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地佐辛不同剂量联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35例人工流产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乙、丙三组,其中甲组地佐辛剂量为0.05mg/kg,乙组地佐辛剂量为0.075mg/kg,丙组地佐辛剂量为0.10mg/kg,比较三组联合丙泊酚的剂量及麻醉效果。结果乙组、丙组麻醉有效率均达到了100.00%,与甲组91.1%的麻醉有效率比较显著提高(P<0.05);与甲组及丙组比较,丙泊酚应用剂量明显减少,乙组术后30min内腹部疼痛评分较甲组及丙组明显减少(P<0.05);乙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均较甲、丙两组20.0%、26.7%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麻醉中采用0.075mg/kg剂量的地佐辛,在保证手术对麻醉需求同时,减少了丙泊酚用量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地佐辛;丙泊酚;人工流产;麻醉
本文引用格式:左超,张泽寅.地佐辛不同剂量联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6):201,204.
0引言
人工流产术麻醉中广泛应用丙泊酚作为麻醉药物,其麻醉效果满意,但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发现,丙泊酚的镇痛效果不佳,且术后常并发腹痛等并发症[1]。为减少因麻醉造成的术后疼痛,实际麻醉中常联合适量镇痛性药物,以确保麻醉效果[2]。本次研究选取了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35例人工流产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了地佐辛以何种剂量联合麻醉效果最加,不良反应更少,现将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35例人工流产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孕期均介于46-65d,ASA均为Ⅰ-Ⅱ级,均符合麻醉指征且无禁忌症,均无麻醉药物过敏史,均签署研究及麻醉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患者年龄介于21-34岁,平均(26.84±2.12)岁,体重44-74kg,平均(54.25±2.36)kg;乙组患者年龄介于22-35岁,平均(27.13±2.08)岁,体重46-72kg,平均(53.27±2.18)kg;甲组患者年龄介于20-37岁,平均(26.52±2.34)岁,体重43-78kg,平均(55.64±2.41)kg,三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麻醉方法
所有纳入研究患者术前均常规禁食、禁水4-6h,常规开放静脉通道,连接麻醉机,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连接一次性双鼻吸氧管吸氧,3-5L/min的氧流量[3]。所有患者均于术前5min以不同剂量注射地佐辛,甲组地佐辛剂量为0.05mg/kg,乙组地佐辛剂量为0.075mg/kg,丙组地佐辛剂量为0.10mg/kg,其后按需静脉注射丙泊酚,至麻醉起效为止,起效标准包括患者呼之不应,睫毛反射消失等,常规实施手术,如术中患者出现体动,对手术造成影响,应及时追加异丙酚,以确保麻醉效果,术中心率、血压等常规监测数据有异常指标变化及时针对性处理。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麻醉效果评价:优:患者术中无任何疼痛及知晓感受,未发生体动;良:患者术中自觉轻微疼痛感,但无知晓,术中有体动但不影响手术;差:患者有疼痛感,术中知晓,出现体动甚至影响手术,需追加异丙酚[4]。
(2)腹部疼痛情况及丙泊酚用量:采用VAS数字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的宫缩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8分为重度疼痛,9-10分为剧烈疼痛。
(3)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统计结果分析
乙组、丙组麻醉有效率均达到了100.00%,与甲组91.1%的麻醉有效率比较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3组患者腹部疼痛及丙泊酚用量统计结果分析
与甲组及丙组比较,丙泊酚应用剂量明显减少,乙组术后30min内腹部疼痛评分较甲组及丙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3组患者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统计结果分析
乙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均较甲、丙两组20.0%、26.7%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人工流产术的手术时间较短,因此麻醉应保证起效迅速,且患者术后能够快速苏醒。丙泊酚的麻醉镇静效果取得临床普遍认可,其优势包括停药苏醒快速、起效迅速、代谢快、无残留等,但镇痛效果不足,术中常需持续给药以达到预期麻醉效果。但有研究显示,地佐辛应用剂量不合理,可能抑制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剂量使用过大还可能增加麻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影响患者术后清醒[5]。还有研究显示,单独应用丙泊酚麻醉,患者术中体动、腹痛、知晓等概率增高,增加了手术风险,因此临床常采用地佐辛与丙泊酚联合麻醉,但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地佐辛的应用剂量[6-7]。
本次研究探讨了以不同剂量地佐辛麻醉的效果,以为临床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丙泊酚提供参考。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乙组、丙组麻醉有效率均达到了100.00%,与甲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与甲组及丙组比较,丙泊酚应用剂量明显减少,乙组术后30min内腹部疼痛评分较甲组及丙组明显减少(P<0.05);乙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均较甲、丙两组显著降低(P<0.05)。提示地佐辛与丙泊酚联合应用于人工流产术中,以0.075mg/kg为最佳应用剂量,患者疼痛明显改善的同时,麻醉效果满意,同时有效减少了丙泊酚的应用剂量,对呼吸、循环等影响较小,呼吸抑制、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同时还能缓解术后子宫收缩引起的腹部疼痛。
综上所述,人工流产术麻醉中采用0.075mg/kg剂量的地佐辛,在保证手术对麻醉需求同时,减少了丙泊酚用量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敏,龚辉,薛荣亮,等.右美托咪定与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麻醉效果比较[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4):755-756.
[2]罗卿,江峰.地佐辛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与减压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7,39(19):2986-2988.
[3]丁亚军,曹汉忠,朱亚文,等.丙泊酚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J].江苏医药,2016,42(8):934-936.
[4]王维军.异丙酚-芬太尼麻醉在人工流产麻醉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0):61-61,63.
[5]郭建波,张小蓉.人工流产骶韧带麻醉与主韧带麻醉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系统医学,2019,4(11):32-33,42.
[6]卞惟炜.用七氟醚和丙泊酚对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3):103-104.
[7]赵亚丽.异丙酚不同配伍在人工流产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8):111-1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