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不同护理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护理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0 11:43: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心脏病,以小儿心血管发育异常为主要表现。目前介入治疗以其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痛苦少等优势,并且能够彻底根治简单的心脏病而成为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治疗方法。而不同的护理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不同护理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以期为临床先天性心脏病小儿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护理模式;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王迎红.不同护理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366,369.

0引言

先天性心脏病是孕妇在怀胎的最初3个月内因受病毒感染、放射线辐射、服用某些药物、缺乏营养以及某些遗传因素的影响,使胎儿的心血管发育异常,而引发先天性心脏病。传统的心脏手术创伤大、危险性高、恢复时间久、存在输血风险、痛苦大,而介入治疗以其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不需要输血、痛苦少等优势,并且能够彻底根治简单的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等,已成为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开展,对护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不同的护理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不同护理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以期为临床先天性心脏病小儿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现报道如下。

\

 
1传统护理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护理中的不足

功能制护理是一种传统的护理模式,以疾病为中心,护士只是简单地执行医嘱和护理常规,机械地完成工作任务。有报道功能制护理的护士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护患沟通不到位,医、护、患三方满意度均低,护理模式已逐步优化。

2不同新型护理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2.1综合护理干预模式


唐少梅等[1]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对该院1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做研究,研究显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患儿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穿刺时间、X射线曝光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清宇[2]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对该院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6例做研究,研究显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患儿,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云华等[3]对40例患儿进行研究显示护理干预可以加快手术的进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临床效果非常显著。高喜琴[4]对5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研究显示,在患儿接受介入治疗前后行早期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危险隐患,确保患儿的安全,有助于其恢复。通过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患儿的手术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更利于患儿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2.2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模式

研究显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模式可显著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手术期的焦虑情绪,有效减轻患儿术后疼痛,促进患儿康复进程。护理患者的同时,医护人员需要与家庭建立信任的合作关系,支持家庭成员参与到医疗护理的各个过程。通过实施FCC模式后发现,患儿家属疼痛管理能力有所提高,患儿使用镇痛剂的比例也相应降低。

2.3临床护理路径模式

泸州医学院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12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研究,实行临床护理路径患儿,住院天数控制在3~6 d,经随访结果显示均未有封堵器移位、封堵器再通现象的伴随,有利于患儿家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患儿的治疗,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效果,同时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丰富了护理职业的内涵。盖军霞[5]对8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生活效果评分,结果显示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的患儿有效率90.69%,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医学临床推广。

2.4其他护理模式

健康教育模式在临床上已经成为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临床效果显著;细节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患儿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意义突出,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量化评估模式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护理治疗效果明;舒适护理模式使患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利于患儿康复。

3传统护理模式与不同新型护理模式的比较

传统护理模式优点是节约资源与成本,护士分工明确,技能操作娴熟,其缺点是护士机械完成工作,未关注患儿心理因素,缺乏沟通,护理缺乏整体性,满意度低。新型护理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确保介入手术顺利开展,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其不足是对护士人力资源要求高,对护士业务能力提出高要求。

\

 
综上所述,不同新型护理模式更加适合临床护理工作,并为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对于不同的护理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过程中的选择有待进一步的实践与总结。

参考文献

[1]唐少梅,李洁源,陈渺.综合护理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21):3331-3333.
[2]周清宇.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综合护理[J].养生保健指南,2017,17(8):177.
[3]李云华,李梅,李艳飞.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影响效果评估[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21):85-88.
[4]高喜琴.早期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并发症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7,15(3):405-406.
[6]盖军霞.临床新护理路径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7,7(10):50-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51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