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早期神经康复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8 16:03: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神经康复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脑梗死性期患者76例(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的对照组(38例)与早期神经康复的观察组(38例),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NIHSS评分低,Barthel指数评分高,P<0.05。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治疗中应用早期神经康复,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关键词:早期神经康复;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卢宝林.早期神经康复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治疗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108+111.

0引言

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很多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语言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加大照顾人员工作强度及精神压力[1]。在临床上,常通过早期溶栓、恢复血供的方式帮助患者降低致残程度,虽然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是长期效果不佳,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2]。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选取我院脑梗死性期患者76例(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观察早期神经康复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脑梗死性期患者76例(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55-70岁,平均(63.29±3.16)岁,病程3-9天,平均(5.22±1.28)天,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56-71岁,平均(64.11±3.09)岁,病程3-9天,平均(5.13±1.17)天。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主要药物有依达拉奉、血栓通等。观察组给予早期神经康复治疗,①运动治疗。指导患者肢体摆放于良肢位,多为侧卧位,然后是健侧卧位,尽量少取仰卧位,每2 h翻身记拍背,防止患者长时间取固定姿势。患者健侧与患侧双手较差对握,由健肢带动患肢,进行伸肘上举、缓慢放下、置于腹前,3次后,进行桥式运动,指鼻侧举,下肢双腿屈曲、撑床提臀。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坐起训练,引导患者主动训练,必须在有人陪伴的情况下进行运动。肌力恢复较好的患者,可以进行站立训练,双上肢前伸,头及躯干前倾,提起臀部,髋膝伸展直到站起,借助相关工具进行站立,并将中心逐渐转移到患侧[3]。患者进行步行训练时,在其肌力恢复较好的情况下,可以跨越不同障碍物,也可进行上下楼训练。②患者取仰卧位,针刺入极泉穴下方,患者上肢抽动最为适宜。患者取侧卧位,下肢取足三里、太冲、风市、阳陵泉等,上肢取手五里、外关、合谷、曲池、手三里等,进行常规消毒,刺入得气,接通电针仪并使用连续波,下肢连接阳陵泉及足三里,上肢连接手三里及曲池,1天1次,1次30 min。③使用低频脉冲神经损伤治疗仪,取瘫痪侧,下肢取腓骨短肌、肱二头肌等肌群,上肢取尺侧腕伸肌、桡侧腕伸肌、肘肌等肌群,脉冲波形为双向不对称方波,以患者受刺激的神经干所支配区域肌肉有节律收缩或耐受为宜[4]。

1.3观察指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院NIHSS量表,评分越低即神经功能好;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高即日常生活能力好;治疗效果:有显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1%-100%)、有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至90%)、无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5%及以下)。

1.4统计学分析。SPSS 20.0,计量数据、计数数据分别表示为均数±标准差、百分率,分别用t、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73%,对照组76.32%,P<0.05,见表1。


\
 

2.2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对比。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89.27±3.67)分,Barthel指数评分(13.71±4.17)分,与对照组相比,P<0.05,见表2。



\

 
3讨论

急性期脑梗死具有病情进展较快的特点,作为一种高危疾病,急性期脑梗死对患者生命健康影响较大,在临床上,药物治疗在降低疾病危害程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稳定性不高,容易遗留脑功能异常[5]。人体大脑调控言语功能、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对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来说,早期神经康复训练能改善患者功能反应。

本文结果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73%,对照组76.32%,P<0.05,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NIHSS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13.71±4.17)分,NIHSS评分(89.27±3.67)分,与对照组相比,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高的后遗症发生率,并且存在较大危险,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对疾病的康复治疗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本文中,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给予早期神经康复治疗,通过早期康复治疗,避免或减少患者出现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问题,有利于患者恢复期康复。进行早期治疗,介入时间越早,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好。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神经康复治疗,有利于肌肉和关节的本体运动感觉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使远隔功能抑制作用降低,有利于患者脑血流量的增加及脑神经细胞残存功能的恢复,使其拥有正常的运动模式,促进神经功能缺失修复,最终恢复肢体功能,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所以,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治疗中应用早期神经康复,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效果较好,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乔秀颀,耿秀苹.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19(S2):444-447.
[2]张晓英.早期康复训练与延迟活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能力恢复中的差异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133-135.
[3]王清,陈湘玉,沈小芳.超早期活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9):1743-1745.
[4]陈炜,张之福,杨宝玲,等.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10(1):43-45.
[5]潘婕,熊英琼,周超,等.肌电触发生物反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偏瘫早期康复的治疗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6):68-71.
[6]闫继红.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4):110-1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16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