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腹腔镜下甲状腺瘤切除术配合体会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4 16:54: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总结基层医院经腹腔镜下甲状腺瘤切除术护理配合体会。方法对31例甲状腺瘤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结果31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4 h,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加强腹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病人术前术中的护理配合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健。

关键词:基层医院;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手术配合

本文引用格式:李燕.腹腔镜下甲状腺瘤切除术配合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339,350.

0引言

甲状腺瘤是临床常见病,具有多发、易发等特点。病发后其疼痛及临床症状可对其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便会诱使疾病发生恶性病变,威胁其健康[1]。目前临床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术中切口较大,无法准确满足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需求。临床指出,腹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可准确弥补外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具有术中切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2]。自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我院在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微创外科专家的亲自操作及指导带教下,已完成腹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31例,效果比较满意,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我院普外科行腹腔镜下甲状腺瘤切除术共31例。其中甲状腺瘤2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8例;女性29例,男性2例;年龄27~80岁,平均45.9岁。术中出血量为5~15 mL;术后恢复时间为3~7 d,平均为5.62 d。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满意后,取“大”字仰卧位,垫高肩部,常规消毒术野皮肤,铺无菌巾,置无菌单。取双侧乳晕边缘切口,右侧乳晕两侧分别切开一切口,内侧10 mm、外侧5 mm。左侧乳晕内侧切口约10 m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充分止血。注水针经左乳晕切口沿皮下向胸锁乳突探入至胸锁乳突,向皮下注射(罗哌卡因注射液+0.1 mL肾上腺素+0.9%氯化钠注射液配成100 mL)液体,边注射边回退针管至切口。同法向右侧切口至胸锁乳突皮下进行注射以上液体,扩张皮下及加强术后止痛。用大弯钳经各切口至胸锁乳突沿皮下适当分离出通道,使用剥离棒按原通道进行分离出通道。左乳晕切口使用穿刺器(10.5 mm)沿通道逐渐旋转穿入至胸锁乳突。同法于右乳晕内侧切口使用穿刺器(10.5 mm)穿入,右外侧使用5.5 mm穿刺器穿入。在右内穿刺器接入CO2气体,压力6 mmHg,并快速通气,放入镜头。通过右侧穿刺器使用电凝钩逐渐分离皮下间隙,建立操作空间。沿皮下逐渐分离颈阔肌前皮下至甲状软骨下沿。切开颈白线及甲状腺被膜,显露甲状腺。

使用超声刀电凝左叶甲状腺下级血管,远端切断,分离钳细致分离甲状腺周围间隙,并逐渐分离甲状腺,保留甲状腺背侧部分甲状腺组织,充分止血。处理甲状腺左叶横静脉,自下而上细致分离切除甲状腺及肿物组织至上级,并电凝上、下级血管,并远端切断,将甲状腺及肿物组织完整切除,保留甲状腺背侧部分甲状腺组织,观察无肿物残留。使用标本袋将标本取出。沿气管食管沟探查仔细辨认喉返神经连续完整、无损伤,甲状旁腺完整、无损伤。充分止血,冲洗创面,观察无渗血,可吸收外科缝线缝合颈阔肌筋膜,8号引流管经左乳切口置管引流,内口置于甲状腺切除创面。清点器械无误后,固定引流管,可吸收外科缝线皮内缝合。

2结果

31例病人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3~4 h,术中出血量为5~15 mL,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3~7 d,平均为5.62 d。

3手术配合

3.1术前准备

3.1.1器械及用物准备


腹腔镜专用器械包,无损伤抓钳和分离钳、皮下通道钝性分离棒、腹腔镜专用持针器;腔镜摄像监视系统、冷光源、CO2气腹机、腹腔镜30°镜等配套设备;其他用物包括5.5 mm和10.5 mm穿刺引导器,超声刀、5 mm和10 mm刀头、高频电刀、吸引器、0/2慕丝带针线、9号长针头1把、20 mL注射器、罗哌卡因注射液、肾上腺素等。术前巡回护士仔细检查仪器设备等运转情况。

