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初产妇46例早期母乳喂养率的临床观察与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2 13:49: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初产妇分娩方式对母乳喂养率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母乳喂养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6例住院初产妇采用横断面调查观察,从母亲学历、母乳喂养知识、喂养信心、乳头条件、分娩方式等问卷调查,在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喂养方式等方面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住院期间自然分娩组纯母乳喂养率为65.2%,母乳喂养率与母亲学历高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在分娩方式上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纯母乳喂养率为26.1%。结论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杜绝无指征剖宫产,减低剖宫产率,能更有效地促进纯母乳喂养行为,提高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剖宫产;阴道分娩;母乳喂养

本文引用格式:郭一恒,孙晓琴.初产妇46例早期母乳喂养率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3):121,125.

0引言

母乳是婴儿最天然、最安全的食物,营养素均衡,并富含婴儿成长所需的全部营养和抗体,母乳利于婴儿的消化和吸收,是保证婴儿健康发育最佳的饮食。由于孕产期健康教育不够、对自然分娩的优点认识不足及剖宫产率高等综合因素,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母乳喂养率4个月以上婴幼儿目前仅为42.7%左右,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率明显低于自然分娩产妇[1],母乳喂养率低是目前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提高母乳喂养率,本文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选择46例住院的初产妇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46例来我院产科住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分A组、B组,A组为自然分娩组23例,平均年龄(24.6±4.5)岁,B组为剖宫产组23例,平均年龄(26.3±3.8)岁,孕周在(40±2)周,单胎、足月、新生儿出生时Apgar分≥8分,体重(3.5±0.2)kg,排除产妇有内分泌疾病、乳房发育不全、乳头凹陷、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沟通交流障碍、传染性疾病等,两组产妇的年龄、身体状况、言语沟通等方面对比,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产妇在住院期间接受同等的常规母乳喂养宣教,从产妇学历文化层次、喂养信心、丈夫及家人支持、乳房发育情况、开奶时间、婴儿是否有效吸吮、母乳喂养知识技巧的掌握等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母乳喂养情况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母乳喂养指南》分为三种:①母乳喂养充足:表现为新生儿按需哺乳,每日哺乳8~12次以上,纯母乳喂养,不添加配方奶,每次喂哺时间为12~20 min,小便≥6次/d,大便≥1次/d,哺乳后能安静入睡2~3h,新生儿体重正常增加。②母乳喂养不足:表现为每日哺乳≤5次,每次喂哺时间<30 min,婴儿小便≤5次/d,每次喂哺后婴儿仍哭闹不安,需要适量补乳后方能入睡,新生儿体重小幅下降。③母乳喂养缺乏,表现为哺乳每日1~2次,喂哺时间<15 min,小便≤3次/d,每次喂乳后仍哭闹不安,需要大量补乳后才能入睡,新生儿体重明显下降。自制母乳喂养知识问卷调查表,共有20个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相关问题,均为单选题,每个问题有4个选项,每题5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产妇掌握得越好,评分在>80分、70~80分、60~70分、<60分分别纳入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分析,计算资料以均数计数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初产妇一般资料分析比较


46名初产妇分为阴道分娩组A组和剖宫产组B组,两组各23例,从产妇学历、喂养知识和喂养信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
 

2.2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出生时Apgar评分、出生体重及开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
 

2.3两组新生儿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观察两组新生儿母乳喂养情况,从纯母乳喂养充足、不足、缺乏进行统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
 


3讨论

3.1剖宫产影响母乳喂养因素分析


本文通过两组46例母乳喂养情况的临床观察分析,在不同产式:阴道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式分娩,在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的前提条件下,剖宫产组与自然分娩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剖宫产组母乳喂养低于阴道自然分娩组,分析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剖宫产术前要求禁食6~8 h,部分产妇禁食>12 h,如次日手术,前一日18:00晚饭后就开始禁食了,人为地错误延长禁食时间,造成产妇和新生儿发生低血糖风险增高,影响产妇的泌乳及新生儿的觅食反应;第二,剖宫产术后的镇痛,镇痛药物使用,易引起泌乳及排乳受限。手术后的被动体位,也会造乳汁瘀积排乳不畅;第三,剖宫产术后,产妇因身体虚弱及缺乏实践喂乳经验,使婴儿吸吮时与乳头含接不到位。喂哺技巧的掌握程度影响着母乳喂养的有效性,乳汁分泌供需平衡来源于婴儿的正确吸吮和有效的乳头刺激及乳房的排空[2],对于乳汁不足及乳汁淤积的可给予乳旁加奶的方法,诱导新生儿强而有力的吸吮,促进乳房排空和泌乳。

3.2剖宫产率增高的社会因素分析

有文献报导,中国的剖宫产率已远远超出WHO建议剖宫产率为15%[3-4],我国近年来部分地区剖宫产率逐年升高达64.4%[5],社会心理因素及无产兆住院待产,已经成为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6-7]。有的孕妇对剖宫产认识不足,认为剖宫产对胎儿比较安全,不愿意阴道试产,加之社会习俗影响,看“好日子”“好时辰”,孕妇强烈要求直接剖宫产,引起剖宫产率增高。

3.3提高母乳喂养率的重要措施是降低剖宫产率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诊疗常规,严格掌握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瘢痕子宫等剖宫产手术指征,杜绝无指征剖宫产[8]。通过宣教纠正错误观念,增加孕产妇的自然分娩的信心,实行人文关怀,积极开展无痛分娩、导乐分娩,为孕妇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减轻分娩疼痛,从而提高阴道分娩率,减低剖宫产率,最终达到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钟园园,徐花.早期乳房按摩对产后泌乳及乳房胀痛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208-209.
[2]喻诚华,薛小红.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9):140-142.
[3]刘铭,段涛.控制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4):243-245.
[4]刘兴会,代莉.我国自然分娩现状及展望[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2):97-100.
[5]杨晓婷.剖宫产率升高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5):254-256.
[6]刘颖菊.剖宫产的发展及中国剖宫产率的变化趋势[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7):178-179.
[7]陈婷婷.足月孕妇无产兆住院待产时对剖宫产率升高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7):44,47.
[8]吉莉琴,杨琳,杜莉华,等.三线城市剖宫产率持续上升的原因及其降低措施[J].现代医学,2016,44(7):1012-10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63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