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X线和CT诊断脊柱骨折的对比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09 13:38: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X线和CT诊断脊柱骨折的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通过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实施CT诊断,对照组(40例)实施X线诊断,将两组的检出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敏感度和特异性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检出率82.50%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敏感度87.50%以及特异性90.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误诊率7.50%以及漏诊率10.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脊柱骨折患者实施CT诊断,取得显著诊断价值,能提高检出率,为脊柱骨折患者预后提供有利依据。

关键词:X线;CT;脊柱骨折;对比

本文引用格式:管云,崔树凯.X线和CT诊断脊柱骨折的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8):296-297.

0引言

在临床骨科常见疾病中,脊柱骨折十分常见,其在我国全身关节创伤发病人群中占比约为百分之五-百分之六,根据临床研究发现,对于轻度脊柱骨折,易导致人体神经受到压迫,从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发生;而对于中重度骨折,易导致患者发生瘫痪或死亡风险,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目前临床对于脊柱骨折一般以X线作为常规方案,但诊断符合率较低,易增加误诊和漏诊风险。CT诊断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具有极高诊断符合率,解剖分辨率和密度均较高,可显示多方位图像并进行三维重组。能够将患者骨性椎管局部的解剖结构清晰反映出来,同时能够将骨折部位的细微变化准确显示,能够通过对窗位、窗宽进行调节,预防结构影响重叠[2]。因此,本次研究选取脊柱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见下文。

\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5月到2019年8月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通过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0-69岁,平均为(45.21±1.01)岁;(40例)中男性有20例、女性2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9-69岁,平均为(45.12±1.02)岁;(40例)中男性有21例、女性19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脊柱骨折诊断标准;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影像学资料缺失[3]。两组基本资料对比,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X线诊断方式。

使用本院提供的X线平片机对患者实施X线检查,对损伤局部实施侧位、正位摄片[4]。

观察组应用CT诊断方式。

使用本院提供的螺旋CT仪,对骨折实施局部扫描,螺距为1.5mm、层厚为3mm,间隔为1.5mm,扫描完毕后将所得的图像资料传送直至工作站,对数据实施图像重建[5]。

1.3观察指标

两组指标对比,包括检出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敏感度和特异性。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涉及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涉及计量资料,用x±y表示/T值检验,两组各项指标中(检出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敏感度和特异性)存在差异,则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检出率


观察组检出率82.50%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所示。

2.3 对比敏感度和特异性

观察组敏感度87.50%以及特异性90.00%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所示。


\


2.3 对比误诊率以及漏诊率

观察组误诊率7.50%以及漏诊率10.00%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所示。


\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脊柱骨折是我国骨科十分多见的创伤之一,其发病机制较多,主要与滑倒、交通意外、高处跌落等外力引起脊柱变形等具有密切关联性[6]。而随着我国交通行业和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导致我国脊柱骨折发生率不断增加,脊柱骨折在我国全身关节创伤发病人群中占比约为5%至6%,根据临床研究发现,对于轻度脊柱骨折,易导致人体神经受到压迫,从而增加神经功能障碍发生风险;而对于中重度骨折,易导致患者发生瘫痪或死亡风险,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目前临床对于脊柱骨折一般以X线作为首选方案,但诊断符合率较低,易增加误诊和漏诊风险,而如何早期给予其诊断十分重要,能够促进其手术顺利实施,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7]。因此,本次研究对X线和CT诊断脊柱骨折的对比进行分析,探讨上述两种影像学技术诊断的优势。

目前临床对于脊柱骨折一般以影像学技术为主,X线评判能够将脊柱序列骨折进行检出,而在人体胸腰椎T10-12节段位置的椎体为临床十分常见的脊柱骨折椎体,而由于X线技术具有受照范围广等特点,能够同时检测人体多个椎体骨折情况。X线平片为脊柱骨折首选的影像学检测技术,其具有多种优势,比如能够对多个椎体骨折进行诊断、X线放射剂量低、检测费用低等等,能够对人体椎体高度变化、椎体后凸角变化、脊柱椎体后缘连线进行直观展示,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检出率不高。螺旋CT对脊柱骨折椎体一般使用断面扫描,且影像结果无组织重叠现象,具有较高密度的分辨率,而对于椎管狭窄、椎弓根间距增宽以及椎体骨折线均具有较高诊断符合率。

同时CT具有较高解剖分辨率,能够将患者骨性椎管局部的解剖结构清晰反映出来,同时能够将骨折部位的细微变化准确显示,且能够通过对窗位、窗宽进行调节,能够预防结构影响重叠,进而对患者骨折情况充分、准确的反映。在诊断过程中,临床应与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从而使患者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得以提高,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误诊率以及漏诊率,能够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8]。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检出率82.5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敏感度87.50%以及特异性90.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误诊率7.50%以及漏诊率10.00%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脊柱骨折患者实施CT诊断,取得显著诊断价值,能提高检出率,为脊柱骨折患者预后提供有利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蒙赤明.X线平片与CT应用于脊柱骨折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0):83-85.
[2]张卫涛,黄炜.X线片与CT扫描在胸腰段脊柱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4):133-136.
[3]宋鑫,杨新宇,王建涛,等.螺旋CT诊断脊柱骨折的应用意义研究及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2):109-110.
[4]杨志永,石秀梅,丁玉洁,等.多层面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良性和恶性脊柱骨折的价值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2):235-238.
[5]陈肖,温清波,陈浩雄,等.FRAX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预测诊断价值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7,32(4):498-500.
[6]冯黎明.放射平片、CT诊断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探讨[J].饮食保健,2018,5(41):3-4.
[7]张好忠.脊柱骨折诊断中CT与X线的临床价值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6):100.
[8]K.Huang&amp;lt,D.Department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Texas A&amp;amp,M University,College Station,TX 77843,U.S.A.et al.Modeling three-dimensional hydraulic fracture propagation using virtual multidimen-sional internal bonds[J].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2013,37(13):2021-203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417.html
本文标签: X线 ,CT ,脊柱骨折 ,对比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