\

 
3.1.2术前访视

患者术前一般都会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不良情绪会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及预后,术前1 d由负责此例手术的巡回护士拿着科室自制的健康手册宣教本到病房了解病人情况,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家嘱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切口部位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入不会损伤乳腺组织,分析腔镜下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优缺点,告之患者腹腔镜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兴技术,能够协助临床实施腹腔类疾病治疗,在手术过程中能够为医师提供清晰术野,仅通过建立2~3个1~2 cm的切口即可对腹腔内情况进行观察,准确减少手术切口及术中出血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促使其术后尽快恢复健康[3]。介绍手术专家及手术成功病例,使患者与医护人员形成良好配合,并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3.2术中配合

巡回护士:(1)气管插管全麻: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开放静脉通道保持输液通畅,协助麻醉医生完成麻醉;(2)协助医师安置体位,取分腿即“大”字颈仰卧位,充分暴露手术野;(3)仪器准备:调节压力(CO2)至6 mmHg与洗手护士将仪器与手术台上的器械连接好,并将超声刀和高频电刀调至所需大小,使仪器处于工作状态。

器械护士:(1)协助医师常规消毒铺巾;(2)连接、检查、安装及调节腹腔镜设备、CO2系统以及超声刀;(3)递11号尖刀在右侧乳晕两侧分别切开一切口内侧10 mm,同法递11号尖刀在左侧乳晕内侧切口约10 mm,于切口内分别置入10 mm穿刺套管;(4)建立操作空间:递20 mL注射器皮下在胸前疏松结缔组织内注射(罗哌卡因注射液+0.1 mL肾上腺素+0.9%氯化钠注射液配成100 mL)液体,边注射边回退针管至切口。于10.5 mm穿刺套管内注入CO2气体,11号尖刀在内镜引导下在右乳晕外侧缘处做1个5 mm切口,5.5 mm穿刺器穿入;(5)处理颈前肌群:递抓钳从左侧乳晕上缘10.5 mm穿刺套管内置入钳夹,递钝性分离钳,从右侧乳晕外侧5.5 mm穿刺套管处置入,钝性分离甲状腺前肌群和甲状腺包膜间隙,超声刀或电凝钩切开颈白线和甲状腺旁的颈前肌群;(6)无损伤抓钳、钝性分离钳,使用超声刀电凝左叶甲状腺下级血管,分离钳分离甲状腺周围间隙、甲状腺,保留甲状腺背侧部分甲状腺组织,处理甲状腺左叶横静脉,自下而上细致分离切除甲状腺及肿物组织至上级,递超声刀切除甲状腺瘤,充分止血;(7)递抓钳、标本袋取出甲状腺瘤体或大部分甲状腺腺体,3-0可吸收外科缝线缝合颈阔肌筋膜,8号引流管经左乳切口置管引流,内口置于甲状腺切除创面。清点手术器械、物品数目等无误后2-0慕丝线(带针)依次缝合颈白线和颈前肌群,协助放出CO2气体,固定引流管,4-0可吸收外科缝线皮内缝合,消毒皮肤,覆盖小敷贴。

4体会

腹腔镜下的甲状腺切除手术不单单有良好的美容效果,能够满足现代青年女性的心理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其手术出血量较少,并发症情况较少,并且在内镜的放大效果下,患者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清晰,不会对神经血管造成损伤[4]。它是近几年来普及到基层医院并迅速发展起来的手术,此项手术对医师的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对护士术中的护理配合要求更高,故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充足的术前准备,术中的精密配合,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充分熟悉手术器械,掌握手术步骤,巡回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项仪器的性能与使用方式,确保其正常运转,掌握手术体位摆放,手术过程进行密切的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有无皮下气肿等,及时发现高碳酸血症。在手术配合中,器械护士熟练掌握器械名称、用途,熟悉手术的步骤,术中做到快、准、稳地传递器械,与医师默契配合。腹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术中出血造成的影响,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术后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基层医院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许春生,陶永泽.腹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1):75-76.
[2]谷三炜,马红爽,赵令,等.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并发甲状腺相关疾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2(5):999-1004.
[3]吴宝强,江勇,刘胜勇,等.腹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显露的临床体会[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6,21(1):72-74.
[4]朱峰.腹腔镜下甲状腺瘤切除的手术配合[J].当代医学,2014,20(6):1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88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