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中的应用疗效评价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5 10:54: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采用高频胸壁震荡排痰仪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以我院在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6例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予以对照组主要采用普通排痰仪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在进行高频胸壁震荡排痰仪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排痰与上机时间,以及患者的耐受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HR、SBP与PP相较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SPO2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3 d内的排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上机时间为(11.26±1.24)min则明显短于对照组(17.57±2.31)min;以及观察组患者的耐受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上述比较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予以临床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采用高频胸壁震荡排痰仪进行治疗,不仅可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拍痰量与缩短患者的上机时间,同时对于患者耐受程度的升高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慢阻肺;肺部感染;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

本文引用格式:刘芳,莫丽,叶婷,等.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中的应用疗效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46+48.

 引言

作为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重期治疗的一种主要措施,机械通气对于有效的排痰与感染的控制可起到决定性作用。通常临床则主要以手法叩击或震动排痰机等方式治疗,虽可获得一定的排痰效果,但关于脱机方面的影响研究则较为缺乏。本文则以我院在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6例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在对照组中包含:男22例与女1例;年龄为62-78岁、平均为(71.92±6.54)岁,同时包括:6例带鼻导管与面罩吸氧的自主呼吸患者、9例无创呼吸机患者与8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而观察组中包含:男19例与女4例;年龄为63-91岁、平均为(72.54±7.03)岁,同时包括:3例带鼻导管与面罩吸氧的自主呼吸患者、11例无创呼吸机患者与9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两组患者均经肺部干啰音或湿罗音的听诊确诊;排除患有肺部肿瘤或呼吸道出血等疾病的患者[1]。其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主要应用由珠海黑马医院仪器公司制造的G2000型振动排痰仪进行治疗,首先在保证患者选取合理摆放体位的状态下,如仰卧位、半卧位或侧卧位,并在其胸背部覆盖棉质的尝尽,其设置频率为10 Hz,治疗时间为10-15 min,以3次/d进行由下而上与由外向内并沿着患者支气管的方式进行常规振动排痰仪进行治疗[2];而观察组则采用由济南润凯公司制造的Care Vest100D型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进行治疗,予以患者穿上合适的充气背心后将脉冲气体发生器与双管进行连接,并在形成空气脉冲后予以胸壁振荡治疗,其设置频率为8-10 Hz之间,治疗时间为20 min左右,气压强度则保证在3-5之间,并予以3次/d的方法治疗。另外,两组患者均在必要情况下予以叩击患者头胸壁的方式进行辅助排痰的治疗。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 d、2 d、3 d的排痰量与上机时间,以及治疗后SPO2、HR、SBP与PP的变化情况与两组患者耐受率的比较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χ2检验。比较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结果

2.1患者生命体征的比较情况。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PO2为(98.25±1.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62±5.31)%,比较结果存在明显(P<0.05)。以及治疗后观察组的HR、SBP与PP分别为(84.02±12.95)次/min、(124.67±24.52)mmHg与(15.92±3.64)次/min相较于对照组的(93.92±12.41)次/min、(123.87±23.91)mmHg与(15.21±4.12)次/min,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

2.2治疗期间患者排痰量与上机时间的比较情况。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3 d内的排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上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
 

2.3两组患者耐受率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耐受率为21例(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例(65.22%),其χ2值为18.485,比较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由于免疫力减弱或营养不良等因素的影响,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极易伴发肺部感染的症状,并在严重性气道阻塞的影响下导致患者肺功能的降低。相关研究表明,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其呼吸道过多的分泌物不仅可严重影响临床的疗效,而且极易受到未及时有效排痰的影响下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3]。

在目前临床对于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气道分泌物的有效清除,其人工胸部物理治疗则通常以胸部振动、扣拍或呼吸咳嗽训练等方式实现。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作为目前较为成熟的一项人工胸部物理治疗方式,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的应用主要是以所产生的脉冲气体通过管路相接的一件充气背心,使气体在背心内高频率的进出,并以机械性的在患者气道内进行高频震颤的气流运动,从而切断气道粘膜上的分泌物使其顺利的排除[4]。依据杨柳娟,等[5]文献研究显示,以临床危重患者进行排痰护理期间采用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进行治疗,不仅有助于患者顺利的排痰,同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有助于患者预后尽早实现各项血气指标的恢复正常水平。而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SPO2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3 d内的排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上机时间为(11.26±1.24)min则明显短于对照组(17.57±2.31)min;以及观察组患者的耐受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

综上所述,予以临床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采用高频胸壁震荡排痰仪进行治疗,不仅可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拍痰量与缩短患者的上机时间,致使护理的工作强度有效减轻。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以避免治疗期间频繁改变患者体位的现象,从而增加其治疗期间的舒适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陆柳雪.震动排痰仪排痰法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健康必读旬刊,2015,14(6):309.
[2]陈畏兵,马红梅.G5体外振动排痰仪辅助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排痰的最佳单次治疗时间[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5):137-140.
[3]汤春菊.体外振动排痰仪在长期住院治疗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7,23(21):3299-3301.
[4]原琦,魏桂芳,牛会林,等.体外振动排痰仪在外科手术后老年人肺部感染中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6(21):2888-2889.
[5]杨柳娟,蒋晓莲,何义芬.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在危重症患者排痰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18(30):65-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92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