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1-17 00:14: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分析研究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治疗的 60 例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 例)与观察组(30 例),对照组采取小梁切除术(未使用丝裂霉素),观察组患者小梁切除术(术中用丝裂霉素),观察分析这两组患者的治疗 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情况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 1 个月、术后 3 个月的视力均比对照组要高(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且术中使用丝裂霉素的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更好。
 
关键词: 高眼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
 
本文引用格式:冯华涛. 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97):301+303.

\

0引言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多发病。临床上采用常规降压药物,并不能将眼压降至正常范围之内, 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1]。有研究表明,患者若持续存在高眼压, 会对其视神经造成损伤,且眼压越高、持续时间越长,损伤越严重 [2]。因此,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需及时进行治疗, 以降低眼压。本研究对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从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5 月在我院治疗的 60 例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 例)与观察组(30 例)。观察组男17 例,女 13 例;年龄在 22-77 岁,平均(43.24±7.45) 岁, 平均(5.57±2.04)d,19 只左眼,11 只右眼;对照组男 16 例,女 14 例;年龄在 23-79 岁,平均(43.68±6.47)岁, 平均(5.63±2.36)d,17 只左眼,13 只右眼。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没有明显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推荐关于原发性闭眼角青光眼的相关诊断标准 [3]。排除标准: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不愿配合患者等,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方法。对两组患者病因等情况进行了解,并进行常规检查与特殊检查,比如 A 超检查、眼压检查、视野检查等。在术前给予两组患者局部、全身降压综合治疗,尽可能降低眼压, 但尽可能在术前降低眼压,并对其眼部实施局麻。对照组在其眼压降至正常范围后 3 d 进行小梁切除术,而观察组患者眼压未降至正常范围,仍在 35 mmHg 以上,在此情况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手术方法:麻醉后在显微镜辅助下,固定上直肌,并牵引眼球,在角膜缘无血管位置以 15°为主进行前房穿刺,放出房水,降眼压,以穹隆部位基底为标准做巩膜瓣,大小为4 cm×5 mm,厚度约二分之一巩膜厚度,完全止血后形成梯形巩膜瓣,再根据患者年龄、身体及眼部状况等,将 0.4 mg/mL 丝裂霉素注射液浸润的棉片放置于巩膜瓣及筋膜下, 时间约为 2-3 min 左右,并用 80-120 mL 的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冲洗。

再次从角膜缘前房穿刺口进行穿刺,放房水,方法同上。切除小梁组织,大小为 3 mm×1.5 mm 左右,再切除周围虹膜,然后用 10-0 尼龙线进行缝合,两侧做一对能调整的巩膜瓣风险,从角膜缘前 1 mm 透明角膜穿出,打活结。根据患者房水过滤情况对缝线张力进行相应调整,一直到房水适度,分层缝合切口。最后,术后注射 4 mg 妥布霉素、2.5 mg 地塞米松,涂抹红霉素眼膏,术后进行抗感染处理。
 
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小梁切除术治疗,麻醉方法、手术步骤 及术后处理和观察组相同,但是没有使用丝裂霉素与可调缝针。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 1 个月、术后 3 个月的视力情况进行观察。同时,疗效判定标准为:显效: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眼压降至 20 mmHg 以下,视野正常,且视力恢复正常;有效:眼压小于等于 20 mmHg,视野正常,且视力得到明显改善;无效:眼压大于 20 mmHg,且视力情况和术前没有变化,或者出现恶化情况。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使用 SPSS 20.0 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与分析,用 t 、χ 2 检验分别对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进行处理,如果 P < 0.05,那么就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后 1 个月、3 个月视力情况较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 1 个月、术后 3 个月的视力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 1。

\

2.2两组患者疗效对比。经 6 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90.00%,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 < 0.05),见表 2。

\
 
3讨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且有效的质量,很可能会导致患者失明。临床研究表明, 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实施药物治疗, 疗效较差,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更多患者选择手术治疗 [4]。本研究所采用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虽然能有效降低眼压,促进患者视力恢复,快速改善患者症状,且手术操作简单、安全,两次进行穿刺,放出房水,可有效避免因眼压骤降所带来的伤害。此次研究结果发现,在手术前,两组患者视力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 1 个月、3 个月视力情况较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 1 个月、3 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视力较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80.00%)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 0.05)。

表明在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更为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研究表明,高眼压持续状态越长,对患者视功能与视神经损害越大,而观察组患者没有等到眼压正常就及时手术,高眼压状态时间短,对视力损伤小,术后视力恢复要相对好些。同时,更有利于提升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更快恢复健康。因此,为了提升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保证治疗效果,在患者手术前,要完善相关检查,并对患者病因、病史等进行了解; 术前尽量降低眼压,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在术中做好相应应急措施,以降低手术风险;在使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还是无法控制眼压时,应尽快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挽救患者的视功能。
 
综上,给予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治疗,且术中使用丝裂霉素,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具有预后良好、能很好控制眼压等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雁, 冉俊 , 谭海锋. 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15(05):632-634.
[2]谢文彬. 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7(80):32
[3]雷继承.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11(24):50-51.
[4]常玉娇.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探讨 [J].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07):854-855. 

《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117/20190117121522994.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86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