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数表法将我院眼科于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接收的48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参照组(240例,实施单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与研究组(240例,实施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对比两组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面积、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矫正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面积、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参照组,且眼压更低,角膜内皮细胞面积更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视力水平,纠正角膜内皮细胞损失,具有临床推行效能。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
本文引用格式:曾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3):160-161.
0引言
白内障是引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原因,临床对于此类患者,多建议行单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同时治疗青光眼与白内障[1]。但应当注意的是,近期有报道称提示该术式效果不佳[2]。为此,本研究提出运用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该术式复杂程度虽高于单切口联合手术,但其可以有效保护虹膜、结膜,避免其受到超声能量及手术器械的刺激,促进患者病情改善[3-4]。为进一步探讨该术式的临床运用效果,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例开展相应实验,研究报道见下。
1资料和方法
1.1对象资料
以随机数表法将我院眼科于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接收的48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参照组240例,男138例,女102例,年龄38~72岁,平均(53.17±1.40)岁;研究组240例,男133例,女107例,年龄33~74岁,平均(53.89±1.22)岁,本研究经由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且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给予复方托皮卡胺滴眼以散瞳,随后以利多卡因麻醉,消毒铺巾并固定上直肌,参照组实施单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具体操作是选择上方角膜缘,以穹隆部为底做约7 m m左右大小的结膜瓣,分离增厚的球筋膜并施以电凝止血,距角巩缘3 m m处做一巩膜隧道,约4 m m大小,利用其将穿刺刀送入前房,注入粘弹剂以分离水与环形撕囊,行超声乳化将晶状体吸除,将残余皮质清除后再次注入粘弹剂,于后房植入人工晶状体。将粘弹剂吸出,利用咬切器切1.5 m m×1.5 m m左右的小梁,随后于虹膜处行根部切除术,恢复虹膜并于巩膜隧道两边做切口,形成巩膜瓣后使用1 0-0、8-0缝合线缝合两端及结膜瓣,给予给予典必殊滴眼液滴眼1周。
研究组实施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选择上方角膜缘,以穹隆部为底做约4 mm×3 mm左右的1/2厚巩膜瓣,不进入前房,于角膜缘9点至10点处另做一切口,随后行超声乳化手术,方式同参照组。于巩膜瓣开深层切口,行小梁切除术与虹膜根部切除术,术后缝合并给予典必殊滴眼液滴眼1周。
1.3研究指标
术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记录两组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采用意大利CSO公司生产的SL980裂隙灯显微镜检测患者眼压,采用日本KONAN公司生产的BOBO-CA非接触式角膜内皮细胞镜检测患者角膜内皮细胞面积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1.4统计学方法
将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面积、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等计量单位数据纳入PASW Statistics18.0软件中行统计学分析,均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视力、眼压变化情况分析
组间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参照组,且眼压更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面积、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析
组间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角膜内皮细胞面积、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小于参照组,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是因患眼前房角关闭,房水无法正常排出所引发的眼部疾病,该病患者可出现视力下降、患眼疼痛、眼压升高、充血、瞳孔散大等症状[5]。该病根据发病原因可分原发性与继发性,其中原发性患者多为先天性房角结构拥挤,而继发性患者则是由其他眼部疾病诱发所致,以白内障诱发的闭角型青光眼最为常见[6-7]。
单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是该病患者常使用的治疗手段,其是于同一切口内同时进行超声乳化吸除术与小梁切除术,以此摘除白内障,减轻瞳孔阻滞,一次性治疗青光眼与白内障[8]。
近年来,有学者在该术式基础上提出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该术式是同时于透明角膜、上方巩膜切口处实施超声乳化吸除术与小梁切除术,其可以减少结膜组织和滤过泡区巩膜受到的器械与超声乳化能量刺激,从而促进视力与眼压恢复[9-10]。
本研究为对比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以我院接收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例开展了相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面积、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参照组,且眼压更低,角膜内皮细胞面积更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力水平,纠正角膜内皮细胞损失,在临床诊疗中是具有推行与借鉴效能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Pandav Surinder Singh,Seth Natasha Gautam,Arora Atul,et al.Intraocular pressure reduction in a spectrum of angle closure disease following cataract extraction[J]Indi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19,67(9):1433-1438.
[2]查明轩,张大传,程红,等.单切口和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8,26(2):110-112.
[3]韩莎莎,张贺鹏,葛翠洁,等.单切口和双切口联合手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IOP及CCT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0):1879-1882.
[4]Shute Thomas S,Varma Devesh K,Tam Diamond,et al.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malignant glaucoma after cataract surgery[J].Journal of ophthalmic&vision research,2019,14(1):32-37.
[5]周超.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8):3370-3371.
[6]李天柔.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4):48-49.
[7]刘宏健.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9,28(10):752-754.
[8]Pathak Ray Vanita,Gulati Isha,Choudhari Nikhil.Intra-operative ostial irido-zonulo-hyaloido-vitrectomy with primary posterior capsulectomy for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aqueous misdirection in combined phaco-trabeculectomy in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J].Current eye research,2019,44(10):1087-1090.
[9]王淑英.单切口和双切口三联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1):2089-2092.
[10]陈勇.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评价[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7,19(4):43-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