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2 17:41: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析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用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同时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因此,该用药方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丁苯酞注射液;进展性脑梗死;临床

本文引用格式:樊俊英.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5):125-126.

0引言

进展性脑梗死作为脑梗死的一个阶段,主要是指在脑梗死发生后的6 h至2周,其症状呈现阶梯式加重的阶段,该阶段患者的脑梗死症状加重,且发展速度快,致残率与致死率均较高[1]。有研究表示,对处于进展性脑梗死阶段的患者进行合理的干预治疗,可使患者的脑梗死所引起的负面效应降低,提高患者预后评价,使患者获得更为理想的恢复效果,从而降低脑梗死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2-4]。因此,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处于进展性脑梗死阶段患者进行药物干预,对其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经伦理会员会同意,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参与本次研究,选取时间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按照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0-80岁,平均(58.65±6.82)岁;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0-80岁,平均(58.67±6.7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参与本次研究对比。

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脑梗死的诊疗规范》[5]中关于进展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知情本次研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治疗依从性好,且资料齐全者;无精神疾病,具备自主行为能力者。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慢性心脑血管疾病者;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

1.3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20%甘露醇脱水治疗以及香丹注射液、胞磷胆碱钠等改善脑细胞功能的治疗。此外,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1次/d,5000 u/次,于脐周皮下注射,持续治疗7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2次/d,100 mL/次,两次治疗间隔6 h以上,且每次滴注时间不得少于60 min,持续治疗7 d,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调整用药剂量。

1.4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参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量表[6]制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为0-15分;有效: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为16-30分;无效: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为31-45分。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分析。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7.50%,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在治疗前,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平均体积,均呈现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指标下降更为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
 

两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在治疗前,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都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对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明显的脑溢血、肝功受损等不良反应。

3讨论

进展性脑梗死作为脑梗死急性发展的阶段,其治疗干预尤为重要,对于这一阶段,如不及时介入治疗,会导致患者的神经功能急剧恶化。因此,为了提高患者脑梗死的预后评价,临床上应重视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干预。目前,对于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有研究报道,应用丁苯酞能够对进展性脑梗死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对于由脑卒中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丁苯酞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结构类似于天然左旋芹菜甲素的消旋正丁基苯酞,研究表明[7],丁苯酞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功效,还能够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速度,缩小局部缺血的脑梗面积,降低脑梗所引发的不良影响。

在本次研究中,对其中40例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相较于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的另外40例研究对象,联合用药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彭俊平[8]研究中,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在治疗前与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在NIHSS、ADL评分对比中,无明显差异(P>0.05);但经过治疗,联合用药的患者两种评分改善情况理想,与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此外,为了探析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指标的改善作用,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差异不明显(P>0.05);在治疗后,联合用药的方式改善情况更佳,与单纯单分子肝素钙治疗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的降低,反应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于脑梗死后的血栓形成起到抑制作用,能达到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脑梗死的良好效应。

综上所述,对于进展性脑梗死的患者,应用丁苯酞干预治疗,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脑梗引起的各种不良症状,同时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于推广。

参考文献

[1]宋晓慧,李惠敏.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双抗血小板疗效及神经缺损功能恢复的影响[J].罕少疾病杂志,2017,24(1):9-10.
[2]肖林婷,周辉,陈聪.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34(5):514-517.
[3]史钟慧,张昱.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与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8):71-74.
[4]刘玉键.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2017,7(7):37.
[5]Zhang C,Zhao S,Zang Y,et al.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l-3n-butylPhthalide on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ROBE study[J].Medicine,2017,96(30):e7257.
[6]焦琳娜,郭艺华,李宝仪,等.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0):119-120.
[7]孙洪.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153.
[8]彭俊平.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18):60-6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69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