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产科出血休克的临床原因分析及相关治疗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2 10:42: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产科出血休克的临床原因以及临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00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产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发生出血性休克,对患者出血性休克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对症治疗措施。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及其他。结论多种临床原因均可引起产科出血休克,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的因素,故临床应该做好各项应急处理,在对出血性休克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对患者的体位进行有效的控制,做好止血措施,补充血容量、氧气支持、心血管药物的应用、感染预防等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确保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产科;出血性休克;原因分析;治疗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胡艳杰.产科出血休克的临床原因分析及相关治疗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117,119.

0引言

产科是临床相对特殊的一个科室,围产期产妇容易因为多种原因出现异常,对孕产妇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甚至威胁生命。产后出血是引起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出血性休克是产科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属于严重性疾病的范畴[1],多发群体集中于孕妇。其主要的病因是患者机体血容量较低致使体内的血液大量流失,进而诱发疾病。近年来,因剖宫产手术、未婚先孕的发生率增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多次人工流产胎盘黏连、胎盘植入的发生率增加,导致此类疾病的发病率不断的上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由于孕产妇身体的特殊性,发生休克后治疗难度增加,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2]。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3]。本研究中,分析探讨产科出血休克的临床原因以及临床治疗对策,具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0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40例出血性休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出血性休克的诊断标准,均已确诊。在40例患者中,36例为产后出血、2例为异位妊娠、1例为流产、1例为凝血功能障碍。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27.5±4.5)岁。

诊断标准:①患者皮肤干皱纹无弹性,收缩压<90 mmHg,舒张压<60 mmHg;②面色苍白,精神不佳,少尿、反应迟钝。

1.2方法

治疗过程中快速判断失血原因,保暖、氧气吸入,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监测生命体征,做好记录。出血发生后医务人员需要嘱咐患者保持平卧,做好患者的保暖及氧气的吸入工作。有效利用宫缩剂、利尿剂等药物、子宫结扎术、血管介入栓塞术等。同时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有效的监测。针对出血原因对症处理,有效利用药物,如宫缩剂等,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按摩子宫、宫腔填塞、血管结扎,对于不可控制的出血及时手术,切除子宫,挽救生命。对软产道损伤缝合止血;异位妊娠纠正休克的同时,立即手术切除病灶;不全流产要在纠正休克的同时,进行清宫术,快速制止出血。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做好宣教和心理支持,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1.3观察标准

有效治疗的过程中对所有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有效的监测,并做好相应的数据记录,对出血性休克原因进行分析观察。

2结果

在有效治疗的过程中对所有患者出血性休克的原因进行分析观察发现,宫缩乏力是引起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胎盘因素、生殖道损伤以及凝血功能的障碍为此疾病的次要原因。同时,随着出血量的不断上升,出血休克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如表1所示。


\

 

3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出血性休克是产科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4]。由于产妇的特殊性,一旦发生休克极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脏器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机体血容量较低使得患者体内的血液大量流失,进而导致循环衰竭的发生。出血性患者具有心率失常、心肌缺氧、意识障碍等病症,此疾病在有效治疗过程中具有极强的时效性[5]。近年来,受多因素的影响瘢痕子宫再次手术、宫外孕以及个别患者在家口服流产药物导致未及时进行救治的患者逐渐增多,导致出血性休克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孕产妇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由于医学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效提高了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且时效性较强,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6]。为进一步提高此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更为有效的治疗对策受到了关注。

有效治疗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出血原因,并对出血量进行有效评估。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将血容量补充、现场抢救、合理用药、吸氧、保暖等作为出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治疗的重点[7]。同时,对一些无法控制的出血,要果断采取一些手术的手段,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主要针对疾病知识的宣教、心理护理、治疗及护理方案的实施,并对患者及家属详细的讲解治疗及护理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患者家属的配合度[8]。

本研究显示,在有效治疗的过程中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引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与子宫收缩、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有关。40例出血性休克患者在实施临床治疗后均已救治成功,4例患者实施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3例患者实施剖宫产同时血管结扎止血,2例宫外孕病灶切除,1例不全流产行清宫术。宫缩乏力的发生率为67.5%,生殖道损伤的发生率为7.5%,胎盘因素的发生率为15.0%,其他的发生率为10.0%。由此可知:宫缩乏力是引起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胎盘因素和生殖道损伤是此疾病的次要原因。在有效的临床诊断中医师要及时确定出血原因,明确诊断。针对以上因素进行重点诊断,合理使用宫缩剂,降低患者出血性休克的发生率。在患者发生出血的最佳时间内,进行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出血性休克疾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临床治疗及诊断的过程中要做到及时有效,使得患者在最佳的时间内接受治疗。宫缩乏力是此疾病诱发的主要因素,要在产程处理过程中合理应用宫缩剂,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根据不同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避免产后出血性休克的发生率,确保孕产妇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胡小芹,马小建,陈秀凤,等.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0):145-146.
[2]董建宇.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2):10163-10164.
[3]陈建丽.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产后出血性休克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32(21):128-129.
[4]叶伦,何龙海.300例急性腹痛的病种构成、临床特点及急诊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36(10):143-144.
[5]詹慧莲.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9):143.
[6]王统华,周喜汉.10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2):9-10.
[7]Wu MC,Liao TY,Lee EM,et al.Administration of hypertonic solutions for hemorrhagic shock: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linical trials[J].Anesthesia&Analgesia,2017,125(5):1.
[8]Messerer DAC,Denk S,Föhr KJ,et al.Complement C5a alters the membrane potential of neutrophils during hemorrhagic shock[J].Mediators of Inflammation,2018,2018(10):1-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59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