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快速康复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骨科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由等量电脑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45例术后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5例术后应用骨科快速康复,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第一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快速康复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有效预防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可积极促进术后康复。
关键词:骨科;快速康复;髋关节置换术
本文引用格式:彭小勇.骨科快速康复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313-314.
0引言
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治疗常用的一种手术,其目的在于矫正畸形、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运动功能,多适用于骨性关节炎、骨无菌性坏死、部分髋部骨折、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疾病中[1],若想进一步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效果,促使髋关节功能及早恢复正常,则需要于术后应用骨科快速康复,以此有效减轻手术损伤,尽可能降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积极促进预后康复[2]。该研究选取9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探讨骨科快速康复在其术后的应用效果,具体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骨科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由等量电脑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45例中男28例、女17例;手术部位:左侧21例、右侧22例、双侧2例;年龄46-83岁,平均(59.41±3.67)岁;实验组45例中男30例、女15例;手术部位:左侧20例、右侧24例、双侧1例;年龄范围44-80岁,平均(59.15±3.70)岁。两组患者性别、手术部位、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术后应用常规护理,即术后每隔1h记录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脉搏、血压等各1次,观察尿量、切口渗血等情况,对切口进行冰敷、加压包扎,叮嘱患者术后疼痛属正常现象。实验组术后应用骨科快速康复,主要内容:①饮食护理:指导及早经口饮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饮食时需抬高床头40°,防止误吸或窒息,询问胃肠不适情况,确定无不适感后给予半流食、半流,最后过渡至普通食物,每天经口食用高能量食品2-3次,每次饮食量控制在200 mL左右;②拔管与镇痛护理:术前1d为患者使用氟比洛芬进行超前预防镇痛,待患者术后清醒后,需对导尿管进行夹闭,锻炼其膀胱功能,术后第2 d早晨拔除导尿管,预防尿潴留与泌尿系统感染,通过口服、肌注、静脉注射药物等多模式早期镇痛,缓解疼痛,并严格限制静脉补液量;③床上康复训练:术后第1 d维持平卧姿势,将梯型垫置入双腿间取外展中立位,外展患肢20-30°,术后6 h可以调整至仰卧位,由护理人员或康复治疗师指导进行臀肌收缩运动、腘绳肌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踝关节背伸跖曲训练等;术后第2 d抬高床头20-30°,增加上述训练次数,并开展擦脸、漱口、进食、自行穿上衣的等活动以及被动屈膝运动、屈髋运动;术后第3 d指导进行床上转移训练、坐床边训练、坐起训练、上肢活动,坐位保持时间应<1 h,并开展直腿抬高运动、抬臀运动;术后第4 d至之后指导进行关节活动训练,以患肢不负重主动运动为主,并开展患侧膝屈伸功能锻炼、髋屈伸功能训练,屈髋角度保持45°,延长半坐时间;④下床康复训练:术后当天,确定患者病情平稳且无不适感后,协助下床功能锻炼,经助行器床边站立,下床第2 d站立无不适感后,利用助行器于床旁按照“三部曲”行走,即平卧30 s,无头晕坐起30 s,无头晕站立30 s,之后逐渐增加步行距离与时间,每次行走需控制30 min内,由家属或护士陪护,避免跌倒,根据患者康复训练情况,由医师决定是否给予负重训练。
1.3评定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其中包括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第一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3],其中包括活动度、畸形、功能、疼痛等内容,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髋关节功能越好。
1.4统计学分析。用SPSS 19.0软件整理、统计实验结果,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检验行χ2,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当P<0.05,即两组差异成立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内容得出,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第一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P<0.05)。
3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指的是用生物相容性与机械性能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髋关节的假体,经手术方法将该人工关节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面的操作[4],经此手术能及时切除病灶,缓解疼痛,促使关节活动及功能恢复正常,且术中使用的人工关节具有较好的关节活动性能,但术后需要卧床一段时间,可能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进而影响到髋关节功能康复与手术效果[5]。近年来,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交通运输行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运动习惯日益变差,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数量呈现逐年增多趋势[6],因此需要及早应用康复护理,减轻手术对机体的损伤,促进术后康复。而骨科快速康复是当前骨科常用的一种新型康复理念[7],其可以根据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结果,给予饮食护理、拔管与镇痛护理、床上康复训练、下床康复训练等干预措施,以此保证胃肠功能及早恢复正常,及时补充营养,合理拔管,预防尿潴留与泌尿系统感染,有效镇痛,尽可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引导患者合理开展各项髋关节功能训练,且能有效提高术后康复效果,避免发生跌倒等不良事件,有助于改善患者髋关节活动功能与生活质量[8]。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第一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P<0.05)。
综上所述,骨科快速康复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较显著,可促使患者及早饮食与下床活动,能有效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积极促进术后康复,有助于及时防治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丽冰,刘玉琴,吴彩勤,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保留股骨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165-167.
[2]黄云英,石伟发,尹东,等.血液保护管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7):2086-2089.
[3]蓝彩娇.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1):142-144.
[4]黎晓光.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280-280.
[5]李玮,李晓娟,赵学权.快速康复理念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西部中医药,2017,30(10):116-118.
[6]石伟发,尹东,黄文文,等.快速康复外科下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血液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0):11-16.
[7]杨红,双峰,谭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行快速康复护理路径设计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9):97-101.
[8]曾智敏,凌晶,陶崑,等.快速康复理念指导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05):536-5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