及家属满意率高于未接受心理干预的患者。所明心理干预对与治疗的整体效果得到认同,患者患病入院后,不会第一时间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也不会立即适应自己的新身份。这时,护理人员应在和患者聊天中,侧面向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信息,包括医院情况,疾病本身知识等,使患者接受患病事实的同时,对于疾病本身也有了解,缓解患者的紧张感和恐惧感。使患者更积极的接受和配合治疗。只有积极的接受配合势必使医患关系和谐,提高整体治疗的满意程度[8]。在化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对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4结论

笔者建议对化疗期间的癌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具体方法以及原因如下:

针对即将进行化疗的患者,应及时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说明化疗的原理、作用及相关注意事项。尤其应事先说明化疗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有预先心理准备。同时,也应向患者家属叮嘱到,化疗后应如何护理患者。如果遇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和医护人员沟通,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另外,应告知患者,针对不良反应是具有个体差异,使患者减少心理压力及恐慌感。并且在化疗期间,应注意患者饮食营养的补充和均衡。除此之外,还应让患者多休息,为治疗保持体力。医护人员应在树立患者自信心的同时,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鼓励患者自己也要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患者康复的几率增加。在基于患者一定的内心鼓励的同时,也应让患者以平常心面对自身所患疾病。对于肿瘤的发病机理、预防措施和研究突破等方面要及时科普到位。并且应经常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述在肿瘤方面我国的重大突破以及肿瘤的康复率。从而侧面建立患者对抗肿瘤的自信心,这对于治疗疾病也有积极作用。

另外,在化疗后,如果患者真的有不良反应。作为护理人员,应第一时间查看并告知其主治医生,并且及时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做出相应而有效的措施。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使患者放心并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化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对治疗有很大的帮助,也建议对接受化疗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胡礼华.目标性心理护理用于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化疗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1):3053-3054.
[2]陈丽群,白志宝.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人格特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2):165-166.
[3]何颖.心理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作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3):649-651.
[4]杨妙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的心理护理[J].医药前沿,2013(36):335-336.
[5]朱春花.循证护理对血液病患者化疗期间心理问题的干预效果[J].江苏医药,2013,39(20):2508-25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07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